老伴都去世,102岁婆婆和80岁媳妇一起生活,婆婆常常要让媳妇哄


土坯和石头垒砌的瓦房,简陋而杂乱,秋日的阳光照在102岁老人葛氏的身上。她安详地坐在屋前,享受着80岁的儿媳陶守英为她精心梳理头发,满是褶皱的脸上溢满了幸福。

这是7年前的秋天,记者在安徽省巢湖市卧牛山街道下朱村葛老太太的家里拍到了的这一温馨的画面。多年来,两位高龄白发婆媳情同母女,共同战胜生活的苦难,演绎了一段挚爱亲情。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和102岁的婆婆葛氏在吃晚饭。

1909年,葛氏出生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几个月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葛氏嫁给了下朱村姓倪的一户人家,并生下了大儿子,也就是陶守英的丈夫倪守胜。几年后,葛氏的丈夫离世,她改嫁到其他村庄一户姓周的人家,并生下小儿子。然而,不久之后,她的第二任丈夫也不幸去世,葛氏和小儿子共同生活。但后来,她的小儿子也离世了。图为102岁高龄的婆婆葛氏总想试图用板凳支撑着走出家门。


虽然命运多舛,但葛氏又是幸运的,她活过了百岁,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孝顺的儿媳陶守英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和102岁的婆婆葛氏在剥豆瓣。

“孝子要养回头母”。此后,陶守英和丈夫经常送猪肉、米给她。 10年前,自己已经70岁的陶守英把92岁的婆婆葛氏接回下朱村赡养。从此婆媳俩相依为命。为了给婆婆更好的生活,已经80岁的陶守英仍然坚持下地干活,种点小菜,捡些废旧物品卖钱。

记者在两位高龄老人的小屋内看到,葛老太太头发整齐、穿着干净,除听力、眼神略差外,精神状态很好。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用简陋的灶具做晚饭。

邻居们都说,老人之所以能健康地活到现在,多亏了有儿媳陶守英的照料。陶守英每天帮老人梳头、倒便盆,陪老人说话,定期给老人洗头、洗澡。陶守英悉心照顾百岁婆婆,在附近居民中传为佳话。村民们说,陶守英不再是媳妇,而是情同手足的母女。

“我和婆婆就是一根苦瓜藤上的两个苦瓜,都是苦命人。”陶守英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在战争中牺牲了,之后,因母亲改嫁,她便跟着婶娘一起生活,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和照顾他人的习惯。1949年,她嫁给了葛氏的大儿子倪守胜,共养育了3个儿子,但是大儿子因做生意亏本负债累累,二儿子早早过世了,三儿子得了重病,不能干活。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偶尔还会下地。


现在,婆媳俩除了政府每年补贴给葛氏的长寿保健费之外,家里再也没有其他收入。为此,陶守英自己种水稻、芝麻,还种了黄豆、菠菜等。为了减少生活开支,婆媳俩白天长的时候一天吃三顿饭。而像现在白天短的时候,她们一般只吃两顿饭。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在地里做农活。

虽然日子比较苦,但婆媳俩也有开心的时候。农闲的时候,陶守英就和葛氏在堂屋中握着手说说话,晚上在一起看看电视。陶守英说:“她特别喜欢和我聊天,总让我和她说说村上的事情。”图为80岁高龄的儿媳陶守英在地里拔草。

俗话说:“老来小”。葛氏有时也会向陶守英耍耍“小孩脾气”。一天,陶守英在菜地里有事耽搁了,她回家时,就看到葛氏一个人坐在屋里一声不吭。“我给你盛一碗饭啊!”陶守英对葛氏说道。“我不吃,我不饿!”葛氏生气地说。后来哄了半天,老人才吃饭,“她一边吃还一边说,‘饿死我了,饿死我了!’”陶守英笑着说这事的时候,眼角却泛起了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