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湖集市

覃正波

逢三、六、九,是中湖人赶场的集日。天子山镇,本乡以及永定区教字垭镇等地方的生意客和赶集的山民一大早就从各个地方赶来。

乡场,是乡下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逢集,除了市场外,两条街也挤满了商铺,摊位。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脸上都流露出期望的神色。商品货物把本来拥挤的街道弄得更加水泄不通,乡下人虽说怨声载道,倒也是幸福满满。

集日,对乡下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乡下人盘算着过日子,吃喝用都离不开土地供给,谷物和杂粮是要变卖一些的。逢集日,他们早早便起了床,主妇们把禽畜伺弄好,免得它们饿急了捣乱。尤其是猪,终日呆在栏里,不像放养的鸡鸭四处可以找食,饿了就用嘴拱栏,破坏性极大。家有娃儿的,媳妇儿就交给不愿走动的公婆。但是,有的公婆耐不住寂寞,就想趁走得动的时候,四处走走,赶场,对于他们来说,纯粹玩儿,同亲友唠叨家长里短。遇到谁家的儿女长大成人,乘机做个媒,凭三寸不烂之舌撮合婚事,喜做月下老人,自得其乐。媳妇儿实在有事,公婆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底,也暂时把想玩的心情克制下来,哄着孙儿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乡下赶集趁早,平常中湖的集日像一阵风一阵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尤其农忙之时,更是如此,不到中午,场上早就冷落三秋。农闲和腊月间才会有像样的集日,乡下人的脚步也会慢三分。早上,太阳刚露头,各条山村小道上,背背篓的,肩挑的,手提的汇集在一起,像一条条流动的溪水。只有这个时候,乡里人才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穿上。对于穿戴讲究的男女,乡里有一句很得体的话:“你赶场去的啵?”

山民们挑箩背筐提篮,带来农副产品,板粟、李子、杏桃等果子,或提鸡提鸭……家禽野味,应有尽有。鸡是土鸡,是放养的鸡,吃菜叶细糠粮食长大的,腊肉是用吃百草粮食喂养的猪,不含激素。鱼是河里的小岩鱼,大自然喂养的,叫你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沿路上都有收客(二道贩子),在叉路等变卖花生,黄豆,油菜等农作物的乡里人。这些收客鬼精鬼精的,为了多赚几个钱,故意说外面的收购价在下跌,用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打动心肠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在过秤时故意称得旺旺的,惹得乡下人一阵激动。其实,这些收客才不傻呢,用的是九两砣,心肠狠一点的,八两,七两砣都用。见过世面或上当受骗多的情愿多走一脚路,任凭收客缠乎不为所动。有的收客,眼看到嘴的肥肉丟掉了,故意抬高收购价,那些精明的乡下人就较真了,收客们只好忍痛收购,想在秤上做文章。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些精明的乡下人在家是过秤了的。收客瞒不下去了,多数又是乡里乡亲的,只有硬着头皮做一回。

为了节省,赶集的乡下人舍不得衣兜的几个血汗钱,肩压手提地步行。他们深知,向土地要钱不容易,家里要钱的事多着呢!盘山道上,男女老少挑抬背扛着,是一道希望的风景线。

不到九点,乡场上早已人流穿梭,嘈杂声,叫卖声纷至踏来。乡场上商品琳琅满目。进入市场内部,便是篾器市场,有竹篮、筛子、竹盘、簸箕、箩筐等。另外还有肉食行,猪牛行,蔬菜行,衣帽行,百货行,鱼行……摆弄得井然有序中又灿烂杂陈,购买者选择的空间大,卖买两旺,惹得商家卖家心花怒放,叫卖声,还价声此伏彼起,好一幅农村风情图。

好久难得一见的亲友,偶然相遇于乡场,欢喜得很,或会心一笑,或高声打招呼,有阔绰一点的拉着亲友下馆子,喝杯小酒,话匣子就打开了,谈论家务事,道远远近近的事,那种醉人的情,开心的笑弥漫开来……

中湖的乡场受困于地理位置,不大,每逢集日,“T”字街挤得满满的,车子行驶缓慢。尤其是通往天子山景区的公路更是拥挤不堪。这个时候,每个司机都是好脾气,情愿慢一点,再慢一点,求个平安。乡下人通情理,自觉向两边退让。

逢场之日,整个乡场,热闹得很,桑植腔、本地土音、永定声,声声不断。当然,也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操着他们本地方言谈笑风生。英语,日语,韩语……混杂在声浪中,为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胜地谱写了新时代交响曲。很多游客面对价廉物美的土特产,禁不住激动,用生硬的汉语普通话和乡下庄稼人讨价还价。但是游客们深知乡下百姓的苦,有的还价只是做个样子,往往给多的钱。仁厚的庄稼人不会贪财,会把多余的钱硬塞给游客,惹得游客一阵激动。古朴的民情和现代的意识融合在一起,给这方山水增添了几份沉稳和浪漫。

逢集,最心动的是靓女俊男。装饰得花枝招展的怀春女子,拾缀得体面帅气的英俊后生,两眼闪烁着醉人的情谊,荡漾着淡淡的羞涩,致使闹热的乡场春意盎然。

中午之后,稠密的人群惭渐稀疏起来,意犹未尽的人们踏上归途。有的笑容满面,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淡淡失落……总之,百味杂陈。不管怎样,人们总有一份小小的得意,心里盘算着下一场来早点,占个好摊位,争取卖个好价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