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合规出海?先拿一张香港虚拟银行的牌照试试

想要合规出海?先拿一张香港虚拟银行的牌照试试

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之外,国内各家金融公司又为申请一张香港虚拟银行的牌照开始角力。

据彭博社消息,在截至时间(8月31日)之际,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共收到了29家金融公司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腾讯、小米、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平安保险等大佬均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递交了申请资料。

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言人表示,最快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就会发放牌照,首批牌照的数量不超过10张,有兴趣的机构还可以继续提交申请资料,只是不会被纳入首批处理范畴。

按照此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说法,有意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国内金融公司数量超过50家。所以市场预测还有一大批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申请材料。

近年来,香港加快了推动金融科技的步伐,并于2016年放开了移动支付业务许可。到目前为止,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共发放了16张移动支付牌照。微信、支付宝等巨头都在获牌机构之列。

与移动支付牌照相比,虚拟银行牌照显然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毕竟移动支付只有工具属性,虚拟银行则是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系统。除了存、贷、汇等传统银行业务,虚拟银行还能开展证券、基金、保险等衍生服务,想象空间巨大。

对内地金融公司来说,拿到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的意义在哪里呢?

首先,牌照有价值,能够合规经营。对于内地的非持牌机构而言,拿到一张金融牌照,是去香港展业的第一步,就如移动支付牌照,是在当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敲门砖。有了这些牌照,才能和香港本地银行共同探索金融创新的新模式。

其次,推进香港的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香港本都的银行主要服务于中产阶级,普惠金融欠缺。正如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所言,发展虚拟银行可令更多有小额融资需要的市民受惠。

最后,为海外金融服务练兵。对于内地金融公司来说,跨境经营是严监管之下不得不考虑的方向。比起去到遥远的欧美国家,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试水,更容易沟通,能及时得到反馈,为去到更多海外市场打好基础。所以,像微信、支付宝都把走出去的第一站放在了香港。

想要合规出海?先拿一张香港虚拟银行的牌照试试

不过,也有人对金融公司在香港运营虚拟银行的前景表示不看好。

他们认为,香港的金融体系已经很成熟,本地银行同样能提供网银服务,当地民众对虚拟银行未必认同,市场教育成本很高。

此前,微信、支付宝为了推广移动支付,都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不显著。腾讯金融科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香港的微信用户不少,但活跃度不高,红包激励没能起到太大作用。

另外,根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做出的调查显示,在完成问卷的的811家中小企业中,有46%的受访者表示听过虚拟银行,有2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使用相关服务。

好在,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通过发放虚拟银行牌照可以看到,香港具有面对新一轮产业竞争的雄心,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很大,希望借助内地金融公司的经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再加上,香港拥有自由竞争市场,监管条例成熟,试错成本可控。对内地金融公司来说,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公司是否具备合规出海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