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你怎麼看?

小朱說骨病


《新華社》與《人民日報》,是我國兩大主流媒體,最近在如何看待"娘炮"問題上,都發表了文章,我都拜讀了。如果說這是兩大媒體互掐,本人認為那倒未必,不過是從不同角度來表達各自的看法而已。

先認識一下什麼是"娘炮"?"娘炮"屬形容詞,意思是指男生外貌、性格、動作、行為、心理、表情的女性化,即男人太做作,似女人似的娘娘腔。"娘炮"一詞出於臺灣一部青春偶像劇《別叫我軟柿子》的臺詞,女主角罵生性軟弱怕事的男主角,跟娘們一樣。

央視今年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邀請了一些"娘炮"活躍在熒屏上,對青少年容易造成誤導,因此引起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強烈反響,"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娘則中國娘"。觀眾的想法和看法是對的。新華社順應民心,從作為一箇中國男子漢,應具備什麼樣的內在氣質和外表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作了旗幟鮮明的闡述,很提精氣神,也很符合時代的總潮流,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高度的好評。

《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雖然也講"涵養現代社會的男性氣質,關鍵是塑造有勇氣、有擔當的內在品格,形成包容、開放的現代風度,培養守法律、有教養的行為習慣"、"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這樣的認識應該說是主流"。但它總的是提倡要包容、要對男性進行多元化審美。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娛樂明星穿著打扮,這是他們的自由,沒有人去幹預,但必須注意場合。讓他們在央視這樣大的權威性平臺,《開學第一課》這樣一檔正能量的公益節目中,用娘娘腔的打扮展示在全國青少年面前,能不產生誤導嗎?觀眾會沒有意見嗎?《人民日報》評論中還居然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梅蘭芳、程硯秋等京劇四大名旦身上體現的優秀男人氣質,似乎用來證明男人娘娘腔打扮並不影響其男人氣質。殊不知,梅蘭芳等四大名旦是舞臺展示所需,是為京劇藝術作出貢獻,他們平時的打扮是"謙謙君子",但絕不娘娘腔,也絕不把舞臺表演搬進日常生活。豈能與如今的"娘炮"混為一談?

其實,人平時的衣著打扮,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個人素養及生活品味的。我國古代就很重視這件事。古人云:冠必正,紐必潔,衣貴潔,不貴華。童䝉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所以,"娘炮"的出現,是一種精神頹廢,是一種人性扭曲,是一種不良誤導。他們可以在其私人空間陶醉,切不可在公眾場合"炫耀"!




玉堂行佛人


曾經有女兒激辨過,我說:最煩的就是鹿晗、吳亦凡等人了,一個個娘們家家的,他們拍的電影電視從來不看,而女兒為此和我暗戰了好幾天。

我是“娘炮”們的堅決反對者,而人民日報則比較委婉:我們不認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做為國家的主流大媒體,人民日報嘴下留了情,而在現實社會中,“娘炮”們是真真正正的存在,並影響著一代年輕人,將社會風氣帶壞。

做為男人,陽剛、健康、帥氣、健碩,應是每一個男人追求的終極目標,銀幕上的硬漢趙文卓、吳京、張晉、胡軍、張豐毅、孫紅雷、劉燁、張涵予、段奕宏、邵兵等,他們血性、粗獷,滿身有著男性荷爾蒙氣息的硬漢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男人無窮的魅力。

在七十年代,我們觀看的電影中,郭振清扮演的雙槍李向陽、張良演繹勇於炸碉堡的董存瑞、黑三角中雷鳴的公安人員、楊在葆《從奴隸到將軍》中淳樸、剛毅的錚錚鐵漢羅霄將軍、孫道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他們才代表了中國男人的形象,哪一個是“娘炮”?

在任何一個時代,試問哪個“娘炮”們能承擔起身背鋼槍守衛祖國的重任!

哪個“娘炮”們能守住清貧和寂寞,戰鬥在祖國航天工程的第一線!

哪個“娘炮”們能奮戰船臺,為我們的海軍事業獻青春、灑熱血!

哪個“娘炮”們忠心肝膽,為保人民群眾一方平安,與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做殊死鬥爭!

哪個“娘炮”們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冒餘震、頂颱風,棄小家顧大家,於生死而不顧,將生命留給群眾,獻出寶貴的生命!

哪個“娘炮”們能紮根邊疆幾十載,守疆衛國,獻了青春獻子孫,保衛我們的國家和平安寧!

時代需要變革、時代需要正能量、時代不需要所謂的“娘炮”們,讓歷史的車輪讓他們碾於車下,歸於塵土。

我們需要社會的正能量,也必須弘揚李向陽、董存瑞、黃繼光等正能量,我們不能讓“娘炮”們的表現掩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的光輝事蹟。

不能再讓這樣的“娘炮”們帶壞我們的孩子,不能再讓孩子們張嘴小鮮肉、閉嘴小鮮肉,這會帶壞我們的風氣,影響整整一代人。試問,一個民族沒有了剛強、勇氣,將不會成為強有力的民族,必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湮沒。

在強敵如林的世界中,我們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讓小鮮肉、娘炮們濃妝豔抹、扭捏作態的衝鋒陷陣嗎?

論戰也好,爭論也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堅決地將“娘炮”們清除出我們的歷史舞臺,還我們一個健康的空間。用我們的智慧和努力,建設強大的國家,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歡迎轉發,傳遞我們的觀點。


黎濤微世界


關於娘炮,新華社的觀點是: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娘炮的人設正在毀掉年輕一代人的榜樣。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而人民日報的觀點則是: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從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問題的關鍵,內涵才更深刻地決定著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更何況開放的社會講究多元化,我們應該尊重多元化的審美。

這兩種觀點,都有相當支持者。

說實話,現在確實是娘炮之風盛行,電視劇,電影以及娛樂節目,都充斥著小鮮肉,在社交媒體上,小鮮肉的人設正在成為青少年最為追捧的偶像。這種現象到底會不會讓未來年輕的價值觀扭曲呢?

這很難說。

早些年我們的青年偶像是戰鬥英雄,是雷鋒,是王進喜,再往後,我們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倫、王菲、謝霆鋒、李連杰、成龍、劉德華等等,現在年輕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吳亦凡。雖然娘化嚴重,但發文批判就能解決問題嗎。一個時代年輕人喜歡什麼,追求什麼,不是平白無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關,跟社會有關,跟風氣有關。這些小鮮肉的成長,被包裝也是為了迎合當下人的口味,所以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這才是發人深思的。

換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選擇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為喜歡娘炮就被禁止,被抨擊,那這是社會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導輿論的責任,但沒有禁止的權利。

所以,觀點激辯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認為的去幹預。這才是一個現代社會該有的自由狀態。


跳球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這樣公開的支持偽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來那些娘炮有多少內涵。重品質,那何為品質?娘娘的品質?討論也好,辯論也罷,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領和引導的效果,這樣堅定地選邊站是否合時宜?你們想把年輕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華社的立場和觀點!


卸甲歸田09


二篇報道都看了。個人認為,新華社文章,有力,有理,對民族的發展,祖國的強大有利。人民日報的文章,越看越酸,越看越沒勁,作者可能是娘炮,我是瞎猜,別當真。男人化妝不男不女,娘娘腔,小鮮肉在民間並不看好,在印象中小鮮肉是為富婆服務的鴨仔。為新華社文章鼓掌點贊。如果有問題就別發。


常書信1


最近國內因為娘炮男星鬧得沸沸揚揚,實際上作為“花樣美男”的鼻祖之一的韓國,也有類似的爭論,當然他們的標準與國內並不一樣,因為他們最通常的標準就是以男星是否服兵役來區分是否娘炮。這種標準往往超脫了外表上的限制,顯得更為客觀。

(以前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現在變成了犯我中華者,討厭……這種愈演愈烈的娘炮化越來越讓人反感)

眾所周知,服兩年兵役是全體韓國成年男子的基本義務。韓國人向來以愛國自居,服兵役更是韓國男性拿來自我標榜“man”、“陽剛”的一種光榮。比如每年韓國演藝圈男星入伍、退役都要在粉絲間引起巨大的震動,舉辦各種應援儀式,甚至形成相關的產業。為國家服兵役,也成為韓國演藝圈男星和體育明星們造勢的良機。

但是,話雖這樣說,人還是要打自己的小算盤。眾所周知,演藝圈和體育界都是吃青春飯的,在最黃金的當紅年華,離開事業去服兩年兵役,要讓事業失去多少機會?少賺多少錢?回來之後很多韓國男星的事業就難以接續,或者無法再延續從前的勢頭。比如2004-2005年,相繼有元彬、韓載錫、宋承憲等一大批韓國男性到了年齡,入伍服役。這些人一去,演藝圈的競爭壓力頓時小了一大半。像玄彬、李準基等年輕男性這才趁機上位。2010年這樣的事情重演,李準基、李東健、姜東元等男星紛紛入伍服役,韓國演藝圈的競爭壓力又緩解了一大半,大家熟悉的李敏鎬、金秀賢等人又趁機上位。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灘頭上,誰還敢輕易服兵役?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體育明星的道理也是一樣。韓國法律規定,奧運前三名獎牌獲得者、亞運會冠軍獲得者可以免除兵役,世界性圍棋大賽前兩名獎項獲得者可以免除兵役。比如最近的雅加達亞運會,韓國隊獲得男足金牌,韓國球星孫興慜因此得以免除兵役。不過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由此可知為何韓國隊為何在場上那樣拼命,為何韓國在亞洲足球水平的確高…………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至於普通韓國男性,對於免除兵役不敢奢望,但服兵役又實在是太過恐怖。眾所周知,韓國軍隊實際繼承了舊日軍的傳統,軍隊內部等級壁壘森嚴,打罵虐待士兵的情況極為普遍。韓國軍隊每年都要爆出各種虐待士兵致死的醜聞,虐待手段五花八門,每年不堪虐待自殺的韓國士兵都能達到70人。不要談什麼愛國了,跳火坑是不會跳的。於是,與每年軍中自殺的士兵人數一樣,每年韓國逃避服兵役者也有70人左右。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說起韓國年輕人逃避兵役的手法,這些年愈發暴烈,甚至變態——有人不惜自己動刀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前些年網上流傳韓國研究表明“切除睪丸有助於提高壽命和保持健康”看來不是空穴來風……筆者感覺這大概是看《笑傲江湖》看多了吧?還是對中國武俠電影裡面的武藝高強的廠公印象太深刻了?);有人割斷自己的手指(看來韓國人不止遊行示威時才切手指……);更有狠人找別人幫忙,用棍棒敲斷自己的肩關節,讓兵役部門看看,殘疾人還怎麼服兵役!(社會,社會……)不得不說,如果韓國人覺得服兵役才算有男性雄風的話,那麼這麼變態自殘逃避兵役的還能算娘炮嗎?這真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這些如果太狠,下不去手,還可以裝病。比如韓國男性宋承憲當年就曾用假尿液送檢,冒充腎病。被人揭發之後,只好硬著頭皮去服兵役。還有為了拒服兵役而放棄韓國國籍的,比如男星劉承俊。但這些都不是一般韓國人有機會做的。

(宋承憲)

(劉承俊)

總之,韓國人為了逃避服兵役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但只要做了,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全社會痛斥,甚至星途直接黯淡無光。就像劉承俊,甚至直接被韓國政府禁止入境,跪著求都無法回韓國。這也是韓國雖然演藝界算是花樣美男的鼻祖,但那些被稱為長腿歐巴的男星們即便有著陰柔的外貌卻也很少被稱之為娘炮的原因吧,因為真正娘炮的人,在服兵役的時候就被篩掉了。

(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娘炮由來已久了,自從春哥硬氣了一回,之後就是娘炮當道,熒幕一直陰鬱之氣,陰盛陽衰。

一大群小鮮肉常年霸佔著大小熒屏,幸好現在不看電視了,否則忍不住要吐。

引爆對娘炮的批評還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當天一大群小鮮肉群魔亂舞,加上13分鐘的廣告,徹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發了大眾對娘炮的一致抨擊。也因此引起了兩大央媒的互懟。


新華網發文抨擊娘炮

人民日報回懟

今天早上,人民日報又懟新華網了

輸了就輸了,承認嘛,你不是說包容嗎,這樣懟來對去,像是包容的樣子?!

感覺也是輸不起啊。

就連波波也出來支持新華網了。

是的,娘炮,走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支持的是一種正能量和價值觀,大大說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國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濃妝豔抹的,能希望他們保家衛國?


蔣軍


最近坐地鐵過程中看到兩張廣告海報留下印象,一張是蔡徐坤的,另外一張是王菊的,可能王菊已經被大眾忘記了,她在公眾層面最高光的時候很可能也就是那一個星期的王菊熱了,而蔡徐坤可能是當前最為火熱的流量明星。王菊和蔡徐坤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通過近一年來的選秀節目為大眾所熟知。


兩人的廣告風格也完全不同,王菊的廣告還是在呈現一種獨立,而蔡的廣告則完全是一種孃的風格。注意,娘是中義詞,只是對一種社會氣質的描述。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這次對“娘炮”的評論,也是對公眾關注問題的一種回應,前者明確對娘炮表示了擔憂,後者則表示對娘炮也要有所寬容,兩者並沒有本質的衝突。

男性,特別是流量男性明星越來越“娘炮化”,並不是當前才有的現象,只不過這幾年這個現象日益突出,一直到了前幾天《開學第一課》裡面的幾個娘炮式男明星,引起了大量家長的擔心,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那樣。

無論是男女的天性氣質的分別,還是社會的整體氣質氣氛,社會的整體男性氣質還是更應該陽剛一些,男性就應該有男子漢的氣概。

你覺得現在男性娘炮化嚴重嗎?你覺得需要改變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舉個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對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影響至深。紋身、長髮、奇裝異服、敞胸露乳大金鍊子(不論真假),年輕人學到了什麼?《古惑仔》傳播的是做人“忠義信智仁勇”,國內小青年學到的是滿嘴髒話,拉幫結派、掙狠鬥勇,動不動就是單挑或群毆,不敬師長、不尊父母,做事衝動極端,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毀了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還沒有完善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又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模仿。模仿什麼?只能模仿外邊、模仿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們誤以為這就是潮流、是今後生活的樣子。一顆小樹苗不在小時候給它扶正立直,想讓它長大後自己長成筆直的可用之材,有這種想法的的人們,你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驢踢了?

現在滿社會都是“小鮮肉”、“小蘿莉”之類的“引領潮流”之流,男孩子說話嗲聲嗲語,毫無陽剛之氣。一個是家人給慣的,另一個就是社會上太多娘炮之流的貨色,我不反對小鮮肉、小蘿莉的存在,但是在主流媒體上他(她)們不應該是主流,至少不應該是年輕人追捧的主流!


小城男人6


娘炮會毀掉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