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一、憑啥啊?

在任何組織內,總會發現有那麼為數不多的幾人,地位很高,名頭很響,卻既無真才實學,也無拿得出手的業績,搞得人很憤怒——憑啥啊?

憑啥?咱先放下不表,還是先看下水滸中的這位好漢,此人便是綽號撲天雕的李應。他在水滸108將大排位時,位列第11位,竟然力壓武松這位水滸中天神般的好漢,莫非李應武功很高?非也,李應那武功很一般!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由於楊雄、石秀和時遷在投奔梁山路上,大鬧了祝家族的一個酒店,致使時遷被抓。楊雄和石秀便跑到李家莊,打著梁山好漢的旗號,求李應幫忙找祝家莊撈出時遷。因為祝家莊、李家莊還有扈家莊,屬於聯盟狀態,一旦有匪徒攻擊一處,另兩處便要支援。

此刻李應出現了奇怪的舉動,不但立刻答應並修書一封,被駁回後又讓官家杜興去走一遭,最後親自出馬,跟祝家莊的“三太子”祝彪打鬥,被人家用暗器給打傷墜馬……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李應的這個反應完全不符合邏輯,為了外人的事,竟然不顧三莊聯盟了,這點後面會分析。還是先看李應的這次出手,無論書中怎麼說李應武功蓋世,還五把飛刀多牛,但這戰績跟武松比起來,實在拿不出手。可偏偏李應一屁股坐在了武松頭上,憑啥啊?

這就從宋江說起了!須知無論是山大王還是北宋朝廷,想讓自己的勢力運轉,資金從來都是第一位的。山大王為了籌資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載,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前兩句講的是“我投資了”,後兩句就理直氣壯的要求“我要受益”,宋江卻不同。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二、梁山的投資人

宋江雖是山大王,卻是位有追求的山大王,這種攔路求財的買賣,他看不上眼,且也無法滿足梁山需求。所以當楊雄、石秀終於來到梁山,告知一切後,宋江曾如此說道,如下:

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這僅僅是說了一個祝家莊,還沒算入李家莊、扈家莊,可想而知這三莊聯盟,對於梁山來言,簡直就是一塊嘴邊肥肉!所以梁山攻打祝家莊,完全可理解為黑吃黑!

於是宋江喊著“為梁山兄弟討公道”的口號,攻打祝家莊得勝後,處理三莊聯盟時,便出現了三種手段。第一個是黑吃黑,吃掉祝家莊。第二個是騰挪扈家莊,由於扈家莊被李逵“誤傷”幾乎滅門,扈三娘又成了宋江的義妹,所謂長兄為父,宋江把扈三娘指定嫁給王英,連扈家莊的千金小姐,都可以支配,自然扈家莊的財產,也就騰挪到了梁山。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如今只剩下李家莊了!由於李應是幫著梁山的勢力,顯然宋江即無法對李應“黑吃黑”,也不能騰挪,於是宋江便他蕭讓假扮鄆洲知府,以李應和杜興勾結梁山為名,押回衙門受審,卻在半路上把李應“救”上了山,且李應全家人和資產也被“搬”上山了,李家莊被一把火燒掉,此刻的李應只能做出“投資梁山”選項了!

也就是說,李應成了梁山 “投資人”,雖是被逼無奈,但也是投資者。自然哪怕武松力能伏虎,也只能靠邊了!畢竟任何江湖都講究,誰投資,誰受益!但李應若再想向前挪也是不可能,因為他的頂頭上司是柴進,排在第10,李應在柴進面前只能算暴發戶,所以他只能成為柴進的副手,管理梁山資產。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三、出賣兄弟,不履行條約,為何得善終

無論哪個江湖,出賣兄弟,不履行條約(諾言),都屬於不可饒恕的行為,從李應被逼投資梁山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看到,他犯了這個大忌!畢竟三莊聯盟有條約:三村結下生死誓願,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遞相救應。惟恐梁山泊好漢過來借糧,因此三村準備下抵敵他。

而李應也曾對說過:“他和我三家村裡結生死之交,書到便當依允,如何恁地起來?必是你說得不好,以致如此。杜主管,你須自去走一遭,親見祝朝奉,說個仔細緣由。”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可見“三莊聯盟”既有生死兄弟情,也有條約簽署。可事實卻是,在梁山攻擊祝家莊時,只有扈家莊履行了條約,而李應非但不履行條約,還通過杜興出面做了宋江的“線人”,完全拋棄了兄弟情,這才使李應有了“投資人”的身份。

那麼李應為何要冒這個大的江湖風險?這就回到開篇所言的,李應的怪現象上了,為何他幫著外人,而不顧三莊聯盟。李應的真實理由有三個,還是環環相扣。第一個是,祝家莊表現的太過強勢,面對李應的要求,過於霸道。那麼為何祝家莊如此霸道?這就引出了第二個理由。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書中曾提到過,扈三娘跟祝彪有婚約。即,本來是三莊聯盟,彼此為兄弟地位平等,這突然間扈家莊跟祝家莊成了親屬關係,明顯李應就成了“外人”,自然祝家莊就會霸道了。這其實反應出了,李應當時處境很被動,極有可能被祝家莊和扈家莊聯手吃掉。李應豈能不懂這道理?這便引出了第三個原由。

在這種被動情況下,楊雄、石秀打著梁山旗號前來求助,恰好給李應提供了一個試探機會,所以這才反常的答應幫忙,寫信派人前去,結果回到了第一環上,果然祝家莊霸氣外洩,無視李應,印證了李應處境的危險。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由此李應這才背信棄義,出賣兄弟,其實李應的本意,是希望雙方兩敗俱傷的。不然無法解釋李應為何“閉門在莊上不出,暗地使人常常去探聽祝家莊消息,已知被宋江打破了,驚喜相半……”為何驚喜相半?驚的是沒想到梁山這麼猛,喜的是幸虧自己站隊正確!

細品水滸,李應絕非人們印象中的那般“衝動”,哪怕被迫 “投資梁山”後,李應也同樣如此,一直死死跟著柴進,因為他清楚,梁山上只有兩個人不能死,一個是頭領宋江,另一個就是北宋第一貴族,梁山的第一資助者(資助王倫,開墾梁山)柴進!其他人必要時都可犧牲掉!

此水滸好漢,武功一般排位卻在武松之上,出賣過兄弟還得了善終

所以在征討方臘成功後,當柴進做出了辭官務農決定後,李應也許不明白為何,但卻知道以柴進對朝廷的敏感度是不會錯的。

故而書中道:李應受中山府都統制,赴任半年,聞知柴進求閒去了,自思也推稱風癱,不能為官,申達省院,繳納官誥,復還故鄉獨龍岡村中過活。後與杜興一處作富豪,俱得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