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故事:話說渭南赤水河

赤水河是連接渭南和華州區之間的一條界河,河的中、上游共有三條支流,分別是東、西澗峪河和箭峪河,它們都發源於秦嶺北麓,河源海拔均在2500米左右的基岩山區,中途流經黃土塬區,在高塘鎮武家堡匯流成一體。赤水河由南向北蜿蜒40餘公里,彷彿一隻古老而蒼勁的大樹主幹,直插渭河。

秦嶺故事:話說渭南赤水河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赤水河以及其上游的三條支流,用水的溫柔水的清澈水的翠微流出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山島聳立,湖光秀色,清風竹韻,龍耳山雙峰陡立,勢如斧削,直衝雲霄;寶華山爽秀挺拔,松柏環繞,狀似富士山,又如一座滿目蒼翠的金字塔;箭峪河與其支流交匯處,複雜的水流作用和特殊的地質構造,天造地設般形成了三個孤立的小島,三島相對,山水倒映,碧波盪漾,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氣勢恢弘,站在小島上極目遠眺,箭峪河宛如一條銀蛇在天地間飛舞,那景象分外妖嬈。沿河一路北上,兩岸翠樹成蔭,滿目蒼翠,鬱鬱蔥蔥,鳥雨花香,一畦一畦用白色的山石堆起來的麥田相互疊加,像壘在大地上的一塊塊墨綠的玉盤,麥苗的脆綠和山石的銀白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分明,溼潤的空氣中到處瀰漫著一股泥土的清香,夾雜著些許花草的味兒,讓人頓時心曠神怡,所有的煩惱憂愁都統統被過濾的一乾二淨。

渭南赤水河歷史溯源

秦嶺故事:話說渭南赤水河

千百年來,赤水河一直是陝西關中東去中原的必經之地,歷經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錘鍊,赤水河在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山水奇異、風光秀色、生機怏然的本性之後,更多了幾份歷史的厚重。從遠古的女媧龍山造人、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馬刨泉等民間傳說到“華封三祝”的故事無不洋溢著濃厚的人文色彩。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廟禪修寺,歷經風雨,大雄寶殿風貌依舊,赤水潺潺,古寺幽幽,靜謐中更多了幾份禪學的況味。神秘的龍耳山石篋,批著神秘的面紗,兩千年來一直是人們心中一個難解的謎。罕見的三教堂,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文化融為一體,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同居一室,古今少見。渭華起義的戰火,革命先烈的熱血,更給這片土地平添了幾份歷史的凝重。

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如此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進行充分的挖掘與開發?一直是赤水河兩岸兩萬老百姓一個難圓的夢,政府也有著強烈的願望,希望早日把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出來。

赤水河岸邊歷史文物

秦嶺故事:話說渭南赤水河

赤水河上有一座保護完好的古代雙重石橋,即赤水橋上橋。橋為東西走向,橋面寬5米,長70米。橋身全部以花崗石條砌築, 下橋為7孔拱形石橋,上橋為九孔拱形石橋,在第2孔至第8孔橋拱上方正中,各有一個石雕龍頭,橋北有石雕龍尾。據《三續華州志》記載:下橋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於康熙六年(1667年)。後因山洪暴發,河床淤高,橋眼堵塞,遂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橋之上疊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橋,從而形成了橋上橋的奇觀。後來下橋被淤泥淹沒,與八十年代初,被當地群眾挖取砂石時發現,從而使”橋上橋”的奇姿展現於世。赤水橋上橋1992年4月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