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故事:话说渭南赤水河

赤水河是连接渭南和华州区之间的一条界河,河的中、上游共有三条支流,分别是东、西涧峪河和箭峪河,它们都发源于秦岭北麓,河源海拔均在2500米左右的基岩山区,中途流经黄土塬区,在高塘镇武家堡汇流成一体。赤水河由南向北蜿蜒40余公里,仿佛一只古老而苍劲的大树主干,直插渭河。

秦岭故事:话说渭南赤水河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赤水河以及其上游的三条支流,用水的温柔水的清澈水的翠微流出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山岛耸立,湖光秀色,清风竹韵,龙耳山双峰陡立,势如斧削,直冲云霄;宝华山爽秀挺拔,松柏环绕,状似富士山,又如一座满目苍翠的金字塔;箭峪河与其支流交汇处,复杂的水流作用和特殊的地质构造,天造地设般形成了三个孤立的小岛,三岛相对,山水倒映,碧波荡漾,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气势恢弘,站在小岛上极目远眺,箭峪河宛如一条银蛇在天地间飞舞,那景象分外妖娆。沿河一路北上,两岸翠树成荫,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鸟雨花香,一畦一畦用白色的山石堆起来的麦田相互叠加,像垒在大地上的一块块墨绿的玉盘,麦苗的脆绿和山石的银白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分明,湿润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清香,夹杂着些许花草的味儿,让人顿时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愁都统统被过滤的一干二净。

渭南赤水河历史溯源

秦岭故事:话说渭南赤水河

千百年来,赤水河一直是陕西关中东去中原的必经之地,历经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锤炼,赤水河在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山水奇异、风光秀色、生机怏然的本性之后,更多了几份历史的厚重。从远古的女娲龙山造人、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马刨泉等民间传说到“华封三祝”的故事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庙禅修寺,历经风雨,大雄宝殿风貌依旧,赤水潺潺,古寺幽幽,静谧中更多了几份禅学的况味。神秘的龙耳山石箧,批着神秘的面纱,两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心中一个难解的谜。罕见的三教堂,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文化融为一体,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同居一室,古今少见。渭华起义的战火,革命先烈的热血,更给这片土地平添了几份历史的凝重。

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开发?一直是赤水河两岸两万老百姓一个难圆的梦,政府也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早日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

赤水河岸边历史文物

秦岭故事:话说渭南赤水河

赤水河上有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即赤水桥上桥。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 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赤水桥上桥1992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