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一支好浮漂,真的那麼容易嗎或者越貴越好嗎?別再讓人忽悠了

浮漂也可以叫作標,那是釣魚人判斷魚鉤是否咬鉤和感知水下魚情的重要工具,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所以只有對浮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選擇合 適的魚漂才有可能正確的把握漂訊及時的提竿中魚。

如今的浮漂從材質來說,分為孔雀翎,蘆葦,巴爾杉本,通草等多種在市場上通行,近些年又有納米材質的浮漂面世,據說即使油漆脫落它也不會時水。這些浮漂各有千秋,蘆葦適合做成細長身的浮漂,釣輕口,弱口,水冷時油漆有優勢;孔雀翎自己重較大,適合釣滑口亂口,信號穩定但是靈敏度差一些。巴爾杉本相對來說更有優勢,靈敏度高,做工講究,但是易爆裂。

有人一味的尋求靈敏度,所謂靈敏就是自重輕,吃鉛重,能反應信號的豐富變化,一是容易拋投到位,二是可以用更小的漂,也就更容易被啟動。三是能增加釣魚的樂趣,因為各種魚訊都能如實反映出來 ,所以更利於分析魚情。

那麼除了材質還有哪 些影響浮漂靈敏度的因素呢?

首先是漂尾的粗細長短。漂尾越長越粗靈敏度就會越差,反之則較靈敏。密度度且空心的漂尾靈敏度也會降低。

漂腳與漂尾是一樣的,這裡不再囉嗦。然後在上漆工藝,在標尾的材質等各方面一支好漂都有嚴格的工藝技術要求。

具體到一支漂上來說,一支漂身細長的浮漂由於橫截面小,啟動水阻小,適合於輕口弱口,如果再短腳短尾,那麼入水到位快也就適合釣快魚。而短粗的棗核標身啟動時水阻大,入水到下降慢,適合捕捉離底就餌的訊號,頓感強,離底釣比較有利。

那麼選擇標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是儘量選擇技術成熟的廠家的產品。他們的技術成熟,管理規範,質量穩定。而小廠並不是生產不出好東西,只是很難獲得釣友們的認可,於時貼牌生產應支運而生,一些大師就用小廠生產的東西,這樣,生產者,銷售者,購買者皆大歡喜。這樣的漂也不壞。然後再根據浮漂大小放在手裡感 受一下重量,在桌子上滾動看看是否同心,筆直。再看漂上的漆是否醒目通透,然後晃動漂尾漂腳 看是否接觸良好。這樣,一支漂倒底值不值得你掏腰包就基本心中有數了。

一百元的並不一定比十元錢的更好用,但有些時候十元錢的還真比不過一百元的。這是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