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70年代的縣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見證湖口30年的發展!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懷念兒時的家鄉 憧憬古鎮好未來

圖:李學華、梅強

"歸帆一到鄱湖口,便覺風光入畫圖"。

我喜歡兒時的家鄉一湖口縣雙鍾古鎮。古鎮是湖口縣治所在。始於南唐保大中,約公元 950 年設縣制,已有 1068 年的歷史。上蒼賜給我們一塊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古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襟江扼湖,九省通衢,江湖鎖鑰,地處長江中下游分界線,長江與鄱陽湖交匯地,贛鄂皖三省交界處。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湖口縣自然風光美麗,文化底蘊深厚,經濟發展迅速。其是江西旅遊名縣,石鐘山、鞋山作為廬山風景組成部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湖口青陽腔、草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湖口是江南著名魚米之鄉。2017年縣GDP142億元,財政收入30.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8 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3 元。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曾記否?七十年代的湖口縣城,僅是0.68 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

,不過是從東門至西門狹窄的一條較短的砂石扁擔街。街道兩側都是低矮、上著門板的小商鋪,最高房子為兩層,人口不足一萬。大嶺是古城的咽喉要道,山高路陡,出了大嶺,便是郊外農田。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城區框架發展到16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20層的力山世貿中心成為湖口地標建築。富民強縣的關鍵在強工。要想富,先修路。鄱陽湖上鐵路與公路大橋橫臥南北。九景高速公路、彭湖高速公路、銅九鐵路、九景衢鐵路幾條大動脈開通,湖口火車站已營業,給湖口帶來巨大商機。湖口工業處於全省第一方陣。湖口騰飛歸功於工業園的引擎帶動,從金砂灣工業園到銀砂灣工業園、再到高新技術工業園,築巢引鳳,突出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全力爭創綠色發展的湖口樣板,良好投資環境和人力資源引得九鋼、江銅、新加坡金鷹集團、神華煤電等170多家大型企業紛至踏來,數億、數十億、上百億的企業成為湖口經濟支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這裡正實現和諧統一。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工業和一產、三產的飛速發展帶來縣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數的節節攀升。2017年縣財政收入首次過30億,而九十年代全縣財政收入僅2千多萬,財政總是發不出公務員的工資。現財政收入比那時翻了不知多少倍。面對湖口縣城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情不自禁以七律冠以"滄桑鉅變起新城 "為題而詠之: 郊東崛起一新城,如畫如詩紫氣升。多縱多橫經緯秀,百門百業貿商興。追風鐵馬連南北,煥彩金砂舉重輕。湖口而今非餬口,繁榮發展遠揚名。 (注:1978年以前,湖口縣財政經常發不出公務員的工資,故人戲稱湖口不能餬口。)湖口正鎖定全國經濟百強縣目標、大步奮進。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記得我兒時,即 1966 年以前,古鎮不少地方由古城牆環繞,現僅存月亮山上幾百米殘缺不全的老城牆,那時有北門、南門,迴瀾門等,著名的北門中還有甕城,較為新奇壯觀,這裡是江西水上北大門,是繼辛亥革命後,李烈鈞討伐袁世凱的炳彪青史的湖口二次革命聖地。上石鐘山據歷史記載,比下石鐘山建得繁華,後古建築毀於戰火。此山傳說是大文豪蘇東坡月夜泛舟的地方,這是個謎,需考證。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50 年代,上石鐘山裡的湖口農機廠、軌花廠忙碌生產,山裡有北宋宰相王安石題名的古仙洞,洞的石壁上有明清石刻 10 餘處,洞內可容百人,旁有仔門,曲折迂迴,長十餘里,可通白滸塘。此山現由海軍倉庫駐紮,現是熱兵器戰爭時代,兩利相較取其重。要是縣政府爭取上級支持,以優越的條件將海軍倉庫置換出去,那就圓了湖口的旅遊夢,可打通瓶頸,屆時將上石鐘山與雁列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北港連體開發,修築沿湖公路,開發山谷。大做鄱陽湖水上文章。可與規劃中的梅家州的江湖樓對接,可實現湖口多日遊。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下石鐘山與鞋山一道是著名的世界文化景觀,自然風光獨特,文化內涵豐富,可從北門湖灘抄小徑上到上諭亭,從歸去亭下到辛亥革命元老楊庚笙故居。從江湖一覽亭眺望,藍天白雲,漁舟唱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人們根本不知霧霾二字。長江與鄱陽湖交匯十多里,水文黃赤界,湖水清徹透明,江水渾黃,天然的一幅涇渭圖。由於湖內盛行打砂,我多年再沒看到此圖了。現實行河長制管理,有望再睹涇渭圖。昔日社會上司機怨聲載道:走遍天下渡,就怕湖口渡。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那時

鄱陽湖渡口繁忙時,湖口地段的車輛堵塞到三里街,對面洲上車輛堵塞到 806 廠,車輛綿然不絕十多里。如遇下暴雨刮大風,渡口停渡,隔山容易隔水難,司機叫苦不迭。現鄱陽湖上分別架設了壯觀的公路斜拉橋和鐵路橋,火車和汽車不論何種惡劣天氣都暢通無阻。當年嚴重堵車的慘景一去不復返了。但家鄉的鄱陽湖大橋和鐵路大橋建於九江長江大橋之後,如當時兩橋合一,是九江長江大橋在鄱陽湖上的複製粘連,該省多少打橋基的錢,且橋又多麼雄偉壯觀啊,那真是一橋飛駕南北,天塹變通途。1500 米的雙鍾圩堤要是當時注意了滲水的問題,那就不會倒堤,現最好恢復直堤或用不多的錢將銳角堤修成弧型,那變成了漂亮的湖口外灘了。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當年數十畝的解放臺廣場,古樹參天,綠草茵茵,一萬多人可在廣場集會,我曾在此參加公審大會和觀看文藝演出。廣場是古鎮廣大市民的綠肺。廣場對面是文廟,高大的圍牆,進入門裡,徜徉在垂柳依依的狀元橋上,橋下荷中"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狀元橋後是莊嚴肅穆的縣衙。曾是縣人民政府辦公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的學友鄧青生家二層小別墅掩映在生氣勃勃的桃花林中,青生是老紅軍鄧明海之女,近百棵桃果累累,與菊花、葡萄、石榴、雲衫等名花貴樹爭奇鬥豔,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西門塘停泊很多避大風的船隻,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要是自來水廠建在馬家灣,不部分土填西門塘,將西門塘建成游泳池那該多好啊!北門街、城德嶺、茅屋街麻石條鋪路,天主堂挺拔神秘。現新做的天主堂少做了三坡,做矮了,屋裡地勢低於屋外,現屋外下端長了綠苔。此天主堂須改造,升高地基,加高屋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家鄉正搶抓多重疊加的政策紅利優勢,未來鄱陽湖東大道、九江至湖口輕軌、鄱陽湖湖控水利樞紐工程等將一一向世人撩開面紗。近年來四城同創,爭創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聚力"一核三帶",大力推進"T"字型發展,2020 年,湖口縣對接融入大九江都市圈。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湖口正以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兒時雙鍾古鎮古色古香,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生態恬靜,令人神往,小城故事多。我情不自禁地懷念兒時的家鄉。現家鄉縣委、縣政府充分抓住國家投巨資對棚戶區改造機會,以打造石鐘山升級為五 a 級景區為龍頭,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大拆大建,建設特色小鎮。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我寫此文懷念目的不僅僅是懷舊.更重要建議當政者要充分挖掘和認清此地寶貴自然文化資源,首先要傳承好,必要的要修舊如舊,在傳承中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係。我憧憬雙鍾古鎮將成為鄱陽湖口風景名勝區的早日到來!成為鄱陽湖畔充滿活力、實幹、秀美、富裕、幸福的璀璨明珠。

我魂牽夢繞的家鄉一雙鍾古鎮,我愛您!

◆ ◆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湖口70年代的县城竟只有0.68 平方公里,他见证湖口30年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