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剛剛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被外界普遍讚譽為“歷史上最好的世界盃”,尤其是跟上兩屆的南非、巴西相比,不但組織方面秩序井然,球迷的安全係數也頗高,連在文明歐洲國家也避免不了的足球流氓都被收拾得蹤影全無。要說這種考驗組織協調能力的大型活動,真還得是權力比較集中的國家才更為擅長。特別是在新聞中看到各國球迷盛讚俄羅斯人民的“友好、熱情”,“在這一個月裡,俄羅斯成了微笑之國”。。。深切地體會到俄羅斯人民為這次世界所付出的“犧牲”。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曾經何時,俄羅斯人被稱作是歐洲的“冰人”,就是對生人很冷漠,幾乎是不會對生人微笑的,這一點外國人一到他們的機場海關就能體會得到,那裡的工作人員一般都不會對過關遊客有什麼笑臉的。在其他服務行業更加看不到“微笑服務”,甚至“微笑社交”也一直是受排斥的,據說一個俄羅斯人一生中,平均微笑的次數要比歐洲人少三倍半。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曾經有人分析,俄羅斯人之所以不愛笑,主要是跟自然環境有關,天寒地凍,笑容也被凍住了,長此以往表情自然也就冷峻起來了。俄羅斯人自己為“不愛笑”找到的理論依據是:在他們的傳統觀念裡,笑是要發自內心的,就是真的覺得高興或有好笑的事情才笑,沒什麼好笑的事情,單為表示友好而笑是不符合他們民族邏輯的。俄羅斯的民諺中就提到:無端發笑的人是傻瓜。俄羅斯聖像畫中的耶穌、門徒、聖人以及聖母都從來不笑。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高曉松曾在他的節目中抱怨俄羅斯人對他不友好,因為他把在美國加州學來的“笑容禮節”用在俄羅斯街上,衝過往的某個人笑,人家都不理他,偶爾有人很勉強地飛速回敬他一個“皮笑肉不笑”。沒準還是出於對“傻瓜”的同情。儘管俄羅斯人也都知道,在全世界範圍內,微笑都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文明態度,但在他們的地盤上,他們就要按著自己的一套來行事,才不管你們全世界是什麼規矩。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所以,簡直讓人嚴重懷疑,在這次世界盃前,每個俄羅斯人都接到了國家官方指令:每個人都在家裡對著鏡子練微笑。練好之後到街上碰到外國遊客立刻要派上用場。無論你平時多看不上外國人,至少世界盃這一個月都要對他們微笑。其實,微不微笑這事對外國人來說真沒那麼重要,冷臉也不會造成什麼具體的傷害,俄羅斯近20年最被世人詬病的是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衍生出的一種排外、不友好的情緒和行為。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俄羅斯民族有一種很矛盾的心態,別爾嘉耶夫曾這樣描述:俄羅斯民族從未像德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那樣充滿過自信和傲慢,俄羅斯人向來缺乏足夠的民族自豪感,甚至羞於承認自己是俄國人。《圍城》中韓學愈的白俄老婆就跟丈夫一起謊稱自己是美國人。但另一方面,俄羅斯人一紮堆兒,又立刻優越感上身了,表現為排斥異族,歧視有色人種,有人還主張淨化斯拉夫血統,禁止跟外族通婚,俄羅斯光頭黨甚至提出了“白人至上”和“外國人滾出俄羅斯”的極端口號。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其實在很多國家民族之間都存在各種排斥歧視問題,很難完全避免,就是沒種族問題還可以進行地域歧視呢,可見排斥或歧視是存在於人性當中,人性對其有需求的一種弊病,只能說一個群體或一個人,生活得越好,文明和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擅長控制掩飾這種弊病,馬上就治好不太可能,只能是儘量控制自己少發病或把容易發病的人都控制好。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據說,在世界盃開賽之前,有一大批的英國足球流氓被攔在俄羅斯的國境線上進不來。不知道,俄羅斯國內的那些極端分子是不是也都被憋在了哪裡,出不去,或是要遵守某種規則才能出去。反正人們沒有看到英國球迷上演復仇戰,連英國球隊都說他們感受到的來自俄羅斯人的熱情友好,一點也不遜於其他國家。

俄羅斯世界盃向普世“文明”妥協,到底是不是永久性的?

然而,世界盃熱度轉瞬即逝,就像世界盃給俄羅斯帶來的經濟效益只是一次性的、短暫的,並不會對整體經濟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那樣。人們也好奇,俄羅斯這一次對普世“文明”做出的妥協究竟是有時效性的,還是最終的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