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遊記》中沙僧沒有成佛?

至娛子樂


眾所周知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是如來早就安排好的取經人,孫悟空是一塊石頭化生,沙僧原是天宮中的捲簾大將,豬八戒原是天宮中的天蓬元帥。



師徒四人因為種種原因,走上西天取經之路,表面看是順其自然,其實都是命中註定,早有安排。

我認為,師徒四人取經路上走的每一步路,取經路上每個人的職責,作用,意義都是前世今生,因果報應註定的。或者說都是如來早就安排好的,所以取經後的封賞也是早也註定的。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切都是定數,不能強求。切記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沙僧之所以沒有成佛,其實就是修行不夠,福報不夠。


神精過閩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見到了如來佛祖,唐僧自不必說,本來就是佛界的大佬金蟬子轉世的,再加上是這支隊伍的領導和核心,其他幾個人說好聽叫徒弟,實際就是保鏢。所以唐僧成佛是不容置疑的。


但其他三人,悟空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幾乎可以和師傅平起平坐了。而八戒和沙僧一個被封“淨壇使者菩薩”,另一個是“金身羅漢”。講到這你肯定會說,悟空在取經路上保護師傅,出力最大,而且其本身有前科和一個厲害的授業師父,佛界的人不敢得罪他,而八戒和沙僧肯定不如悟空厲害,不成佛也是無可厚非的。可你看一看小白龍馬的封號後,你就會為沙僧鳴不平了,一個唐僧的坐騎被封了“八部天龍菩薩”,和八戒一樣的地位,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沙僧雖然武功不如大師兄,但最起碼本本分分、任勞任怨。


其實這就是一種現實的影射和寫照,生活中晉升最快的也許是後臺最硬的,也許是和領導關係好的,也許是業務能力最強的,但絕不會是任勞任怨,本本分分的老實人。這類老實人本本分分,但大都能力不足,無法勝任一些難度係數高的工作。創造的價值也是微乎其微的,這類人大都本著寧不做別做錯的處事原則,像老學究一樣不知變通,情商低。在團隊中的作用雖然很賣力卻不顯眼,而且缺乏唯一性,有很多替代的人選。講句不好聽的話,唐僧的取經隊伍少了沙僧照樣取得真經。所以說沙僧最後的封賞最低,畢竟在佛祖看來你一個仙界貶謫下凡的棄將,我佛界給你介紹了一個工作,而且還給你職位就不錯了,你還想當領導,這就是痴人說夢了!


好史不死


西遊記中唐僧最後取得真經。同時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馬被封為八部天龍。師徒幾人中只有師父和大師兄被封為佛,其餘的都不是。

幾人之中唐僧成佛是最沒有懸念的,唐僧本就是金蟬子轉世,再加上一顆像佛的心,成佛是遲早的事。大師兄孫悟空成佛也是理所應當的,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貓,幾乎都是靠孫悟空才能化險為夷的。所以孫悟空是功勞最大的,成佛是應該的。至於豬八戒為什麼只是一個使者,因為豬八戒貪吃好色,還總說要散夥,最後豬八戒只被封為一個使者。雖然是個使者,可是這個職位也很適合豬八戒,因為使者是個專門吃貢品的差事。



至於沙僧為什麼沒有成佛,只是一個羅漢,我覺著那是因為取經路上沙僧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表現,也就是沒有功勞,還有就是他的修為太低,所以最後沙僧只是一個羅漢。


蒙面貓侃體育


我們從現代職場現象來看,一個團隊完成一個項目後,得到獎賞的會有,能力突出的人,能說會道的人,大領導身邊的人,而默默幹活的人,只能默默的幹活了,所以不難看出沙僧的處境。


海河傑子


我記得看王牌對王牌的時候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對師徒四人的評價師傅成佛是因為執著,悟空成佛是因為鬥爭精神,沙僧之所以沒有成佛是他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性格決定的,雖然不是佛,但是是金身羅漢菩薩是佛的繼承人。豬八戒因其懶惰和慾望只成為淨壇使者。生活中我們不要學習豬八戒,而要學習另外三個。


Mua許願樹


沙僧更多的是看不破,覺悟不夠。羅漢,僅僅是拯救自己的人。而佛,是為了別人做出貢獻,普渡眾生的人。看西遊記,沙僧出手次數也不多,一次流沙河和悟空八戒打了半天,一次真假沒美猴王,遇到假的沙僧,一下打死。也可以看出沙僧大多為了自己出手。佛是“覺悟者”,普度眾生的。而沙僧最能普渡自己 ,所以被封為南無金身羅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