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哪種更適合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職場經驗、企業管理知識!

人才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些商界大佬都有著怎樣的人才觀呢?

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哪種更適合你?

柳傳志只有在賽馬中才能識別好馬

我們對人才採取在賽馬中相馬的策略,這包含三方面的含義:要有跑道,即為人才提供合適的崗位;要有跑道的劃分,不能亂哄哄地擠作一團,必須引導他們有序地競爭;要制定比賽規則,即建立起一套較為科學的績效考核和獎勵評估體系。

企業的人才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到再認識的過程。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做事。只有在賽馬中才能識別好馬,才能發現千里馬。

張瑞敏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

我個人從事企業管理30多年,把這30多年的管理經驗提煉為九個字,就是“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

企業就是人,是說所有的資產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業的關鍵。如果把人拋到一邊,資產負債表就沒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島有一句老話:“死店活人開”。同樣一個店,兩個不同的人開效果就不一樣。

“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業有沒有開闊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資源。特別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如果是封閉的就會一事無成。企業文化的目的是什麼,我把它提煉為一句話:“要使企業的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

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哪種更適合你?

馬雲:“培養”人才之道

人才可以培養出來的。

什麼是“培”?“培”就是多關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關注,因為一棵樹,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關注也是藝術。

什麼是“養”?就是給他失敗的機會,給他成功的機會,你要看著,不能讓他傷筋動骨,不能讓他一輩子喘不過氣來。

任正非 :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

我們公司的人才政策一貫講的是“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沒有強迫大家幹一行就一定要去愛一行。

秘書如果不團結起來,不大聲吶喊,就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你們可以多寫文章,可以發表,可以上報,提出建設性意見,我們是會參考的。大家都可以發揮積極性,每個人都可以談認識,討論怎樣做個好秘書,秘書不是有好幾項功能嗎?可以重點講講服務功能。

我們對基層主管、專業人員和操作人員實行崗位相對固定的政策,提倡“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愛一行的基礎是要通過錄用考試,已上崗的員工繼續一行的條件是要經受住崗位考核的篩選。

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哪種更適合你?

馬化騰:無用人理論

馬化騰能夠打造騰訊與人才管理是分不開的,他的獨到之處在於:騰訊把人力資源本身當成產品來運作,以產品管理的模式來管理人才。即使這樣也會給員工這樣的規定:甘於做一個無用的人,無用最終也可以收穫碩果。

騰訊也注重對於員工訓練有職場目標,並且對這些目標數據負責,有一個覆盤,員工做事情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朱新禮:人才是社會的

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留人,留不住心。要走,歡送。過一兩年再回來,歡迎。只要你自己不走就行。人才是社會的。

史玉柱:選人標準就是兩個——又紅又專

選人標準就是兩個,毛主席說的又紅又專。

紅,指人品好;專,指他的業務好。其實這個是兩方面的,其實任何一個團隊,你在周圍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適的人的,又紅又專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紅,我想稍微有一點經驗的人,其實他的人品早期還是能看出來的;專,其實很大部分跟培養有關。

你如果給他放那個位置,卻不授權給他,那他永遠專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個位置上,還要授權給他,然後就培養他。

王興:你想走得久、走得遠,要一群人一起走

人是最重要的產品,你是不是有足夠好的團隊,有足夠好的團隊,你才會有正確的戰略,才會有強的執行力,所以歸根到底都是人。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能不能找到好的人,留住好的人,把他們培養的更好,讓他們發揮的更好,這個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做團購一定要找有耐心的人,沒有經驗不要緊,只要他相信這個行業。耐心是比資本更稀缺的東西,“如果是比資本的話,大公司永遠比你有錢,比如蘋果,但世界更有錢的地方卻沒再生產出一個蘋果。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要一個人走;你想走得久、走得遠,要一群人一起走。希望大家一起走下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哪種更適合你?

李彥宏:對人才的爭奪是一場大戰

我覺得關鍵還在於我們的人的質量,並且這永遠會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最優秀的人(當然這越來越難了),給他們好的待遇,激勵他們不斷向上,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從而使得這裡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給正確的人提供正確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做到所有這些,我們就會一直處在領先的位置上,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會掉下來。不管發生什麼,在技術領域,全球化或是其他什麼領域發生變化,這個道理都不會變。

但我可以這樣說:對人才的爭奪會是一場大戰,非常激烈的大戰。我也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是任何跟我競爭人才的公司,不管它處在哪一個領域。

俞敏洪:內部培養與外部挖掘

對於管理體系的人才,一般我會先篩選人,然後經過背景調查,看它在各方面是否適合新東方的要求。如果適合,我會把他安排在身邊,觀察他的行為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如果這個人基本方面沒有問題,就給他放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崗位上,看他運作的步驟怎麼樣。一旦他比較成熟了,再把他放在比較重要的管理崗位。

新東方的人才,有一大半是內部培養的,這樣比較容易看到他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對於管理體系中的專業人才,比如財務、審計、資本運作、市場推廣人員,我們則一般從外部挖掘,當然首先要看他以往的工作業績。

小編推薦:花上萬甚至幾十萬學習EMBA課不如加入我們,我們已經為您準備了CEO百元成長課程,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課程包含企業管理、創業指導、人才管理、財務管理、股權分配、項目投融資、資本運營、戰略及運營管理、企業併購重組、上市指導、互聯網運營創新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時間來收聽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