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李神符墓:唐高祖李渊的堂弟

8月19日中午,我携带自己的大疆精灵4无人机,航拍完高祖献陵后,径直来到李神符墓,专门对这里进行了拍摄。1992年4月,李神符墓被三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航拍李神符墓:唐高祖李渊的堂弟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唐献陵所在的荆山原,过去拥有众多的墓冢,如同“众星棒月”一般,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荆山原头四季青,松柏苍苍映太空,狐兔兢窜百鸟叫,墓冢嵬嵬罕人踪。”

据《唐会要·陪陵名位》中记载:“唐高祖献陵附陪各氏,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府、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虢王元凤、 王元亨、徐王元礼、滕王元婴、邓王元裕、鲁王元夔、霍王元轨、江王元祥、密王元晓、并州总管张纶、荣国公樊兴、平原郡公王长楷、谭国公邱和、巢国公钱九陇、邢部尚书刘德威、刑部尚书沈叔安。”

根据不同史料的记载,献陵陪葬墓数量不一。最少有二十五座,最多有五十八座,现有封土堆二十九座,可以确定墓主身份的陪葬墓,包括襄邑王李神符墓、彭王李元则墓、虢王李凤墓、房陵大长公主墓、淮南大长公主与驸马封言道合葬墓等。

航拍李神符墓:唐高祖李渊的堂弟

在李神符墓前,原本矗立着一块唐碑,被称为《唐襄邑王李神符》或《李神符碑》。石碑高9尺6寸,广4尺6寸,共有30行,每行69字,均为隶书,永徽二年(651)十月刻,可惜没有书者的姓名。

“文化大革命”之前,在这些陪葬墓中,除了李神符墓前有一通唐碑外,其余皆为无名冢,无法确定墓主人,只是通过后来的考古发现和发掘才最终确定墓主身份。可惜,这块石碑在“文革”中被毁,如今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墓冢!

航拍李神符墓:唐高祖李渊的堂弟

李神符(579-651),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淮安王李神通之弟,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义宁元年(617),因堂兄李渊起兵反隋,李神符遭到隋朝刑部尚书、右侯卫大将军卫玄逮捕囚禁,李渊攻陷长安后,李神符才被释放。

武德元年(617),李渊称帝,封李神符为襄邑郡王。武德五年(622)八月初六,东突厥可汗颉利可汗率众侵犯唐朝边境;八月二十日,李神符率军在汾水东面与东突厥军队交战,斩杀五百人,俘获战马两千匹。随后,李神符在沙河北面击败东突厥,擒获东突厥大臣乙利达官,缴获颉利可汗所乘战马与铠甲。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李神符入京任职,历任将作大匠、散骑常侍、宗正卿、光禄大夫。永徽二年(651),李神符病逝,时年73岁,追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为“恭”。

航拍李神符墓:唐高祖李渊的堂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