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山崎大隊,在實戰可行性有多高?

段利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靜夜史的觀點是:3600顆手榴彈雖然看起來誇張,但是在實戰中可行性是相當高的!

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亮劍》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到10年時間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創造了我國影視劇收視的新紀錄。劇中一改我軍指戰員一絲不苟一身正氣的形象,而是以李雲龍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氣魄更有不足的飽滿形象,獲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亮劍》的成功掀起了抗戰劇創作的熱潮,不過後面的雷劇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戲稱《亮劍》是抗日雷劇的鼻祖。

雖然經過了黃志忠等人的翻拍,但是老版李幼斌主演的《亮劍》仍然是不可超越的神話。

《亮劍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除了演員走心,劇情飽滿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裡面的戰例在歷史上基本都能找到原型。

而《亮劍》中圍攻山崎大隊的李家坡之戰,就是抗戰史上我軍著名戰鬥——關家腦戰役。

很多人說,李雲龍採用土工作業的方式靠近李家坡陣地,然後用3600顆手榴彈投入環形工事消滅山崎大隊這種設定很不科學。理由包括:

土工作業很費勁,鬼子不會坐以待斃;

獨立團人數不足,不可能對鬼子形成碾壓優勢;

在坑道投彈不現實,容易成為鬼子的活靶子;

邊區造手榴彈威力差,不能消滅山崎大隊等。

這些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不過作為一個優秀的軍旅作家,都梁不像抗日雷劇的作者一樣憑空臆想。作為一名出色的導演,陳健和張前不會像抗日雷劇的導演一樣胡編亂造。李家坡之戰有關家堖之戰的影子,但絕對不是關家堖之戰的歷史再現。

關家堖之戰爆發於1940年10月30日,是抗戰中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一次最大的進攻戰役,由於戰場距離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很近,因此八路軍志在必得。此戰八路軍集合3個旅2個團的兵力,在副總司令彭總的督戰下,對盤踞關家腦的日軍岡崎支隊500多人進行圍殲。

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八路軍血戰2晝夜,仍不能全殲日軍。後因日軍援軍到達八路軍被迫撤圍,如果全殲岡崎大隊勢必能極大提振抗戰時期,鼓舞我軍民信心,所以此戰成為彭總心中的莫大遺憾。

《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結果是取得了全殲的勝利,這多少有一些自我安慰的味道。

不過我們要明白,小說《亮劍》中的李家坡,和高山仰止的關家腦,絕對不是一回事!

簡單說來,因為都梁對戰場的一些設定,使得李家坡之戰和關家腦之戰的情況有很大不同,而這樣的不同就讓八路軍更容易取得勝利:

1、李家坡是個平臺狀高地

在小說《亮劍》中,作者都梁已經交代過了,李家坡是一個平臺狀高地,上面是一個小平臺,四周是斜坡,山崎大隊在平臺上,八路軍各部隊在斜坡下。

由於老版亮劍的拍攝條件所限,並沒有完全還原小說中的戰場環境,以至於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李家坡的高地狀況。

晉西北屬於黃土高原,黃土塬廣泛分佈,就是這樣:

這和一般的山狀高地不同,一般的高地呈錐形,斜坡直接從山底延伸到山頂,據守高地的鬼子可以看到八路軍,而八路軍可以看到鬼子,鬼子可以利用火力優勢居高臨下對八路軍進行壓制。想挖坑道?不可能的!

但是都梁將這個地形改成黃土塬一樣的平臺高地後,一切就比較合理了。

首先山崎本人比較自信,他沒有將鬼子的環形工事火力佈置在李家坡平臺和斜坡的交界處(在新版《亮劍》中李雲龍和趙剛討論過,這個叫“稜線部”

。而是將火力點後退一些,使之距離稜線部有一定距離,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雖然犧牲了一定的射界,但是山下的八路軍同樣看不到自己,而鬼子則可以專門盯著稜線部,八路軍一露頭,立刻就可以進行火力消滅。

在小說中,這是導致八路軍圍攻多時卻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因為缺乏重武器,八路軍只能一波波往上衝,但是始終無法越過稜線部。

而李雲龍則另闢蹊徑,在斜坡上挖坑道,延伸到稜線部下面,然後將3600顆手榴彈扔進環形工事。

因為山崎大隊的環形火力點在稜線部以內,因此對坑道不能進行有效的火力壓制。

很多人說鬼子的迫擊炮可以對坑道內的八路軍進行較大殺傷,這沒有問題,畢竟迫擊炮的射角高,對坑道目標有很好的打擊效果。但是因為在射界之外,打擊效果肯定很差。

很多人說鬼子不會坐以待斃,等著八路軍吃掉自己,肯定會反擊。在劇中也交代了,旅長陳賡對獨立團進行了活力上的支援,甚至拿出了可憐的全部家當,而在小說中則是陳賡將所有炮火交給李雲龍使用,因此壓制日軍的反衝擊問題不大。

所以,不要說坑道不好挖,鬼子沒耐心之類的。因為在炮火覆蓋範圍外作業,八路軍有機會將坑道挖到距離山崎大隊30米的地方,然後讓山崎好好喝一壺!

2、山崎大隊已經傷亡過半

二戰時期的鬼子陸軍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這一點李宗仁將軍在《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中曾有過評價:

“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級將領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日本將官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作事皆能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所以,在偵知八路軍在挖坑道時,山崎大隊是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所以發起反衝鋒是必然事件。

不過問題是,經過程瞎子長達8個小時的不間斷攻擊,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山崎大隊也已經傷亡過半了。這是什麼概念呢?

日軍一個大隊的編制是1100人,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4個步兵中隊;1個機槍中隊,一個55人的炮小隊等。無論人數還是火力裝備都是非常強的!

但是,因為李家坡之戰取材於關家堖之戰,因此不能將山崎大隊視為一個完整編制的日軍大隊。關家堖之戰中,八路軍對陣的岡崎大隊,人數共有500餘人,因此山崎大隊的人數也應該在500多人。

而根據程瞎子向陳賡的彙報,山崎大隊傷亡過半,人數起碼傷亡200多人,滿打滿算,能夠拿起槍戰鬥的不會達到全員500人的規模。

而獨立團當時滿編是3個營,一個營360人,全團加起來超過1000人。李雲龍的戰術是摒棄添油戰術,全團一起上,從四周分散鬼子的注意力,爭取在最短時間突破陣地,不給鬼子反應的時間。

加上3600顆手榴彈的轟炸,鬼子的火力點必然受到一定的打擊。在傷亡過半、火力點殘缺,又全團衝擊的打擊下,山崎大隊扛不住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

3、山崎大隊絕對不是3600顆手榴彈消滅的

山崎大隊是被李雲龍的獨立團消滅的,但,絕對不是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的。

無論在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都對這一點進行了解釋。在戰前動員會上,李雲龍說3600顆手榴彈只是讓山崎這個老小子“喝一壺”,並沒有說用3600顆手榴彈就將幾百個鬼子全部報銷。

之所以不敢說這樣的大話,一方面是因為李家坡平面大,鬼子散兵線長,不可能用手榴彈就全面覆蓋。另一方面,就說到抗戰時期我軍的痛處了,那就是我軍的邊區造手榴彈因為是手工打造,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手榴彈扔出去只能炸成兩半,根本不能起到殺傷敵人的效果。

然而,就是這樣的質量也不可能對八路軍各部隊敞開了供應,在小說《亮劍》中開篇就是李雲龍找後勤部長張萬和討要手榴彈的情節。李雲龍的意思,是要50箱,他地意思很清楚,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有總比沒有強!

但是張萬和表示只能給20箱,就是李雲龍拿老婆來換都不肯多給。而就這20箱還是李雲龍答應給他弄一把日軍指揮刀才達成的!

所以說,3600顆手榴彈只是開胃小菜,否則也不會有後面的精彩了。

根據李雲龍的部署,在兩分鐘內扔完3600顆手榴彈後,獨立團配置了突擊隊,小說中說是二營長帶隊,而不是影視劇中一營的張大彪。

獨立團突擊隊共20挺機槍,在手榴彈投擲完成後迅速進入戰鬥。小說中說因為鬼子在遭受轟炸後仍然能夠組織火力阻擊,由此可見鬼子的戰鬥力之強悍。而小說中說因為鬼子火力兇猛,擔任突擊隊的20名戰士在兩分鐘內全部犧牲。

而與此同時,李雲龍帶來獨立團全體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李家坡進行猛烈衝擊。因為八路軍不僅缺乏重武器,而且還缺少彈藥,所以不得不選擇在火力準備後進行白刃戰。這是抗戰時期我軍將士們不得不進行的選擇!也是李雲龍李家坡攻堅戰的重頭戲!

在影視劇《亮劍》中,對李家坡最後的戰鬥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山崎本人被手榴彈炸死,沒有讓李雲龍實現與之決鬥的願望,但是李雲龍得到了軍刀,還了張萬和的人情。在日軍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雖然日軍訓練有素,但是畢竟已經大勢已去,因此經過獨立團的浴血奮戰,山崎大隊被最終消滅。

所以說,在小說的設置下,實戰是可行的!

由此戰我們也能肯出我國軍隊和日軍懸殊的差距,向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們致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消滅山崎大隊的不是3600顆手榴彈,而是李雲龍全團利用手榴彈產生的轟擊效果衝進敵陣以及隨後展開的白刃戰。其次需要明確一點,電視劇中的情節雖然部分取材於實戰,卻永遠不可能完全反映實戰,如果一味地對照八路軍戰史上的真實戰例,只會得出劇中情節實戰可行性為零的結論。

  在電視劇《亮劍》第4集中,李雲龍採取土工近迫作業的辦法隱蔽接敵,集中3600枚手榴彈對敵實施火力急襲,趁敵驚慌失措之際發起衝擊,以短兵相接、白刃格鬥殲滅守敵山崎大隊。從理論上講,李雲龍的這套戰法完全可行,可以說是在當時戰場條件下的最優方案。

  因為八路軍的武器裝備極端落後,具體到李雲龍這個團,所有武器都要靠搶、靠借、靠騙,才能變成自己的“家底兒”。對於眼前在李家坡轉入防禦的山崎大隊,如果沒有火炮這樣的重裝備,李雲龍真拿它沒有任何辦法。然而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李雲龍儘管神通廣大,在當時那樣的特定時期,他無論如何也搞不到足夠數量的火炮。在事先不組織炮火準備的情況下,直接用士兵打衝鋒,必然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虧本兒的買賣不能幹!李雲龍決定用集體投手榴彈的辦法去實現炮火準備的轟擊效果,這是李雲龍在當時條件下所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儘管手榴彈的爆炸威力遠不及火炮,如果李雲龍使用的是邊區兵工廠出品的土造手榴彈,威力就更談不上了。但是不要忘了,山崎大隊是誤打誤撞闖入邊區的,被八路軍包圍後,就徹底變成了孤立無援的好打之敵,無論官兵士氣,還是戰鬥力都大打折扣。李雲龍的一頓手榴彈雖不一定能直接炸死多少日軍,但一定會把這股敵人炸得猶如驚弓之鳥,從而實現了炮火準備的實際效果。

  有人說,手榴彈投不了那麼遠,這麼打仗不現實!其實,現實不現實?導演說了算。《亮劍》第3集對此專門作了鋪墊,李雲龍組織全團士兵練習投彈。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李雲龍的訓練,全團士兵個個都是神投手,最終在李家坡用3600枚手榴彈,給日軍山崎大隊實施了一次炮火覆蓋。


慕什塔戈


這是電視劇《亮劍》第四集的劇情,李雲龍剛好從後勤部搞到了20箱手榴彈。按照一箱50顆手榴彈來計算,那麼20箱手榴彈加起來就是1000顆。獨立團自身還有一些存貨,因此李雲龍能夠集中起3600顆手榴彈還是能夠做到的,畢竟這可是全團的手榴彈了。

當時山崎大隊誤打誤撞才進入了八路軍根據地,被八路軍優勢兵力圍困在李家坡,獨立團並未第一個上戰場。陳賡將軍派的是386旅旗下的772團打主攻,這可是紅軍老底子了,派他們上也是極其正確的選擇。同時也正是程瞎子的772團前期攻擊消耗掉山崎大隊大部分有生力量,這樣才使得李雲龍的獨立團一戰定乾坤。

李雲龍採取的是坑道挖掘前進的作戰方式,進而投擲手榴彈,擊垮日軍第一道防線,從而全團發起波次攻擊。日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拼刺刀中孔捷都受傷了。李雲龍的寶貝疙瘩騎兵連,也傷亡了13人,更不用說其它部隊了。李家坡之戰的原型是“關家堖”戰役,這場戰役結果就是日軍跑掉一部分,我軍傷亡不小。如今的抗日神劇不少,真實的抗日戰爭打的很艱難,中國軍民是在拿鮮血抗擊小鬼子的入侵。


兵說


橫店特產三件寶:蓋世武功、無敵手雷、低能鬼子。《亮劍》的這個甩手榴彈情節很不幸中了槍。如果山包上的鬼子那麼容易就能通過挖坑道甩手雷的方式打敗,抗日戰爭就無需打十四年了。

這裡面有幾個很明顯的非現實錯誤,我就細細道來吧。

1.山崎大隊的人居高臨下,佔據了相當的有利地形和火力優勢,為什麼非要固守等待八路軍挖塹壕抵近?以日軍在長沙保衛戰的那種表現為例,他們能殺透薛嶽佈置的層層防線,在後路被切斷的情況下還能層層殺出,八路軍這點火力和臨時防線委實不夠鬼子衝擊的。

退一步來說,即便山崎大隊不突圍,真正的戰場也絕非什麼你打我守的“搶灘登陸戰”模式,火力和優勢強的一方完全可以發動戰術反衝擊,將對方擊潰或者打退到進攻準備區域。李雲龍的人馬分兵挖戰壕,組織壓制進攻的火力就會短缺,日軍只要步兵戰術反衝擊奪取戰壕,再利用戰壕突擊八路軍陣地,你說後果可不可怕?

再不濟的日軍也知道奪取對方塹壕陣地,提高自身防禦縱深,這是那個年代的基本戰術,偏偏編劇讓日軍蠢成不會動的木樁。

2.以山崎大隊的坡高,挖塹壕抵近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需要極大的人工和代價。李雲龍的獨立團全上,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出抵近到手榴彈投擲範圍的交通壕。

但凡挖過土的人都知道這究竟有多艱難,需要稱手的工具,需要有力氣,還需要會幹這活的人,不是掄起鋤頭隨便找塊地就能挖的。普通人哪怕是個農村幹了半輩子活的壯漢,你讓他挖個墳坑,做的慢的一上午都完成不了,人還累得要死。更何況李雲龍的部隊哪有那麼富裕?八路軍裝備好到作戰時人手一把工兵鏟的地步了?

山崎大隊的火力對山坡下的活動是一清二楚的,這種高地火力點在戰場上威脅非常大,並不代表你在壕溝裡對方就真的拿你沒辦法,一戰時為了這種小山包打塹壕打得損兵折將死傷枕籍的比比皆是。下方人員挖掘挖掘速度慢,挖掘的方向也必須是Z字形折返,否則很容易被破壞。

3.人力投擲手榴彈有很大的侷限性,投擲距離太近,戰士的投擲能力也有限。軍媒報道過的解放軍記錄是102米,由某部一個叫宋福旦的士官通過立姿創造,如果臥姿,即便採用《亮劍》中的反身投擲,實際也丟不了多遠,還會因為不規範投彈造成誤傷。

現代部隊投擲手榴彈的標準是站姿30米及格,35米良好,40米優秀。無怪乎《亮劍》劇中出現了李雲龍曰:“只有30米,娘們都能扔過去”的臺詞。早年的人用的彈種不一樣,手榴彈的戰術地位也比較高,所以投擲標準比現在的人多20米很正常,但顯然編劇忘了那是站姿唷~!跪姿25米及格,臥姿才20米就及格。

很顯然,李雲龍的部隊背蹲在壕溝裡,反身投彈30米在平時也許能做到,但別忘了戰場是個高地,己方還遭遇了嚴重的火力壓制,在距離鬼子堪堪30米的距離上,將3500發手雷扔到一個大隊的陣地上,需要考慮的實際情況太多了。

4.3500發手榴彈真的能對日軍造成重大殺傷?老王對此深表懷疑。八路軍的手雷成分非常繁雜,有繳獲的日軍97式手榴彈,有自己的“邊區造”,還有國軍的一系列產品。

以李雲龍部隊的情況,他們手中應該有不少是閻錫山太原兵工廠生產的仿德式M24手榴彈,4毛錢一顆,是抗戰中國最好的手榴彈,也只有這種M24木柄,才最適合遠距離投擲。

日軍的97式殺傷力很好,但扔不遠,容易從山坡上滾下來;“邊區造”填充的黑火藥,殺傷力和可靠性都足以令人掉淚;晉造M24符合這方面的需求,但拿出3500顆,貌似李雲龍一個團沒這麼大能耐。

況且日軍究竟怕不怕這3500顆手榴彈的轟炸呢?這必須設定一個前提——山崎大隊殘軍沒有任何防禦縱深,死死的擁擠成一團,而且防禦工事極不科學和脆弱。但這就更不符合邏輯了,八路軍在山下都挖出了直抵30米的塹壕並容納擲彈兵投彈,日軍楞是沒有加固整理一下下自己的防禦?

經過一戰的血洗,二戰時的步兵防炮概念其實已經非常完備,況且日軍在土木構築方面一點也不差,遠比電視中表現的賊的多。

以《亮劍》山崎大隊的原型,百團大戰中的“關家堖”血戰為例,日軍岡崎大隊500人進犯黃崖洞兵工廠後,遭遇來援的八路軍多路合圍,岡崎大隊乾脆連夜佔領了關家堖地區,在要害地帶佈置陣地,利用山頂平地、山間溝壑以及對面互為犄角的柳樹堖構築了全方位的陣地,並迅速拆掉了當地老百姓的門窗房梁還有磚石土木,不停的加固陣地,還挖掘了不少掩護自身的坑道。

關家堖的血戰,八路軍八個團共一萬餘人猛攻兩晝夜,付出2000人的傷亡,硬是沒有完成對500人岡崎大隊的圍殲。岡崎大隊的士兵後來的回憶錄中提到了八路軍瘋狂的投彈,還有雙方不斷來往的刺刀肉搏,炸死岡崎中佐、藤澤少尉等人的是一發迫擊炮彈。

後來八路軍對日軍陣地進行調查,發現日軍將窯洞全部打通,統統佈置了交叉的機槍陣地。外部工事縱橫交錯,互相循環,並且都有防彈壕,手榴彈扔進去也沒用。我們後來使用的“貓耳洞”就來自於日軍在關家堖上佈置的簡易陣地,當時就被八路軍一眾高級將領賦予了很高的評價。

所以《亮劍》裡的情節實際只能當一出“戲”來看,它是弱化的、簡化的、戲劇化的關家堖之戰,那些陣前投彈也只能當做劇情看看罷了。

換句話說,李雲龍拿那種不靠譜的3500手雷轟炸,能對付的只有同為影視劇中的日軍,遇到現實中的鬼子只怕要跪。

現實中的戰鬥遠比影視劇中的複雜,消耗的智慧與精神更甚。關家堖的鬼子知道拆民房做工事、知道四處勾住交叉火力、知道層層布放設置縱深,更知道挖掘“防彈壕”和“貓耳洞”,甚至兇殘到用白刃和刺刀與八路軍互搶陣地,哪裡是《亮劍》中的山崎大隊那群白痴能比的?

諸位以為如何呢?


王司徒老百科


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短時間內投放到一個相對不大的地方,威力巨大。只是,手榴彈畢竟是手榴彈,要靠人力投擲,打擊距離不會很遠。

就算挖掘壕溝到距離敵人環形工事三十米的距離,你扔出六十米,仍然僅能打擊到工事內三十米左右的地方,考慮到手榴彈殺傷半徑,也僅能打擊環形工事內三四十米內的敵人。

而山崎大隊當時有好幾百人,不可能集中於過於狹小的區域內,所以不可能都處於手榴彈的殺傷範圍內。所以正如電視劇中所出現的那樣,鬼子陣地前沿機槍被炸翻,人被炸飛之外,八路衝上去之後,仍然有相當數量毫髮無損的鬼子拼死抵抗。

那三千六百顆手榴彈的作用體現在哪裡?

首先,炸翻一部分鬼子,削弱其戰力;其次,藉助爆炸產生的煙霧擋住剩餘的鬼子視線的檔口,八路突擊隊快速突進敵人陣地,全團二十挺輕機槍當衝鋒槍,掃掉劇烈爆炸後最先反應過來鬼子,八路大部分衝上來,以多對少,靠近戰白刃戰解決戰鬥。

手榴彈突襲、突擊隊掃射、大部隊跟進,這幾個環節配合緊湊,不留間隙,才能最終有效消滅敵人。經過充分訓練的部隊,在能力超強的指揮官指揮下,實戰中是可行的。


邊緣慢漫遊


我來分析認為李雲龍打法成立

首先第一波跟山崎小日本正面剛的是程瞎子,程瞎子可是386旅吃皇糧的部隊,程瞎子打了那麼久山崎小日本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第二,山崎小日本也是人,他也清楚他是進了八路老窩你以為它不怕?打了那麼久它不累?不要吃飯?不要清點人數彈藥?它也不知道這裡有多少部隊?也不知道增援多久會來,士氣已經跌落,所以後面才有等增援來個中心開花。

李雲龍就看準了這點,料定山崎小日本等增援不會輕易開槍和衝鋒,只會發動試探性攻擊,如果李雲龍還像程瞎子一樣衝鋒山崎小日本必定死戰血拼,但是你磨洋工就不同了,時間越長山崎小日本就越慌怎麼增援還不來?越慌越影響你的思考後來都不明白李雲龍為什麼要挖坑道?他也不敢發動衝鋒搶奪坑道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堅守集中優勢兵力不分散不願放棄制高點

等到坑道近前山崎小日本能做的還是等,他需要聽到增援部隊的槍聲。

這就是心理戰了,已經摸透了,就進了籠子,那怕是後來手榴彈攻擊之後李雲龍部仍有傷亡就不難看出之前如果強攻犧牲會很大


日後江山遠


關家堖戰役中,日軍在懸崖邊挖了單兵洞,用手榴彈則是傷亡了暴露陣地的戰壕,這一點與事實不符,真實情況是,日軍傷亡二百人,有四百多日軍突圍,岡崎沒有陣位。


用戶83903916492


事實上整個抗戰乃至整個二戰都沒有此種戰例可考,所以不存在可行性,按理推敲也知道問題多多,敵守我攻,地勢上又是敵高我低,土工作業也會先進入敵人的投彈殺傷範圍,你一埋頭作業的總沒有那麼靈活都能躲開上面丟下來的手榴彈,日軍軍需又比我軍充足,恐怕不等土工作業大體完成,前沿作業戰士就死傷殆淨了,當時沒多想,現在看還真是沒有生活純屬編劇一拍腦袋的“發明創造”之“戰術”。


天天快樂熊


基本為0.首先是掘地,你看那場戰爭是雙方對陣的時候還讓你挖戰壕的?還讓你挖到眼皮子底下??難道說商量好了!你等我砸好了溝再打??搞笑呢?大家都知道挖坑是從潛挖到深的!這段情節本來就不現實


t楊墅t


手榴彈屬於單兵片殺傷武器,對無防護的士兵殺傷力還是挺大的,對於人員集中的目標殺傷力更大,但是畢竟是手投,所以對於距離有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