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網際網路平台要做到「守土有責」

2018-09-08 08: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逯海濤

互聯網平臺上每天發佈的信息都是海量,但是越是量大越要履行好審核監管職責,有害信息越隱蔽越是要睜大眼睛。互聯網平臺想要做強做大,首先必須做到守土有責。
观察丨互联网平台要做到“守土有责”

近日有媒體發現,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竟然有賣家公開售賣白尾海雕標本、野生豹貓、二尾鳳蝶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為了躲避監管甚至還把野生動物用化名代替。

二手交易平臺本來是為了方便大家買賣閒置物品的,沒想到現在竟然成了非法買賣國家保護動物的“黑市”。這些賣家之所以要把交易放在這裡,看中的就是平臺審核不嚴、監管寬鬆的漏洞。試想,這些賣家是絕對不敢把這些保護動物拿到馬路上去賣的,為什麼?路人撥一個110立馬就人贓並獲。而在互聯網平臺上,他們可以做得更加隱蔽,圖片打上馬賽克、甚至給保護動物取化名,不瞭解內情的人根本不知道賣的是什麼。再加上網上交易的便捷性,他們不用拋頭露面就能做成一樁樁生意。

出現這樣的狀況“閒魚”難辭其咎。按說作為平臺管理者,嚴格審核每一條交易信息是職責所在,而如今“閒魚”卻淪為買賣保護動物的平臺,可見在履行審核監管職責上並沒有做到位。其實不光是閒魚,不少互聯網平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審核信息不嚴、監管動態不力的情形。最近,外賣平臺“餓了麼”也爆出有“李鬼”冒充其他正規實體店的工商信息和地址。

互聯網平臺上每天發佈的信息都是海量,但是越是量大越要履行好審核監管職責,有害信息越隱蔽越是要睜大眼睛。一不留神發佈了虛假有害信息,受損害的不僅是平臺的商譽、用戶的權益甚至會觸犯國家法律法規。互聯網平臺想要做強做大,首先必須做到守土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