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关心的EOS超级节点竞选结局演变,看这一篇足够了

前言:数字货币进入熊市,年初高位接盘的韭菜们已经躺倒装死进入冬眠阶段,在这个时期,还在掀起巨大热度的,无疑是即将主网上线的EOS和它背后的超级节点之争。何谓超级节点?根据EOS宪法,其主网将设置21个主节点(超级节点),100个备选节点,这些节点是由所有EOS持有人投票选出,只有投票产生的前21个节点(相当于21个大矿场)拥有轮流挖矿的权利,备选节点候补。

与其说这是EOS超级节点之争,不如说这是一场超级利益之争。新规则下,作为21个主节点,他们将获得EOS每年增发1%的收益中的大部分,大约每一个节点每年可以获得47.6万个EOS的收益,虽然没有规则更改之前5%的收益权那么多,但按照当前价格(EOS/RMB ¥38),一个节点每年也可以分到约18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秒杀了1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去年一年的净利润!这还已经是数字货币熊市行情下的所谓“保守估计”了,在币圈,相信在2020年EOS将突破1000元,甚至1000美金的信徒大有人在。

规则更改之前,每个EOS只能投1票,结果引出了某些竞选人承诺分红返还这类吸引人投票的“贿选争议”,随后,EOS放出了最新的投票规则:任何一个EOS,都可以投出30票,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EOS,你可以投给30

个节点,也可以选择只投给几个节点,但你不能给一个节点投超过1

这个很有意思,投票规则的更改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竞选策略,甚至可以说跟吃瓜小散户没啥关系了,为何?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EOS的持仓结构,嗯,二八现象很明显

你所关心的EOS超级节点竞选结局演变,看这一篇足够了

上图数据截至4月4日

根据上图的持仓结构,我们可以看出80%持仓(选票)被500位的大户占据,而多达30万的散户仅持有20%的选票,很符合二八定律。

规则更改前,散户的投票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规则更改前,一个EOS仅能投给1个节点,因此要成为TOP21个节点,则理论上持有10亿/21=4761.90万个EOS即可保证必然当选。

我们保守按有100位参选人预估(截至4月4日,根据EOS GO的候选人报告,目前报名参选且符合资格的已达50位,最终会产生21个主节点和100个备选节点,所以最终参选者很可能大于100位,具体候选人列表附在文末),因参选标准的要求(需持有为数不少的EOS且有社区影响力),这100位参选者和TOP100的EOS持有者的重合度事实上可能会非常高。上述假定我们在后续分析中也保持一致。

如果前100位都参选的话,自己的持仓选票必然只投给自己,目前TOP100持仓70%,意味着最终决定投票排序的,将是未参选的剩余那30%左右的票仓。这时,这部分选票持有人,我们不妨叫做中小“散户”,其投票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这30%的散户投票率越高,所影响的结果就越大,而参选者也会最大程度的争取各路非参选散户为其投票。这也引出了某些竞选人承诺分红返还这类吸引散户投票的“贿选争议”。

规则更改后,每张选票的权重看似被同等放大了30倍,但散户因持仓人数分散和参与度低,反而被边缘化了

规则更改之后,相当于每个EOS的持仓投票权同比放大了30倍,虽然看起来每张选票的权重都增大了30倍,但事实是占比越大的头部持有者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EOS官方所持有的10%,以前只能决定投给1个候选人,现在因为可以同时投给30位,将完全可以影响整个选局。

其次,对于每个参选人,选票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何?先考虑两种极端场景:

场景一:所有参选人都只投自己,不投给其他人。

那么相当于只有非(chi)参(gua)选(qun)人(zhong)会投多个选票。此种情况下,相当于在这场竞选中,所有散户的投票权重被最多放大了30倍,而参选人出于不投给其他参选人的心理原因,而自动放弃了选票权重放大30倍的权利。

我们仍然按100位参选人预估并且预测这些人与TOP100持有人高度重合,目前TOP100持仓70%,意味着这70%的选票全部被唯一锁定给各自参选人,那么剩余的30%选票则最多拥有30%*30倍的权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场景下,散户的投票权重相比规则更改前似乎反而更重要了。但事情会照此方向演变吗?我们接下来看另一种场景。

场景二:所有参选人会最大效用的使用这30张选票,包括投给其他竞争对手。

根据持仓结构我们得知,TOP100的持有人占据了70%的票仓,TOP500的持有人占据了80%的票仓。这500人才是真正左右竞选的关键,尤其是TOP前100人。我们仍然按100位参选人预估并且预测这些人与TOP100持有人高度重合,那么此种场景下,每个参选人除了会必然投给自己一票外,如何最大效用的使用好手中的剩余29份投票权,并设法让其他参选人同时投票给自己才是真正要考虑的。这就引发出了一个策略,叫做结盟,即找到合适的盟友约定互相投对方一票。那么理论上,在竞争对手中间找到的盟友越多,获胜的可能性越大。

现在问题来了,到底会发生场景一:只投自己不结盟,还是场景二:最大程度的结盟呢?

从理性角度分析,当然是结盟越多,获胜几率越大,那么在形成盟友之后的真实投票场景下,自己投给对方是否会是最优选择呢?对方是否能如约投票给自己?

我们用最简单的三人模型来分析真实投票场景,这个模型中共三个参选者甲、乙、丙,每人都可以同时投3票,但投给每个候选人的只能是1票,与EOS投票规则相同。其中丙是独立参选者,不参与结盟;甲和乙除了会投给自己,还事先约定结盟互相投票给对方。

在真实投票过程中:

❶ 若甲按约定同时投票给甲和乙,而乙违约只投给自己,丙独立投给自己,则总投出票数为4票,其中甲获得1票;而若甲违约只投给自己,而乙守约同时投票给甲乙,丙独立投自己,则总投出票数为4票,其中甲获得2票;

❷ 若甲乙二人都违约只投给自己,不投给对方,丙独立投给自己,则总票数为3票,甲乙丙各自获得1票;

❸ 若甲乙二人都守约除了投给自己,也互相给对方投票,丙仍投给自己,则总票数为5票,甲乙各自获得2票,丙获得1票。

用表格概述最终票数比例,表格中均保持甲、乙、丙的得票排序:

你所关心的EOS超级节点竞选结局演变,看这一篇足够了

这就进入了著名的“囚徒困境”,甲乙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甲乙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违约。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甲乙双方竞选者表面上形成结盟,真实投票中都违约只给自己投票。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整体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如果甲乙两个参选者都守约结盟互投,两人都会以更高票数胜出,总体利益更高。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参选者都选择违约,结果二人得票比例均较低。

那么现实中是否一定会产生囚徒困境

答案是未必,囚徒困境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互不信任,而在现实中,参选者之间很多都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版图。

任何一个超级节点候选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拉票,作为EOS的持有者也可以不分国别和地区的投给任何一个超级节点候选人。但尽管如此,从竞选刚一开始,国别战争就开始了。

你所关心的EOS超级节点竞选结局演变,看这一篇足够了

上图数据来自EOS GO

根据EOS GO 4月4日发布的最新候选人报告,目前共有50个候选人,国内候选节点总数达到18个,差不多40%。而来自同一国家的候选人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各种关联和利益捆绑。下图为18个中国候选人的基本信息列表:

你所关心的EOS超级节点竞选结局演变,看这一篇足够了

上图数据来自EOS GO

可以看到,不同候选者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而部分大佬已经浮出水面。比如:INBlockchain是李笑来的,EosLaoMao是INBlockchain的合伙人,INBlockchain是EOS Gravity的投资人,说到底,这几个节点都跟李笑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顾我们前文提到的最优结盟策略,关联节点之间产生着天然的结盟优势。以目前的竞选格局与实力来看,与李笑来有关的这4个节点已经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优势地位,而李笑来或其他大佬在未来2个月的争夺中若取得更多节点,则竞争优势将得到更大巩固。

至于未来,21个节点之争会否演变成比特币的矿场一样被中心化把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涉及数亿利益的节点之争,已经与跟我们吃瓜小散户没太大关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