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信使杂志头条号,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路同行】❤️❤️❤️

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据赤水市旅游局数据,2017年赤水游客接待量达16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5.17亿元。

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的特征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这样跌宕起伏的地貌,对保护当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动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约400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

2010年,由贵州赤水等六处提名地组成的中国丹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这六处提名地的突出普遍价值的肯定,同时也间接对当地生态的保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禁止砍伐原始山林、限制游客数量等。

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遗产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并不少见,如何找到一条既不破坏遗产地生态又不妨碍当地经济发展的道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一定是因地制宜的。那么,对于贵州赤水来说,答案又是什么呢?

除了著名的丹霞地貌,赤水还有一项有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赤水竹编是一项技巧性较高的工艺绝活,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它通过二十多道工序将1厘米宽的竹片分成20根竹丝,经过工艺师的精心编织,将竹丝编织成一幅幅书画艺术品和装饰品等。

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如此有特色的地方工艺品,深受游客的青睐,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习艺时间长、制作周期长等原因,赤水竹编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经考察,赤水拥有132.8万亩的丰富竹林资源,包括杂竹80万亩。竹编的主要原材料杂竹每两年一成材,其砍伐不会对当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能够对赤水竹编加以推广,就能够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基础上,既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竹编作为一种在家就能操作的手工艺,能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妇女返乡就业,帮助缓解当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启动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2018年社区可持续生计活动,在当地开展赤水竹编培训班,提高竹编产品附加值,并且配合适当的营销策略,重塑赤水竹编产品市场格局,以期最终达到既保护当地生态,又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遗产地保护还是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