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不敢抱怨,不敢死

全職媽媽:不敢抱怨,不敢死

隨著一陣120急救車的聲音,一個戴著氧氣面罩的女人被推進了搶救室。

她只有35歲,是一個全職媽媽,來醫院之前在位於北京三環的家裡喝了一瓶潔廁靈。

匆忙趕到醫院的她的母親說,這是她第三次想不開要自殺。

她有三個孩子,老公經商做大生意,家裡條件很富裕。

她在別人眼裡是一個穿金戴銀的富家太太,但實際上她是一個為了三個孩子的教育焦慮到骨子裡的全職媽媽。

作為她的管床護士,我傾聽了關於她的很多故事。

她的上兩次自殺,竟然只是因為大兒子作業沒寫完,以及二女兒舞蹈考級沒考過。

在這之前,我以為這種關於全職媽媽焦慮的案例只會出現在心理諮詢或者公益宣傳片裡,但是這次,我親眼看到了藏在“為母則剛”背後的極致的悲哀。

我們雖然一直在呼籲關注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但是似乎每一個全職媽媽依然習慣性的被家人忽視。

她們被認為“帶孩子比上班掙錢要清閒得多”,於是她們還要承擔著各種繁重的家務,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

可是,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在無數個孩子“鬧覺”的晚上,是如何在神經衰弱中醒來,又如何在精神恍惚中睡去;

剛剛把菜放進油鍋,孩子從沙發上跳下來,那奔跑焦急的身影是如何在防止孩子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做好一家人的飯菜;

當她終於把孩子放在家裡,有空參加個同學聚會的時候,是如何在別人討論外部世界時,無比尷尬的插不上話。

全職媽媽:不敢抱怨,不敢死

相關數據表明,在日益增加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下,全職媽媽的負面心理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

最近,“39歲全職媽媽拿啤酒當安眠藥,不喝就會心慌、手抖、冒冷汗”的新聞,也進一步證明了這個結論。

當一個本該性情柔弱的全職媽媽,開始借酒澆愁,並且因此染上酒精依賴症的時候,可想她在生活中做過多少次心理鬥爭,又承受了多少日月積累的焦慮。

在生活中,全職媽媽的抱怨,總是習慣性的被家人稱之為家庭生活中的瑣碎,或者被視作全職媽媽這一身份的正常現象。

但是,沒有一個人的合理抱怨是正常現象,發出抱怨的主體都該受到周圍人的關懷和安慰。

事實上,優秀的全職媽媽不在少數,她們在料理孩子的日常生活時,也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全職媽媽的故事並不是千篇一律,她們的孩子也不是同一種“規格”,她們有更多的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別人分享,也有更多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挑戰需要面對。

作為全職媽媽的家屬,當她們向你傾訴她們的擔憂與焦慮時,很多時候並不是渴望你幫助她們解決,而是希望能夠在你那裡得到認同、理解和支持。

那麼,作為全職媽媽,該怎樣讓自己避免焦慮保持應有精神狀態呢?全職媽媽到底有哪些思維誤區?

全職媽媽:不敢抱怨,不敢死

初心客廳心理諮詢團隊特推出

《全職媽媽》系列課程,讓全職媽媽的家人正確對待全職媽媽的情緒,讓全職媽媽甩掉焦慮,成為活力辣媽。

課程簡介

1、全職媽媽的幾大危機感,你中招了嗎?

2、跳出思維誤區,全職媽媽不等於全職保姆!

3、全職媽媽逆襲篇——做有魅力的辣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