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昭慧广场|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向西开放、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

地处关中“白菜芯”的高陵,正以绝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西安城市扩散发展过程中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区域。

在“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之际,在大西安“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新发展格局下,高陵区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持续开放、包容合作、对话协商等原则,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服务型合作平台,创建高端工业强区。

五年来,通过不断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沟通链接开放经济区,高陵已成为大西安对外开放的新的空间支点。向南融入西安中心城区,向西并联西咸新区,向北牵引富阎板块,向东串联临渭区域,“四向”联通后,大西安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将通过高陵在整个北跨板块高效率运转。

优化产业结构 缔造开端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产效能不断提升,二产基础实力不断增强,三产潜力充分挖掘,效能得以发挥……这是高陵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五年来,高陵区以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创新发展载体为重点,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一产效能;通过“行政效能革命”、“千人亲商助企”等引进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增强二产基础实力;通过引进现代物流项目,培育特色新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等,从而保障三产融合顺利推进。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为高陵区打好坚实的产业基础。

今年上半年,以陕汽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完成产值336.84亿元,17个工业行业实现持续增长,带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9.67亿元。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310家,新增注册资金42.67亿元。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新消费业态加速发展,全区接待游客797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6.0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5.94亿元。新发展家庭农场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累计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20个;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销售高陵红杏、高陵黑糯等名优农产品6万单,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农业增加值实现10.13亿元。蓬勃的发展态势为“引进来”缔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创建服务政府 打造支点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通远何村设施农业|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通远何村新社区|

新时代是服务型经济的时代,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时代。在巩固经济基础的同时,高陵区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行政效能革命”、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设立14个招商分局,主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行“优惠政策定制、服务保障专班”机制,对招商引资、“亲商助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形成全民招商、精准招商浓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了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14个专项组和4个功能组,确保提升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顺利推动。

为简化办事流程,高陵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通过网上政务平台,线上服务“一网通办”;依托政务服务大厅,使企业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对于现场办理的事项,力争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全区32个部门的748项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覆盖;“最多跑一次”事项共计538项;对19家部门网站进行整合关停,实现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企业登记备案事项整合到一张营业执照上,实现“54证合一”;一厅式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和审批效率。强劲的服务潜力为“引进来”创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支点。

提升功能形象 吸引目光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南郭村鸟瞰图|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高陵文体中心鸟瞰效果图|

让世界瞩目西安、让世界看到高陵、让高陵走向世界。五年来,高陵区紧跟大西安建设步伐,通过聚焦城市新区建设,建管并重强基础、优环境,努力用全新的变化展示现代功能性城市气息,为大西安城市形象提升添砖加瓦。

以“烟头革命”和“厕所革命”为抓手,建立形成城乡环境“四长”共抓机制,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45所,改造提升亮化示范街、雕塑示范路8条,精心精细营造的街景夜景为高陵增色添彩。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80家,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6050亩。

泾河入渭口特大桥建成通车,西延高铁在高陵设站,西安市第二气源、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湾子水厂一期投入运营,一批连接中心城区、承载大西安的重大基础项目在高陵布局。

打通园区连接河堤路的5条“断头路”,升级改造城区供水主管网10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惠及5200余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0万㎡。启动“四改两拆”,落地改造架空线缆2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76万㎡。

城市精细化管理从主街干道向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延伸。建成省级标准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43个。启动“花卉苗木产业+森林高陵”建设,栽植苗木80万株、绿化造林3500亩。实施“河长制”项目21个,治理滩区2400亩,泾渭河治理由岸向水拓展。全市率先实施农村“煤改洁”,餐饮商户用煤、企业生产用煤、非洁净煤市场全面清零。崭新的城市形象为“引进来”建立了一个光辉的瞩目点。

深化改革创新 营造未来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高陵场畔|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泾渭分明|

一个开放的区域需要包容、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创新。

五年来,高陵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领域盘活资源、激发活力,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闯新路、吸引各界关注,用创新激发活力,用活力营造未来。

全域推开“三变”改革,成立了88个集体经济合作社、86个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点,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物收储等一批“高陵经验”,全省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全国首例网络竞价流转土地经营权;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新载体,总投资573.4亿元打造通远“创想小镇”、泾渭“弋阳小镇”、丝路融豪物联智造工业小镇和广电—动漫—文创小镇共4个“特色小镇”;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初具形象;实施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发布“人才引进32条”,引进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梯次人才354名;完成投资4.9亿元,签约双创企业43家;累计创建创客空间13个、面积48.94万㎡,入孵企业153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21场次。强势的创新活力为“引进来”打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下一阶段 高陵打算这样突破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区位图|

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下一阶段,高陵区将从这些方面重点突破,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区域支点

以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理念,定好坐标、布好局,高水平规划“一片一线多点”发展空间,标定未来发展路线图、施工图。逐步褪去“小县城”印记,向现代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奋力迈进。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城镇红线、农田红线,从严查处违法建设,通过城市交通建设和项目合作沟通链接西安主城区、西咸新区、富阎板块和临渭区域,将高陵的支点作用全面发挥。

2

着力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提升完善目前初具规模的13个众创空间,力争创业团队超过200个、创业人群突破2000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投融资体制、实体经济发展等改革上下功夫,推动省、市各项改革任务在高陵落地生效。推动六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不断走向深入,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资源,探索形成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活力。用好区“人才新政32条”,在人才招引上实现新突破。

3

扩大有效投资,吸引外资入驻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不断促进国内高新技术联合项目投资,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激发营造高陵区域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引进创新人才、高技术人才,配套人才服务建设,培育城市幸福感,留住人才。厚植资源,建成体系,从而掀起“大招商、大发展”热潮,走出关键一步,让区域合作转化为国内合作,再转为国际合作,通过“内联外引”彻底实现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带动大关中经济发展,促进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给世界一个新西安丨打造大西安对外开放新支点 “一带一路” 高陵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