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祕笈?

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秘笈?

雖然抖音依舊在短視頻領域獨領風騷,但今日頭條卻在問答領域小跌了一跤。

上週,一則傳聞成真,即悟空問答被併入到微頭條。雖然頭條官方的回覆口徑是:並沒有放棄問答業務,更是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協同效應,滿足用戶需求和產品發展。

但明眼人都明白,下象棋幾乎不怎麼防守的張一鳴,這次飛了一個象。

過去幾年,今日頭條几乎每進入一個領域,都能帶來巨大的衝擊,首先是信息的智能分發,讓頭條超越所有門戶,成為用戶粘性和流量最大的新聞類APP。隨後,今日頭條在多個產品線上開花結果:

1、頭條號不僅解決了內容源的問題,更是與微信公眾號平分秋色,成為自媒體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2、微頭條不僅爭奪了很多原本只屬於微博的明星資源,還增強了社交屬性;

3、抖音在今年春節的爆發,更是引領了短視頻風口,令騰訊被迫重啟原本已被放棄的微視項目;

4、懂車帝上線不足半年,就在多個數據趕超老大哥汽車之家。

其實,頭條問答(後來在升級為悟空問答)也迎來了一波高速增長,去年10月就成為了百萬級用戶的產品,排名僅次於百度和知乎。但在今年6月,活躍用戶數據變成了60多萬,跌去了一半。最終,悟空問答併入微頭條。

那麼問題來了,在今日頭條的大力支持下,為什麼悟空問答沒能像抖音一樣一騎絕塵呢?

換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只有知乎頂住了今日頭條的猛烈衝擊呢?

大叔認為,原因至少有3個。這3個地方,恰好是悟空問答沒做好或者做過頭了的,反而知乎卻做對了,具體如下:

1、砸錢

算法+流量+砸錢,這是頭條過去幾年拓展業務屢試不爽的“雙炮一車”棋術。

大叔先說砸錢。

2015年,在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宣佈推出“千人萬元”計劃,即至少有1000 名原創者月收入不低於一萬元。於是頭條號的數量在一年內從3.5萬個飆升至30萬個。

2016年,今日頭條又重金投向了短視頻領域,砸10億元補貼創作者,抖音踩著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兩位大哥的肩膀,在今年春節期間引爆。

2017年11月22日,今日頭條宣佈悟空問答投10億元,簽約至少5000名專業領域的答主。

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秘笈?

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秘笈?

a/搶人。頭條從知乎高價挖走了300個大V,曾經在圈內引起一陣騷動。據說悟空每月挖人的費用就高達1千萬。

b/獎金。比如一級簽約作者,每個月回答24個問題,500個字以上,就能領到1萬元的補貼。

悟空通過花錢的方式來買回答,在早期冷啟動的時候是無可厚非的,但悟空補貼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按照等級給答主分類,答滿規定的字數即可,基本不審核內容,強調“算法”優先,系統自動統計。

大叔簡單計算一下,悟空一級答主一個月要想收入1萬,至少需要寫1.2萬字的回答內容,而悟空請的這些大V,幾乎沒人瞧得上這每月1萬塊的補貼,但畢竟也是錢,怎麼辦?所以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V僱實習生答題。

所以,雖然說是10億補貼,由於答主的基數龐大,其實具體到每個人手裡,也就每月1萬塊。看似龐大的補貼,最終變成了實習生的工資,導致回答質量的下降,更別提什麼生態了。

反觀知乎,並沒有和頭條進行物質激勵上的軍備競賽,過去7年,一直在弱化給用戶所謂直接的金錢報酬,而更強調榮譽感,因為知識問答平臺的屬性就決定,很難用金錢和字數去衡量知識的價值。

知乎到底能給用戶提供什麼榮譽感呢?從垂直圈層的名氣,到優秀回答者的身份認同,再到贊同、評論、日報到熱榜等線上資源曝光,再到線下的鹽Club聚會和鹽沙龍,可以結識一群有趣的人……

知乎提供的是馬斯洛需求裡最高的一層“自我實現和認同感”,真正激發了用戶的“認知盈餘”,甚至形成了一種口碑:喲,你玩知乎的,還是大V,那你一定在某個領域很專業。

當然,知乎也並不是沒砸錢。第一,在最近幾年,知乎開始商業化,並且給知乎的用戶提供商業變現的方式,但做得一直都十分小心;第二,正是為了打破所謂的“鄙視鏈”,拓展知乎的用戶群,知乎今年在營銷上發力不小,最成功的要屬你的平行世界 H5 和不知道診所。

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秘笈?

戰勝算法的知乎,到底有何秘笈?

知乎的註冊用戶也接近了2 億,回答總數突破1 億條,實現了用戶數超過100%的增長,完成了從小眾社區向全民普及的轉型。

悟空是用錢買回答,回答者是一種打工心態,而知乎則是用榮譽收買人心,回答者是自我滿足的心態,這是兩個平臺的最大不同,誰更具有可持續性,不言而喻。

2、算法

再聊聊算法和流量。

不可否認,領先的算法讓今日頭條在移動資訊領域的大戰中並遙遙領先,所謂“個性化閱讀”,讓用戶十分沉浸:“我在頭條看的新聞都是我喜歡的”。在算法為王的信息分發時代,今日頭條擁有了巨大的流量。但算法和流量在問答領域卻遭遇了滑鐵盧。

因為知識問答是有目的性的,我就是要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所以,如果用戶對信息流是“瀏覽”;而對知識問答來說,就是“搜索”,這也是為什麼百度知道雖然內容很爛,但依舊能夠排在第二的原因。在搜索而非瀏覽的情況下,今日頭條為瀏覽而設計的算法的威力,不僅大大降低,反而會成為騷擾。

以大叔為例,我喜歡在今日頭條閱讀數碼類的新聞,悟空問答就不停地給我推數碼類的問答,比如“某某產品為什麼沒人買?”、“某某產品為什麼用得人少?”、“某某產品質量真的行嗎?”等類似的問題,幾乎每次刷新能有,很多問題問的不痛不癢,回答也是亂七八糟,這些質量極低的問答,在後來就是成為一種騷擾。

作為公關從業者,大叔瞭解到,由於頭條號發文章的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公關公司和自媒體就在巧妙利用“問答”的提問來進行“黑公關”,比如上述“沒人買”和“用得少”的問題,內容毫無價值,本身就是一種負面導向,且提問者可以在前臺不顯示,更是一種變相包庇。

你可能要問,為什麼頭條的流量和算法在抖音等產品上就能成功,而唯獨在悟空失效呢?這其實與頭條的基因有關。

我們先來看知乎和頭條的用戶畫像。

知乎用戶凸顯出“年輕、高知、高收入男”等特徵:男性佔比達到66%,30歲以下佔比超9成,一二線城市佔比接近7成,線上消費能力和意願都極強,偏愛學習、旅遊和跨境電商;

而悟空問答則表現出“年長、三四線、低收入男”等特徵:男性佔比比知乎高13%,30歲以下人群不足5成,三四線用戶佔比多,偏愛遊戲直播娛樂。

所以,包括悟空問答在內的整個頭條系的產品調性,都是偏娛樂性和非專業性,大家喜歡看八卦、娛樂和社會新聞,這些內容都非常不嚴肅,而知識問答偏嚴肅性、專業性和深度性,導致今日頭條龐大的用戶和流量在導流給悟空問答時,卻遭遇“過門不入”的窘境。

來自QuestMobile 數據的顯示,2017年10月- 2018年7月,知乎的月活躍用戶從1351 萬增至3476 萬,而悟空問答則從121萬降至67.9萬,幾乎腰斬。

相反,知乎的算法還是傳統的社區模式+智能推薦相結合的模式,你只會看到你關注的人和專欄的動態。此外,知乎有一支資深的編輯隊伍會根據平臺內容的熱度、用戶的興趣探測更新熱榜和推薦,但是,標籤不是唯一的標準。

百度的流量,實際上更能說明知乎在問答領域比百度做得好,這是用戶訪問習慣導致的結果,而來自微博和微信的流量,則更強調口碑對知識問答平臺內容自傳播的重要性,如果知乎的這個問答沒有乾貨或核心增量信息,是不會出現在社交媒體被討論的。

所以,知乎的算法其實就是內容運營。知乎一直致力於完善社區的規則和秩序,更是把規則和秩序的地位擺得高於流量和補貼。比如對一條內容是否有廣告植入的判定上,知乎是無罪推論原則,但給每個答案上都加上了沒有幫助按鈕,讓用戶自己去判斷這個回答是否有價值。如果沒有價值,那麼答案就會被摺疊——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一個有秩序的平臺。

3、戰略

大叔認為,悟空問答對於今日頭條的戰略是為了補足頭條UGC內容。當然,今日頭條UGC內容部門還包括頭條號、微頭條和早前的內涵段子。但這些UGC還都停留在圖文形式上,且產品形態基本是照搬競品,鮮有創新,尤其是悟空,一直靠著補貼輸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頭條在短視頻上的側重。

近日西瓜視頻宣佈未來一年投入40億打造移動原生綜藝IP,被頭條全資收購的musical.ly 與TikTok 宣佈聯合推出全新全球短視頻平臺,當然,還有今年抖音短視頻的強勢崛起…… 2018年無疑是短視頻行業增長極為迅猛的一年,毫無疑問,作為短視頻領域的頭號玩家,頭條現在是allin短視頻的戰略,稍微放一放悟空問答也是一種合理的策略,雖然是“親兒子”。

但知乎不同,還沒有“兒子”,問答就是其命脈,具體不可替代性。在提到悟空和知乎的不同時,知乎CEO周源如此解釋:“知乎從來不會把用戶當成一種內容生產的方式,再去把它換成一個廣告收入。我們希望能夠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去幫助大家認識世界,能夠持續迭代,最終的評判標準是用戶是否能夠變成這件事情裡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周源認為,悟空問答和知乎之間的區別,首先是橫向擴張和縱深發展的區別,也就是說垂直的小公司比大公司下的部門更專注。

大叔的理解是,問答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信息的價值,尤其是在消費升級趨勢之下,用戶對於高質量信息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烈的,這就需要在提問者、回答者和氛圍各個層面的體系化建設,從而可以保證持續不斷的高質量內容的產出,且這個體系建設需要慢下來,通過長期的積累厚積而薄發,而不是悟空的欲速則不達。

其實,知乎到底在過去一年做了什麼關鍵性的策略,從而一舉戰勝了悟空嗎?其實沒有,知乎只是堅守了自己認為對的策略,一步步推進而已。

與悟空問題完全不同,知乎用戶對優秀回答者的認同,不是基於名氣而是內容,而優秀回答者的認真付出並不是基於獎金,而是其影響力在知乎的巨大滿足感。內容的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平臺,三者的相輔相成,成為了知乎的護城河。

大叔人認為,作為幾乎唯一能抵禦住頭條攻擊的領域,知乎給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帶來的啟示是:常勝將軍頭條也有打盹的時候,流量、錢和算法並不是萬能的,相反,不盲目應戰,保持對行業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堅守價值觀,這三點成為知乎最終降服悟空的“緊箍咒”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