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強勢的外幣

民國的歷史開始於1912年1月1日。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從新開始。在流通領域,那些從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的外國貨幣仍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像西班牙銀元、墨西哥鷹洋、法幣等外國貨幣在民國時期仍然廣泛被使用。

民國——強勢的外幣

西班牙銀元

據瞭解,最早流入中國的外國貨幣源自西班牙。它們從明萬曆年間開始流入中國,清中葉流入最多。其幣面圖案是兩根柱子,代表著直布羅陀海峽兩岸的山岩,因此又稱“雙柱洋”。在雙柱洋誕生之初,一塊西班牙銀元的購買力等同於一美元。雙柱洋被歐美商人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它在中國東南沿海廣泛流通、勢力強大。

民國——強勢的外幣

鴉片戰爭後,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賠款2100萬元”,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元。此後,西班牙銀元大都作為賠款又流出國內,因此,到了民國時期,國內剩餘不多。不過,當時經濟較發達的長江沿岸和上海地區仍然在使用。

民國——強勢的外幣

民國——強勢的外幣

墨西哥鷹洋

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最多的,便是墨西哥鷹洋。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的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

墨西哥鷹洋的成色較其他外國銀元為佳,而且多年不變,所以在被南京國民政府禁用前,人們都樂於使用,幾乎成為中國流通市場上的主幣。在上海的外國銀行發行紙幣,民國八年(1919)以前都是以墨西哥鷹洋為兌換標準。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發生罷市風潮,銀元缺乏,鷹洋更是如此。在愛國熱情的鼓舞下,中國銀行抓住機會,促請銀行公會與錢業公會會商取消鷹洋,全體贊成。外國銀行團亦不得不同意。這結束了鷹洋在上海的主幣地位。

儘管如此,鷹洋仍在許多地方維持了一定勢力。比如,1929年中國財政設計委員會調查了21個省40個以上的城市和地區銀元流通狀況,16個城市有鷹洋流通。

民國——強勢的外幣

墨西哥鷹洋正面圖案是墨西哥共和國國徽的造型:一隻雄鷹,張著翅膀,嘴裡叼著一條蛇,佇立在一棵從湖水岩石長出來的仙人掌上。這個造型的下邊由橡樹和月桂的枝葉環繞,象徵著力量、忠誠及和平。

民國——強勢的外幣

民國——強勢的外幣

法幣

1935年11月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宣佈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法幣制度,宣佈廢止銀本位。1936年國民政府派員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生商談貨幣問題,雙方於5月簽訂《中美白銀協定》,法幣和美元實現掛鉤,100法幣=30美元。

然而,日本的入侵打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隨著戰局不利,國民政府的主要稅源地相繼陷落,當局財政開支日趨緊張,再加上軍費開支巨大,只得依靠發行貨幣補充。193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法幣發行額度為14.1億元,到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時貨幣發行量已經增加到5569億元,比戰爭爆發前增長了394.5倍。日本投降後,為籌措內戰軍費,南京政府進一步增加了貨幣發行量,最終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

民國——強勢的外幣

1948年8月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下令民間以300萬元法幣兌換1元金圓券的比值到銀行換取新幣金圓券,法幣的使命終結了。

民國——強勢的外幣

民國——強勢的外幣

強勢外幣下的中國貨幣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國政府將原江南造幣廠改為財政部管理,開始鑄行有孫中山先生側面肖像,面值分為壹元、貳角、壹角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袁世凱謀取政權之後,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定國幣“壹圓”,又定十分之一元為角,十分之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元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在全中國流通。

民國——強勢的外幣

而在袁世凱死後,各地軍閥群起仿效,將自己的頭像印製於銀幣上,稱之為紀念幣。比如,北洋軍閥中的曹錕、徐世昌、段祺瑞等人,先後將自己的頭像鑄進了紀念幣。此外,各地軍閥如張作霖、李景林,還有直隸軍務督辦褚玉璞,廣西的陸榮廷、譚浩明,安徽的倪嗣沖,雲南的唐繼堯等,也爭先恐後地將自己的肖像鑄進紀念幣。

民國——強勢的外幣

民國時期,那些外國貨幣,還有印有各地軍閥肖像的貨幣氾濫成災,使得貨幣流通市場混亂。為此,1933年3月,國民政府正式下令施行“廢兩改元”,規定“所有徵收稅款,自用銀兩交納者,一律改用銀本位幣”,即由國家統一規定白銀為貨幣金屬,並統一鑄成幣值為壹元之新版銀本位幣,其正面有孫中山側面像及紀年,背面是中國雙桅帆船圖案和幣值,俗稱“船洋”。

混亂歸於統一,總有一個過程,國家也好、貨幣也罷,皆是如此。在古代,五代十國的大戰亂後,迎來的是,經濟昌盛富強的大宋;在近代,民國的軍閥割據之後,迎來的,是民族自信、自強的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