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秦朝末期,各方势力揭竿而起,各方英豪在这中原大地上展开混战。其中最意料之外的事情当属小吏出身的高祖刘邦战胜了楚国将门之后项羽和一并诸侯。这样的结局真的令人大跌眼镜,因为不管怎么看亭长的实力都远远弱于霸王,但最终却是亭长得到了天下,霸王乌江自刎。这结果看似意外,却有其必然。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自古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霸王是,亭长也是,各路诸侯也都是。项羽出身于楚国将门,是楚国将领项燕的孙子。家族的辉煌让项羽从小就接受了有别于草莽刘邦的精英式教育,为他带来了异于常人。

我觉得项羽身上有些地方着实令人敬佩。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一个是他有死无生,一往直前的冒险精神。纵观项羽成名之战,从来都是以少胜多,他并不惧怕于敌方兵力倍于自己,更不屑于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去击垮敌人,他享受战争带来的挑战。他更喜欢带军深入,直接决战,出其不意的打法。且看巨鹿一战,他自己仅率五万人北上支援赵怀王,与章邯王离带领的四十万秦军主力决战与巨鹿城下。对方可是秦军主力,是那只秦王用来统一六国的军队。项羽敢于和对方硬碰硬,凭的就是不惧生死,一往直前的冒险者精神。他率三万人度过漳河后,凿沉了船,砸破了锅,全军只带三天的口粮与秦军决战。这种直面强敌,有死无生的英雄气概至今让人记在心里。还有楚汉相争时,项羽支援彭城时也是这样。刘邦带着五十六万的诸侯联军攻打楚国首都彭城,而这时和齐国打到白刃化的项羽收到军报后,只带三万轻骑兵,迅速向南移动,将刘邦组织的这五十六万联军打的毫无脾气,一溃千里。这种英雄气概更是让人敬仰。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二是项羽的自身的贵族气质。项羽的贵族气质是在一场场战斗中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英雄品质。是一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谦逊君子气,也是一种人若犯我,不死不休的堂堂霸王气。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的低声下气,一再陪笑,反复解释,项羽慢慢就打消了杀掉刘邦的想法,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项羽占有绝对的优势,量他刘邦也蹦跶不出什么。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三是项羽的侠骨柔情。最终之战,项羽军主力尽亡,战败遁走的他回到营地,夜半听到四面的楚歌,知晓自己大势已去,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但他最放不下的还是那虞姬。当面对虞姬最后的起舞,不禁发出了出了可奈何的悲歌。英雄难过美人关,如项羽把这般的人间豪杰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也许在这霸王别姬的时刻,霸王想到的是“若是我早些放弃这天下与你寻个山水之地,白头偕老,那该是多好啊,可惜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只能下辈子再与爱姬相见了”.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人们只看到了成王败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所以刘邦胜了项羽,人们纷纷赞扬刘邦,贬低项羽,但人们却忽略了项羽的功劳和英雄气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