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廣西科技強警的「密碼」

新華社南寧8月28日電(記者劉偉、吳小康、曹禕銘)記者日前在廣西調研瞭解到,作為欠發達地區,廣西面對警力配備不足、經費投入緊張等困難,創新工作理念,積極向科技要警力,優化、整合科技投入,探索完善快速反應的公安指揮調度體系和更加方便的智慧警務機制。近兩年,廣西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屢創新高。

科技築牢社會“安全網”

安裝一張小小的微型定位裝置“平安卡”,群眾就能實時通過微信查詢自己電動自行車的位置和行駛軌跡。這是廣西各地在打擊盜竊電動自行車犯罪中引入的新技術。

廣西電動自行車數量龐大,失竊案件曾長期多發、頻發。為此,當地研發推出電動自行車智能防盜管理系統——“地網工程”,即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防盜芯片,在城市各個道路節點安裝接收基站。玉林市公安局副局長陳立安說,“地網工程”與已建成使用多年的“天網工程”形成有機整體,讓加法變乘法,令涉案人員“觸網”即“落網”,電動自行車被盜警情顯著下降。

自治區公安廳科信總隊總隊長葉顯文介紹,為打造智能高效的技術防控體系,公安機關不僅以電動自行車管控為切入點佈局物聯社會治安管控網,還在環邊境、環桂、環市、環縣建立5000多個智能電子卡口,形成四道防線包圍圈,同時還實現了視頻專網與“天網”併網運行,成為全國實現公安視頻“一張網”的少數省份之一。

記者在廣西北流市公安局便衣警察大隊辦公區看到,多臺電腦顯示屏呈現轄區內主要街道和重點場所的實時監控畫面。“利用這些畫面和相關技術,可對被列為網上追逃對象的犯罪嫌疑人進行比對排查。今年以來已抓獲28名犯罪嫌疑人,最多一天抓獲6人。”便衣警察大隊副大隊長楊能說。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廳長鬍焯表示,在收集、運用信息支撐體系方面,廣西打破以往自治區範圍內公安系統各部門相對獨立、信息系統分散的狀況,整合人、財、物資源,成立全國首個省級公安信息系統集中運維中心。此舉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還節約了經費投入。2017年在系統線路增加的情況下,自治區公安廳運維與線路租費同比減少近2000萬元,駐場人員減少54人。

科技創新推動構建新型警務機制

熱鬧的街頭,一名男子停在路邊一攤位前,東張西望一番去買東西。當他返回準備上車時,被幾名便衣警察當場抓獲。

這是記者在廣西藤縣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看到的“天網工程”視頻畫面。藤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彭軍介紹,畫面中的男子因涉嫌搶奪財物被抓。合成作戰中心由刑偵、禁毒、執法以及視頻圖像實戰平臺整合而成,可在技術支撐下實現快速破案。今年以來在合成作戰中心指揮下,全縣共抓捕200多名犯罪嫌疑人。

在南寧市公安局大數據作戰平臺的電子大屏幕上,多部門數據可以同時顯示在相關聯的案件中。南寧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甘斌介紹,合成作戰中心與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專項行動辦公室,整合成立“三合一”大數據作戰平臺,市縣兩級平臺有效聯動。僅今年上半年,整合後的作戰平臺累計流轉關聯案件線索147串(條),串併案263起,落實犯罪嫌疑人身份245人,抓獲犯罪嫌疑人69人。

“合成作戰平臺實現了多警種協同作戰的指揮調度,大大提升了案件偵破效率。”葉顯文表示,目前廣西公安部門在採用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治區、市、縣、派出所四級扁平化指揮體系,解決了指揮調度、情報研判在基層單位“落地”問題,逐步建立起新型警務機制。

“智慧警務”讓群眾“少跑路、不跑路”

校車安全一直是備受家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廣西玉林市容縣,嶄新、氣派的校車停放在安達校車服務公司門前。“我們將視頻監控、衛星定位等技術運用到校車上,後臺人員通過監控系統實時監測車輛運行狀況和駕駛員工作狀態。”公司總經理助理侯文標說。

容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教導員陳靜龍告訴記者,他們聯合這家公司推出了“平安e校車”服務。家長、交警只要下載App,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調看孩子乘坐校車的情形。全縣目前已有200多輛“平安e校車”。陳立安表示,玉林正向全市推廣容縣這一做法。

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廣西警方大力加強智能應用建設,搭建起“網上公安局”“網上派出所”“網上警務室”等網絡平臺,實現治安、交警、出入境、禁毒等210多項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業務網上受理,為群眾提供查詢、監督、會見、互動等在線服務。

眼下在南寧,市民只需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夠提交身份證信息直接辦理相關事項。南寧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副支隊長唐世競介紹,這是南寧市率先在全國推出的電子身份證服務。市民經“實名登記,實人認證”後,就可使用這項功能。目前,電子身份證已被當地用於酒店入住、開鎖、機動車維修、警務身份核查等多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