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红色遗址杨柳关

杨柳关,位于开州区三汇口乡正北方,海拔近1100米,是重庆市开县与四川省宣汉县的交通要道,也是万州、开县至陕西的必经之路。因昔日山梁上广种杨柳而得名,上有著名的红军古战壕遗迹。早在西魏时期西流县县令为了防御开江、宣汉两县的盗贼、土匪扰乱,在此建关设卡,并在卡门两侧的石碑上刻下“兵备三千铁甲,地连二百雄关”的绝世之对,可见其地势之险峻和军事位置之重要。

开州红色遗址杨柳关

人文历史

杨柳关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獐、野猪、果子狸、野兔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锦鸡等珍稀动物。这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而且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战国时期公主墓遗迹,北周天和元年至唐贞观元年(公元556~627年)的西流县遗址,古城隍庙遗址,以及久负盛名的“西流八景”,即:分水过峡、三汇交流、杨关晴雪、草坪夕照、小山秋月、柳池涌泉、峰回路转和山断云连。附近的威灵寺已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开县规模最大的庙宇,可同时接纳游客1000人。尚待修复的金山寺、回龙寺、白云寺、灵官庙、咸乐庙、赫天池等庙宇将为这里迎来更大的盛会。

1933年10月,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军和徐向前、许世友率领的红九军七十三团、红四军二十八团在大梁山至七里沟(现三汇口乡与宣汉县交界山脉)一带,与围追川东游击军、红四方面军的四川军阀刘存厚、廖雨晨及刘湘增援部队共8个团,激战三昼夜,杨柳关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在此设立过警察局和税务所。建国初期,设立过开县第十区和三汇乡。1951年2月,以孙老四为匪首的近1000名相邻三县暴徒和土匪偷袭乡政府,残忍地将红色新生政权第一任乡长头颅临街示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汇暴动”。

红军战事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同志的率领下,经陕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下旬,围追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四川军阀刘存厚、廖雨晨及刘湘增援部队共8个团,被红四方面军击退逃窜至南坝一带后,又遇王维舟领导的驻守大梁山(现三汇口乡与宣汉上峡乡交界山脉)一带的川东游击军阻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恐敌军逃窜,川东游击军便派第二支队长王波为川东游击军代表,到宣汉县城与红四方面军联系,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接见了王波同志,并派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率红九军七十三团、四军二十八团驰赴南坝、上峡一带增援。许世友军长与川东游击军司令员王维舟等同志在南坝镇下八庙文家祠堂共商作战方案后,随即发动了圣墩寺、七里峡(现杨柳关至上峡一带)等战斗。

1933年10月27日上午发动的七里峡战斗中,川东游击军与红九军七十三团相互配合,在现黑天池、罗家湾、杉冒尖(现分别在三汇口乡分水村、杨关村、小江村)、七里沟一线,以杨柳关为中心,采取正面佯攻、侧面迂回的战术,向退守至杨柳关到七里峡一带的敌军发起总攻,并在杨柳关口与敌军展开肉搏战。激战三天三夜后,敌军只见四面八方红旗招展,大小山头炮声隆隆,喊杀声震天,顿时大乱,官兵不顾,争相逃命,逢岩跳岩,逢坎跳坎,伤亡无数,仓皇溃逃。此次杨柳关、七里峡战役,据当年参加战斗的老红军回忆,红军和川东游击军以死亡近100人的代价而大获全胜。现在杨柳关至七里峡一带的山头沟梁中还依稀可见当年红军勇士的坟墓、激战后的枪弹壳、战壕、练兵场和作战工事等。

红军占领杨柳关后没有实施经中和、临江一带攻打万县的计划。据传说是侦察前进路线的4名侦察员到闪风岩口时已接近天黑,夜色中蒙蒙胧胧地看到关道出口横刀立着两个身穿红衣、身高一丈八尺的神兵守拦住了侦察道路。当地老百姓最后解密是,这两个“神兵”,一个是谭家山,一个是瓦子坪,因当时山上生长的红叶树较多较大,远看,这些红叶树就像挺立守关的卫兵。

开州红色遗址杨柳关

民谣

“红军攻下杨柳关”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民众,扩大了我党和红军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在开县的活动除三汇口外,红军还到过高桥关、雪宝山等地,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红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情深谊长的鱼水关系,至今还通过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一、红军打下杨柳关

红军打下杨柳关,干人①心里好喜欢。

土豪吓得钻洞洞,刘湘哭得喊皇天。

二、红军总指挥徐向前

红军总指挥徐向前,拖着“瘟牛”②转圈圈。

“老牛”③拖得皮包骨,“仔牛”④拖得打偏偏。

三、宣汉有个王维舟

宣汉有个王维舟,领导干人杀“瘟牛”。

杀了“ 瘟牛”炖汤锅,老蒋哭得泪长流。

四、乡长保长你莫歪

乡长保长你莫歪,红军就要过关来。

再不低头认罪舍,谨防“沙罐” ⑤把花开!

(刘登平)

注:①干人——解放前,穷人被盘剥榨干,自称为干人。②瘟牛——方言,刘、牛谐音,此指四川刘家军阀。 ③老牛——指军阀刘存厚。④仔牛——指军阀刘湘。⑤沙罐——指脑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