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成都市周边除了黄龙溪、平乐、街子、安仁、洛带、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建保存完好的古镇外,也还有一些极具地方特色、打造较为成熟的小镇,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三道堰镇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三道堰镇位于郫县北部,距郫县县城6公里,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两河并流、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古老水乡 ,素有古蜀水乡之称 。小镇因古人在柏条河下游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都江堰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从小镇蜿蜒流过, 小溪水沟更是数不胜数。水,不仅赋予了三道堰灵气,更给这里带来一派热闹,三道堰历史上是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走在三道堰的街上, 你会有一种置身于宁静的江南水乡的错觉。 古镇静静地躺在柏条河大湾的怀抱里,清清的岷水带着的深情滋润着古镇,流淌着悠长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以“亲水性”为主题的茶楼、酒楼、亭台、轩榭、观景廊,更是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这恐怕就是三道堰古镇被称为“古蜀水乡”的原因。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惠里风情街

惠里是三道堰的传统文化景区,依河而建,三道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造就了“依水而居,依水而兴”独特民风民俗,惠里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梦幻的温柔水乡中孕育而生,她依偎在柏条河畔,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惠里文昌街口矗立着一座四柱三开二重檐仿古牌坊,飞檐翘角,高大雄伟 。正中坊额竖书着“文昌街”三个大字。穿过牌坊,就进入了惠里风情街。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小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引水入街,建筑以亲水性为主题,以清末民初为文化背景,临水而筑。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房屋,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徽派建筑特征与传统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结合,精心将那些消失尘封的建筑群落得以再现,着力重塑了那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丰富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写意式还原那段时期三道堰作为川西重镇的繁荣历史景象,营造出一幅怡人的水乡风情画卷。骑牛顽童、撮鱼雕塑、吐水龙头、民国铜人……展现出古镇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古镇因水而灵动, 走在小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古代,由于科技落后,大宗货物运输大多依靠水运, 码头是集镇河运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而三道堰镇在以前就是有名的水运码头,连接彭州、都江堰、金堂等地的水运交通枢纽。走完文昌街,即见到一座拱桥形建筑,这就是三道堰五十多年前柏条河上的水码头旧址,古码头的一个缩微重现。当年畅通的河道使周边商贸焦聚于此,这里便成了船筏停泊、货物装卸集散之地。水上交通体系的发达使这里成为了周边城镇的商贸中心,经济曾经繁荣一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码头记忆。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沿柏条河边往上游漫步,看到一座砖结构仿古字库塔,虽为近年所建,倒还显得古香古色。字库是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沿自古人“敬惜字纸”之风,“惜字得福”之说。 今天这座小小的字库,虽然里面没有了灰烬,也没有了燃烧后的余温,但是透过那塔身的小孔,我仍仿佛看到了昔日三道堰文人们焚烧字纸时的虔诚,那是对文字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

三道堰的桥

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桥。三道堰镇历史上曾,有很多桥,廊桥、铁索桥、石拱桥、木板桥、砖拱桥等,惜大多为历史所湮灭了。

永定桥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永定桥为目前三道堰建造时间最早的桥了,横跨柏条河上,是贯穿三道堰城区南北的中心通道。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永定桥原桥建于清朝初年,1923年因发大水被冲毁,后由民间集资重建。 起初 永定桥为石墩台、木梁房盖桥,桥下,船筏来来往往,虽无百舸争流的壮观,却也颇有水乡码头的风采;桥上,大板车、鸡公车 、行人,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在1933年的毗河 之战中,被邓锡侯的28军烧坏。后由地方募捐培修。1976年改建为3孔混凝土桥。该桥以前属于通彭县的交通要道。后郫彭路下移至场外,该桥仅作场镇居民往来之用。2001年12月,结合水乡建设,对永定桥进行了维修扩建,并在桥头修建了两座二重檐仿古牌楼,面街一面坊阁题写“永定桥”三字;面河一面则题写“古蜀水乡”四个大字,以特有的景观与黛瓦粉墙的民居相映成趣,成为三道堰的一道桥梁景观。

永安桥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永安桥在永定桥上游。为悬索式吊桥,全长180米,主跨60米,桥宽3米。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跨河连接起惠里特色商业街和城镇西北区域。桥名取“永远幸福安康”之意,引桥上以老照片的形式重现三道堰古水陆码头文化历史,供后人怀念。

堰桥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堰桥是三道堰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2005年。有三个桥拱,因紧邻三道堰的第三堰而得名。该桥是一座有三列走廊的仿明清建筑廊桥式风景桥 ,虽不及都江堰南桥,但也修得高大雄伟,古建筑色彩浓厚。主廊两侧各有两排大红漆柱形成侧廊,桥廊油漆彩绘, 雕梁画栋,鲜艳夺目。廊柱挂着不少楹联,与堰桥古朴风格相适应。主桥头重檐楼阁飞檐凌空,是一座集交通、观景、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廊桥,也是成都地区为数不多的廊、桥结合的建筑典范。纵观桥内,赤柱朱槛,华彩宽敞;仰望廊顶,画栋雕梁,色彩明艳。步上廊桥,清风徐来,倚栏远眺,视野开阔,古镇美景尽收眼底:足下流水欢歌,堤岸绿树青翠,古镇街巷幽深…… 如今,堰桥既是两岸往来的通道,又是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休闲、赏景的好去处,更夏季纳凉的好去处。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据说,一到夏天,两边侧廊上全是人,凉爽的江风阵阵吹来,酷热顿时消失无踪。桥下游柏条河边柳树下还保留着许多茶座,在树荫下小憩品茗的那一份闲适,川西人似乎几百年都没变。

鹊桥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在堰桥下游1公里处。2017年5月,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总投资近3000万元,雄跨柏条河上的三道堰“鹊桥”正式开桥。鹊桥全长100米,为仿明清建筑廊桥,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大红色的立柱加盖蓝色、灰色的瓦顶,雕刻了龙头等象征吉祥的工艺装饰,整体看像一座大气豪华的古船舫。桥墩为三孔拱圈,桥体共有四层,桥面以下有一层,桥面上共建有三层,一层为特色文化旅游体验主题街、二层为河上休闲观光区、三层为文化艺术主题场所。鹊桥连接三道堰银河路和尚岛春天景区,成为三道堰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据了解,鹊桥市是成都目前层数最多的一座河上大桥。

一个适宜休闲度假的古蜀水乡——三道堰

三道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千年来古老水乡的深厚底蕴 ,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置身其中,感受那独具一格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在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的秀水河畔休憩、品茗、聊天、观景,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忽添生平和安详的情趣,让人流连忘返。三道堰不失为节假日携带家人,邀朋约友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小编推荐:建议自驾前行(可直接导航三道堰古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