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争先进位”成为奋斗常态

近日,《新华日报》要闻专题报道了江苏“最年轻”的县级市——海安市,关注的唯一焦点就是干部的精气神。作为一个远离都市(设区市)的小城市,缺少得天独厚的大城市发展辐射,缘何能够连续6年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位居设区市第1名?什么样的毅力才会让他们常年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30位?这值得各地探索、思考。

让“争先进位”成为奋斗常态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必然要“山清水秀”,而干部生态更是政治生态的直观表现。一个地方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必定离不开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而干部的精气神就是最鲜明的“发展名片”。那么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怎样维持“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的决心和韧劲?既体现在干部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上,更表现在干事氛围的营造、创业空间的搭建之中。

让“争先进位”成为奋斗常态

选人用人的导向最为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对基层而言,“好干部标准”绝不能挂在口头,而是应当体现到实实在在选人用人中去。选用干部,哪怕只是调动一个人,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若是选择了敢冲锋、能担当、善作为的同志,整个干部队伍都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干事就能有空间”的积极共识;反之,若是选择了碌碌无为甚至巧言令色、好好先生之辈,则必然又会是另一番光景。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实干才能“得实惠”“有岗位”的鲜明导向,让党员干部的激情之火长燃不息。

让“争先进位”成为奋斗常态

做好鼓励与激励十分必要。日前,《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了鼓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7个具体方向。的确,干部也是人,也有生活、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基本需求,即便能够长期保持激情澎湃、动力不减的工作热情,组织上也绝不能将其视为“永动机”“长明灯”。一方面,要深入领会“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用好用实容错纠错免责等机制,历史、全面、辩证地看待干部工作上的失误,让他们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关心关爱,切实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不断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让其在温暖和谐之中更有奔头。

让“争先进位”成为奋斗常态

提升能力水平是重要支撑。干部的能力素质,决定了干事创业的成效。在干部队伍中,既有精通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大能”,也有可以胜任“救火”角色的全能型人才,若是仅满足于同质化、单一化的思想教育、理论培训、业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就要有侧重地向综合领域延伸,对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就要在特定方向上予以深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实现“一专多能”,既打得了攻坚战,又能驾驭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积累,特别是加大关心和培养青年干部的力度,多在艰苦岗位、基层一线历练他们,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茁壮成长为组织需要、人民期盼的好同志。

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形成争先进位、勇争一流的优良风貌,城市的发展也才能不断汇聚生机盎然的新合力、新动能。如此氛围之下,即便困境再大、矛盾再多、攻坚再难,又何惧之有?(文 / 储旭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