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爭先進位」成爲奮鬥常態

近日,《新華日報》要聞專題報道了江蘇“最年輕”的縣級市——海安市,關注的唯一焦點就是幹部的精氣神。作為一個遠離都市(設區市)的小城市,缺少得天獨厚的大城市發展輻射,緣何能夠連續6年經濟社會綜合考核位居設區市第1名?什麼樣的毅力才會讓他們常年保持全國百強縣(市)前30位?這值得各地探索、思考。

讓“爭先進位”成為奮鬥常態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必然要“山清水秀”,而幹部生態更是政治生態的直觀表現。一個地方要實現良好的發展,必定離不開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而幹部的精氣神就是最鮮明的“發展名片”。那麼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怎樣維持“見第一就爭、見獎盃就奪、見紅旗就扛”的決心和韌勁?既體現在幹部的自覺性和自律意識上,更表現在幹事氛圍的營造、創業空間的搭建之中。

讓“爭先進位”成為奮鬥常態

選人用人的導向最為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乾部標準落到實處。對基層而言,“好乾部標準”絕不能掛在口頭,而是應當體現到實實在在選人用人中去。選用幹部,哪怕只是調動一個人,都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若是選擇了敢衝鋒、能擔當、善作為的同志,整個幹部隊伍都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幹事就能有空間”的積極共識;反之,若是選擇了碌碌無為甚至巧言令色、好好先生之輩,則必然又會是另一番光景。因此,一定要牢固樹立實幹才能“得實惠”“有崗位”的鮮明導向,讓黨員幹部的激情之火長燃不息。

讓“爭先進位”成為奮鬥常態

做好鼓勵與激勵十分必要。日前,《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出臺,明確指出了鼓勵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7個具體方向。的確,幹部也是人,也有生活、精神等不同層面的基本需求,即便能夠長期保持激情澎湃、動力不減的工作熱情,組織上也絕不能將其視為“永動機”“長明燈”。一方面,要深入領會“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用好用實容錯糾錯免責等機制,歷史、全面、辯證地看待幹部工作上的失誤,讓他們輕裝上陣、無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也要突出關心關愛,切實做到“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不斷增強幹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讓其在溫暖和諧之中更有奔頭。

讓“爭先進位”成為奮鬥常態

提升能力水平是重要支撐。幹部的能力素質,決定了幹事創業的成效。在幹部隊伍中,既有精通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大能”,也有可以勝任“救火”角色的全能型人才,若是僅滿足於同質化、單一化的思想教育、理論培訓、業務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幹部培訓工作,對於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專才,就要有側重地向綜合領域延伸,對於那些涉獵廣泛的通才,就要在特定方向上予以深化。只有這樣,我們的幹部才能實現“一專多能”,既打得了攻堅戰,又能駕馭工作的複雜性、多樣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積累,特別是加大關心和培養青年幹部的力度,多在艱苦崗位、基層一線歷練他們,砥礪品質、增長才幹,茁壯成長為組織需要、人民期盼的好同志。

只有這樣,我們的幹部隊伍才能真正形成爭先進位、勇爭一流的優良風貌,城市的發展也才能不斷匯聚生機盎然的新合力、新動能。如此氛圍之下,即便困境再大、矛盾再多、攻堅再難,又何懼之有?(文 / 儲旭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