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天麻高產的種植技術

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又名赤箭、獨搖芝、神草、定風草等,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症。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

乾貨!天麻高產的種植技術

一、天麻種植的市場預測

1、天麻是名貴中藥材,中國特產。天麻燉雞補體虛,常食天麻粥和將鮮天麻象山藥、土豆那樣炒食或煮食、燉食,可增強人體抗體和免役功能,預防視力失常、眼炎、皮膚乾燥、粘膜失去分泌能力,並可抵抗某些呼吸系統的消化感染,治療和減輕頭暈、目眩、關節炎、風溼病、腰病等病痛的危害。

2、天麻還能保護人體青春活力,延年益壽,防治未老先衰,尤其對治療頭痛效果顯著。近年來,國內外開發天麻食品、天麻飲品、天麻保健品和天麻藥膳品及天麻藥劑的廠家日漸增多,需大量貨源。

總結: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不產天麻,只有從中國進口。因而給天麻栽培帶來了巨大商機,預計未來10年不愁銷路,卻售價將穩中有升。

二、天麻種植的適種區域

1、場地選擇

太陽直接輻射較差的地方是種植天麻的最佳場地。室內、室外、地下室三種不同的環境下均可進行種植,可人工為其創造適宜的生長條件。有性繁殖的麻種,一穴產的麻種可分栽10—15穴,在山上種植省工、省料。高寒區,海拔1000m以上要選擇陽坡種植。海拔500m以上選擇半陰半陽坡種植。500m以下最好選擇陰坡種植。

2、最佳播期

播期原則主要考慮溫度,應選在天麻種已進入休眠而蜜環菌可以繼續萌發生長的階段:在商南地區即日平均氣溫已降到10℃以下,5℃以上為最佳播期。天麻有性繁殖最佳播期:淺山區(海拔800m以下)在3—4月;高寒山區(海拔800m以上)在4—5月。無性繁殖最佳播期,淺山區在11月,高寒山區在3月,超過3月底海拔1500m以下地區不能種植。

3、有性繁殖

天麻有性繁殖的增產技術是通過“四新”的種植管理達到“四高”的增產效果。

a.“四新”:

一是菌種新,老菌柴傳菌慢、菌絲老化、雜菌汙染;

二是菌材新,避免營養不足;

三是麻種新,避免因種子退化而減產;

四是種植方法新,新場、淨沙土、小穴、短棒、細材。

b.“四高”:

一是萌發率高,用有性繁殖的天麻種子配上優質的萌發菌播種,萌發率比傳統種植萌發率提高一百倍以上;

二是成活率高,用萌發菌和蜜環菌種植成活率比傳統方法提高80%;

三是管理技術水平要高,用新方法種植管理方便;

四是產量高,用有性繁殖的種麻,60—70cm一窩,每窩下種250g,產量可達15kg左右,比傳統的種法產量可提高20倍以上。

乾貨!天麻高產的種植技術

4、氣候條件

a、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須與萌發菌和蜜環苗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長(早期生長)靠萌發菌,當胚胎形成後必須與蜜環菌共生。因此,種植天麻首先要選優質萌發菌和蜜環菌。

b、溫度:天麻喜涼爽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10—25℃,8℃開始萌動生長,30℃就會停止生長。超過30℃時蜜環菌和天麻生長受到抑制。

c、溼度:天麻喜溼潤,它適宜生長在疏鬆的沙質土壤中,一般腐殖土含水量達50%一60%,天麻生長良好。土壤溼度過大會引起塊莖腐爛。

d、光照:天麻從種到收,陽光對其影響不大,適宜室內栽培。院外培育天麻種子,箭麻出土後,太陽光直接輻射會灼傷莖稈,需搭棚遮蔭避光防風。

e、風:氧氣對天麻及蜜環菌生長繁育極為重要。室內及地下室栽培必須留通風口,以保證空氣流通,種植天麻的土質要疏鬆,利於通氣滲水。

f、土質:土壤質地不同對天麻生長影響很大,天麻及蜜環菌適宜在較疏鬆的沙質土壤中生長,粘重的土壤排水性差易積水,影響透氣,導致塊莖死亡,沙性過大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易引起土壤缺水,同樣影響塊莖和蜜環菌生長。土壤pH以5.5—6.0,在微酸性土壤中栽培為宜。

三、天麻高產的種植技術

1、備料

天麻有性繁殖每穴需蜜環苗100g,萌發菌1包(400—500g),天麻人工授粉成熟朔果8—10個,長3—6cm、粗50cm闊葉雜木(櫟類即柞樹棒最好)10根,幹櫟(柞)樹葉1kg,長3—6cm的細樹枝1kg,淨沙100kg左右。

2、育種

每年10月挖天麻時,選頂芽飽滿、無蟲蛀、無病斑,150g以上大箭麻,選好後埋於沙中過冬眠期。也可到小滿前後在山上挖出苔野箭麻。培育種子要經過培土育麻、抽苔、開花授粉、打頂摘果。主要是授粉,雜交或異花授粉最好,天麻花是從下向上依次開放,開一朵授粉一朵。授粉後17—19天朔果成熟,成熟的朔果上面有6條突起的黑線,用手摸感覺微軟,眼觀透明即可採收,果成熟一個採摘一個。天麻種子壽命短,應當天摘當天種。特殊情況不能及時播種,將果晾2—3小時,用牛皮紙袋包好放於4℃冰箱恆溫貯藏。另外可將種子拌入萌發菌內保存,最長不超過5天就要播種。

3、播種

造穴穴大小為60x70cm,平地;材料最好用磚,其它亦可,但必須通風、保溼、瀝水。山上開穴,要注重保水瀝水。坡度5—10度,最好順坡開,15度以上最好橫開穴,但切記要開排氣孔。菌種拌種將萌發菌葉用手慢慢撕碎,把成熟的天麻朔果8—10個,分3次掰開貼緊樹葉均勻將種子拌入菌葉中(最好2人操作,一人撕菌葉,一人播種子),攪拌次數不少於3遍。原材料的處理把準備好的幹樹葉頭一天浸泡在清水中,將新鮮樹棒砍成魚鱗口,深度以砍到木質部為宜,把指頭粗細的長2cm的1kg樹枝,在種前同時浸泡於0.2%的硝酸銨水中10分鐘。穴種先鋪5cm厚的沙,在沙土上均勻鋪放泡好的溼樹葉250g,將1/2拌有種子的萌發菌均勻撒於樹葉上,然後放新棒5根,間距8cm,棒兩頭留8cm空,再放1/2的蜜環菌(放魚鱗口處),再放上泡好的細樹枝,然後填上沙,以遮住菌棒為好,第二層種法同上。種好後用5—6cm厚的沙封項。在山上種時,種好後將頂部覆土踏實,以防種後穴頂部下陷積水,種後上面用編織袋蓋好,或先培菌柴(床),再用萌發菌、種子種植也可。

4、收穫加工

天麻收穫最佳期是在當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如果4月以後天麻出土採挖,天麻質量就會下降。加工收穫的箭麻不宜久放,應及時加工,蒸煮:在5kg水中放100g明礬,待水開礬化後放入天麻。分級煮:150g以上煮15分鐘;80g以上煮7—10分鐘;80g以下煮5—8分鐘,不能過熟,否則會影響折幹率和藥效。天麻煮好後用硫磺燻20—30分鐘,再晾乾或烘乾燻後色白淨,質量好,可防蟲。

乾貨!天麻高產的種植技術

5、天麻的生長週期

人工栽培條件下,天麻完成一個生長週期約需3年時間。其生長過程基本是樣的:11月至翌年2月播下箭麻,6月下旬天麻種子成熟,一週內應予播種。請注意,在生產上,天麻種子與麻種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指箭麻長出地上莖稈後,其上生有穗狀花序,授粉後形成蒴果中的極微小的種子;後者是指米麻或麻米,即小天麻。天麻種子播種後15天左右萌動,當年11月份即可長成麻種。麻種經約8--12個月膨大、生長、次年10-11月即成為箭麻。第三年春夏季節,箭麻抽薹、開花,經授粉後再形成種子,至此,完成一個生長週期。但是,實際生產中,大多數麻農(或藥農)只是購買麻種進行播種,這樣做的結果,即成為一年一個生長週期。如此表達,嚴格來說是不對的,不過作為實際生產上約定俗成的說法,也是可以的。但是,近來社會上流傳的“100 天一個生長週期”的說法,是不可信的,廣大生產者應根據天麻的生物學特性加以辨別。

四、病害防治

天麻栽培中常見病害有兩種,黴菌腐爛病

1、黴菌

黴菌危害對密環菌和天麻有很大危害,當天麻連作及透水透氣不良時,塊莖會出現紫褐色病斑。

防治措施:

①栽培地應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沙壤土,不要選熟地、粘土或澇渣積水地;

②培育菌材或栽天麻時發現是雜菌感染的菌材,應去掉不用,保持菌材純淨;

③栽種天麻與培養密環苗時,菌材間的間隙要用沙土填實(填不滿的地方,留出空隙,下雨會積水,易生雜菌);

④栽種時加大菌種(菌材)用量,促使密環菌旺盛生長,從而抑制雜菌生長。

2、腐爛病

種麻受到蟲害、機械損傷或在不良高溫高溼環境,易被雜菌感染而引起腐爛。

防治措施:

①選擇完整、無破傷、色鮮的白頭麻或水麻作種源,採挖和運輸時不要碰傷和日曬;

②注意調節溫、溼度,提供密環菌生長的最佳條件,以抑制雜菌的生長;

③栽種天麻的培養料最好進行堆積、消毒、晾曬,把內部的蟲、蛹及菌殺死,減少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