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天麻無根無葉,是非自養型植物,要先後與紫萁小菇等共生萌發菌及蜜環菌建立和結成營養關係,要靠與它共生的這些真菌提供營養,才能萌芽、生長、開花、結實。天麻的生長離不開蜜環菌的養分供給,所以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蜜環菌的菌種不給力,而合格的菌種是,菌索生長粗壯有力,初期為白色,成熟後變成黃白色,表面黑褐色,培養料表面有一薄層褐黑色菌皮。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蜜環菌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菌絲生長溫度範圍6~30℃。以20~25℃最適宜,超過28℃時菌絲體開始老化,超過30℃時停止生長。菌絲生長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70%;子實體生長要求空氣相對溼度90%~95%。且需要通氣良好的條件,才能生長旺盛,特別是菌索。因此,常在樹根、樹樁及天麻表面與空氣接觸部分看到菌索;而菌絲可以不需要太多空氣,它能在土壤內的樹根或樹木組織內生長。

有12種能促進天麻種子發芽的共生萌發菌,其中以紫萁小菇菌最優良。天麻種子要靠同化侵入的萌發菌獲得營養,才能萌發。菌絲接上天麻種子後5~7天,侵入天麻種子表皮後,集結在胚末端的柄狀細胞外周;接菌後10天,菌絲侵入胚柄細胞,胚的分生細胞即開始分裂,胚體逐漸膨大,達到與種皮等寬的程度;接菌後20~25天,胚體長大,種皮中間凸起;40天左右,部分種子胚突破種皮,胚根伸出而發芽,逐漸發育成原球莖。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種子萌發後形成的原生球莖靠共生萌發菌提供營養,在當年生長季節中,即開始進行第一次無性繁殖,分化出新的球莖。新形成的球莖除少數接上蜜環菌能繼續生長髮育外,其餘因單靠共生萌發菌提供的營養不能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而逐漸衰弱死亡。被蜜環菌侵染的球莖,稱為初生球莖,又叫接菌球菌,分生出的小圓莖,稱為營養繁殖莖。營養繁殖莖在分生和生長階段,仍需要從共生萌發菌獲得營養。但要能接上蜜環菌,靠消化蜜環菌獲得營養,才能形成健壯的新生天麻,並繼續生長。

天麻與蜜環菌的關係比較複雜,天麻初生球莖和營養繁殖莖接上蜜環菌後,蜜環菌即緊貼在塊莖表面,並不斷分枝,以密集的菌絲束(菌索)侵入天麻皮層,天麻細胞很快解體,變為菌絲入侵的通道,形成通道細胞。在通道細胞中,菌絲將植物細胞質完全吸收,這時蜜環菌吸收利用天麻的營養,可以說是蜜環菌對天麻的寄生。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入侵的菌絲分別向天麻塊莖外層和內層侵染,使天麻塊莖形成寄主細胞和消化細胞。在寄主細胞內原生質並不解體,處於與蜜環菌共生的狀態。而消化細胞具較旺盛的分泌活動和能量代謝活性,具有消化和吸收蜜環菌營養的生理功能,當菌絲侵入初期,包圍侵入的菌絲,向內突起形成一個內吞泡,吸收入侵的蜜環菌絲中的原生質,這就是天麻“吃”蜜環菌的情況,可以說是天麻對蜜環菌的反寄生。

由此可知,天麻的消化細胞是一種寄生於蜜環菌的細胞,它能消化和吸收大量蜜環菌的營養,併成為抵禦蜜環菌侵染的屏障,使其只限於中柱外圍。若天麻的生長髮生障礙,抵禦侵染的能力大大下降,蜜環菌就會衝破屏障侵入中柱組織,使天麻塊莖被完全侵染分解。因此,在天麻栽培過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菌源和菌絲良好發育的物質及環境條件,使蜜環菌及時侵入天麻塊莖;更要創造有利天麻塊莖正常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使天麻生理代謝旺盛,能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蜜環菌,這是人工栽培天麻奪取高產的關鍵。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培菌時間

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以能適時為天麻生長提供充足的菌源為佳。一般應在栽種天麻前2~3個月進行,軟雜木培菌時間短,硬雜木培菌時間長;夏、秋季節培菌時間短,冬、春季節培菌時間長。因此,春栽天麻,無論軟雜木還是硬雜木,都要在前一年的9~10月份培菌;冬栽天麻,軟雜木在7~8月份培菌,硬雜木在4~5月份培菌。培菌時間過長,菌材木質腐朽,蜜環菌老化;培菌時間過晚,在天麻生長季節,蜜環菌還沒有長好,不能及時為天麻提供營養。因此,一定要根據天麻的栽種季節和菌材的種類,適時培菌,使之與天麻生長相適應。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培菌方法

菌棒、菌枝培養方法相同,可採取以下方法。

(1)挖坑道培養。選排水良好的油沙地作坑道,挖深30~40釐米,寬60釐米,長短按地形和培養菌材的數量而定,一般以能培養100~200根樹棒為宜。先在坑底鋪一層3~4釐米厚的基礎培養料,然後放上一層接了菌種的菌棒(即在每個魚鱗口內放入一塊棗子大小的固體菌種或剪好的新鮮菌索)。棒與棒間距4~6釐米,在間距的空隙之間擺放1~2層剪好的樹枝。

在樹枝的兩頭和間隙,再放固體菌種塊,每平方米用菌種2~3瓶。其上鋪一層樹葉或粉碎的玉米芯,再鋪一層5釐米厚的基礎培養料。再用同法鋪樹棒、樹枝、菌種和基礎培養料,可鋪放3 ~4層,放至與地面平齊,蓋基礎培養料後,頂部覆土6~10釐米,再蓋一層樹葉以保溼。約40~60天,即可長好蜜環菌菌索。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2)地上堆培法。此法適於溼度大的高寒山區,方法與坑道培養相同,只是不需要挖坑道,堆放地上即可。堆寬為兩截樹棒,堆高不超過60釐米。堆好後,蓋上基礎培養料,再蓋枯枝落葉拌細沙,或蓋腐殖土,忌蓋泥土。

(3)培養菌床。又叫固定菌床,是將培養菌材與栽培天麻結合起來。選擇適宜栽培天麻的地方,挖深30釐米,長、寬各60釐米的窖,每窖放砍好並接了菌的樹棒9根,分兩層,下層5根,上層4根,其操作方法與坑道培養相同。我是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農民辛苦種植的天麻產量低,原來是這種叫“蜜環菌”的菌種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