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現在開篇的話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那麼大家是否知道有數學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菲爾茲金制獎章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頒發規則

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在國際數學聯盟(IMU)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舉行頒獎儀式 ,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 。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每人將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 。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歷史由來

諾貝爾獎中,只設有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5個類別(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 ,而沒有數學的份額,使得數學這個重要學科失去了在世界上評價其重大成就和表彰其傑出人物的機會 。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世界上先後樹起了兩個國際性的數學大獎:一個是國際數學家聯盟(IMU)主持評定的 ,在四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另一個是由挪威政府設立的一年一度的阿貝爾獎(Abel Prize) 。這兩個數學大獎的含金量、國際性,以及所享有的榮譽都不亞於諾貝爾獎,因此被世人譽為"數學中的諾貝爾獎" 。

菲爾茲獎從1936年起開始頒發,隨後成為最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 。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獎章結構

菲爾茲獎是一枚金質獎章和15000美元的獎金 。獎章由加拿大雕塑家羅伯特·泰特·麥肯齊(Robert Tait McKenzie)設計。獎章的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頭像,並刻有大寫希臘字母:ΑΡΧΙΜΗΔΟΥΣ,意為阿基米德的(頭像);設計者的花押字RTM, MCNXXXIII(雕刻家的縮寫,1933,第三個M字以N代替),和拉丁文TRANSIRE SUUM PECTUS MUNDOQUE POTIRI,意為:超越人的精神,作宇宙的主人。出自羅馬詩人馬爾庫斯·馬尼利烏斯(Marcus Manilius)的著作《天文學》(Astronomica)卷四第392行。獎章背面刻有拉丁文"CONGREGATI EX TOTO ORBE MATHEMATICI OB SCRIPTA INSIGNIA TRIBUERE",意為"聚集自全球的數學家,為了傑出工作頒發(獎項)"。背景為阿基米德的球體嵌進圓柱體內。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授獎儀式

菲爾茲獎的授獎儀式,都在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隆重舉行,先由執委會主席宣佈獲獎名單。接著由東道國的重要人物(當地市長、所在國科學院院長、或國王、總統)或評委會主席或眾望所歸的著名數學家授予獎章和獎金。最後由一些權威數學家分別、逐一簡要評價得獎人的主要數學成就。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第一位華人獲得者丘成桐

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截止2017年,共有2位華裔數學家曾獲得過菲爾茲獎,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7年,哈佛大學擁有的菲爾茲獎得主(校友、教授和正式研究人員等)位列世界第一(18位) ,巴黎大學(16位)、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4位) 及普林斯頓大學(14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3位)分列世界第二至第五名 。

2018年8月1日,菲爾茨獎揭曉,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彼得·朔爾策、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教授阿萊西奧·菲加利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阿克薩伊·文卡特什獲得這一獎項,最年輕的獲獎人年僅3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