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初创,“坑”是门必修课

(接上一篇)

05创业机会的识别

机会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无息。错过会让人后悔,错的会让人后知后觉后怕。今天姑且不谈把握机会的能力,只谈机会本身。

政策利好

依靠政策致富是门高难度手艺,古有吕不韦,今有杨百万。不管是奇货可居,还是买涨买跌,他们都有雄厚的资源和高超的把控能力,还有致富神话背后更为庞杂的“小秘密”不会告与人知。 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初创者对政策的具体指向、落地周期、效力持续都需要心中有数。

政策一般比较宏观,针对行业、区域、领域整体的居多,追求的是总体效应,很难对每一个企业、项目都产生正向推动。有的初创大学生看到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讲话就兴致勃勃地大干快上了,以为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上天,却忘了猪的牛羊邻居近在咫尺也并没坐上风口。

有的政策只是提出理念性、概念、构想,尚无具体措施,这意味着真正落地还需等待。军民融合已经确定为国家战略,从预热到首次明确到决策机构成立到两会确认,几年过去,具体推进方略才刚刚开始逐渐出台。所以,这几年呐喊一片,几人真嗨几人假嗨,又有谁人知晓?

还有政策确是真金白银,给钱给地,但潮水总有涨落。如果因为涨潮而造船,燃起远洋的梦想,但能力撑不起野心,造船速度跟不上退潮的速度,又会如何?想想当年的光伏产业吧。

大学生初创,“坑”是门必修课

行业热点

这几年,热点更迭得比网红还快。3D打印、社群电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机器人、直播、共享经济、AI、区块链。。。

大学生初创者有的喜欢追逐热点,一看火爆就启动,什么火爆做什么,结果成了“职业创业者”,一直在创业,一直没有自己的定位和产品。

有的喜欢标榜热点,根本不懂热点却要硬上热点。在数据根本不大时,非要基于大数据规划1234;在算法根本不智能时,非要基于人工智能研发ABCD;在只能分时租赁时,非要共享经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标榜热点,最后连自己都信了。原本以为是硬上热点,结果是被热点。。先驱妥妥变先烈。

有的喜欢蹭热点,修炼出“+热点思维”,暴露出浮躁心态,令投资人避之唯恐不及。有数据分析就敢称大数据,有模式识别就敢说机器学习。别忘了,见过大观园,刘姥姥还是刘姥姥。

还有一种最应该警惕——操纵热点,比如现今的发币乱象,更早的P2P平台自融。创业者真糊涂是能力问题,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人品问题。

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大学生在初创时就该谨记。

大学生初创,“坑”是门必修课

市场空白

理论上,创业应该找空白。大学生初创者常用句式:“我们发现还没有人(用A方法B工具)解决(C人群的)D问题,于是,我们XYZ项目就应运而生了。”但就怕,眼前的白,不是白。

有的是白噪声。可能是用户习惯充分分化,可能是解决方案充分多样,且用户池是相对固定的,大学生初创者的项目如果只有差异化没有优势,那这个空白=红海。比如,大学生初创者云南“张三李四”品种高山茶还没有商品化,是个市场空白,于是就可以迅速立项?消费者对茶乃至对饮品的消费有个总量限制,对“张三李四”的需求不可能超越饮用总需求,而且,喝“张三李四”的理由呢?仅仅因为它新?

有的是擦过的白。可能很多人已经跳过此坑,历尽艰辛爬出坑后不与人言罢了。擦过,不留痕迹。很多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代送外卖、代取快递、二手交易之类的项目,大概源于此。

有的是盲区白。可能是眼界所限,身处桃花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的是无可奈何白。玻璃瓶中的苍蝇,道路光明,路途堵塞。有的空白之所以存在,是短时间内需求无法建立或商业模式无法成立。比如,在海南大力推销UGG雪地靴。比如,偏远山区兴建高收费国际学校。

空白不一定是馅饼,很可能是陷阱。

身边商机

坐在你的身边是种满足的体验

看你看的画面

过你过的时间

从身边挖掘创业机会再正常不过,只要对客户、需求和成本分析对路,就不失为一个可尝试的机会。问题在于,大学生受限于阅历,很容易只关注到极小一部分人、一部分空间、一部分环节。经常看到“A校园纪念品开发项目”、“B校食堂配送项目”、“CDEF校假期巴士项目”、“G课程教学软件项目”等。

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自负盈亏,那么这个坑无关生死,只关成长。掉坑里的项目,能存活,难长大。

这里只是从外部视角分析创业机会,至于深入项目内部的机会评价,留作后话。

06创意究竟重不重要

创意无限,价值几何?创业者和文人一样,特别看重自己的作品,哪怕只是个创意。大学生初创者自带理想主义光环,更是容易无限放大“创意”的效力,甚至指导教师都可能如此。

前不久评到一个项目,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修改创意和BP,但没有动手实操。刚好,项目的创意偏大,设计了一个关联多方的婚礼众筹平台。由于没有实际数据与成果,对于如何吸引和留存不同类型的用户,团队陷入了鸡生蛋or蛋生鸡的哲学辩论,实际是一个悖论。这个项目指导教师也非常不理解,if事件A发生,then事件B就会发生,项目为什么不行?

其实,创业者的职责就是先让A发生。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可能有“疑罪从有”和“疑罪从无”的区别,但对待创业,现在普遍“疑创从无”。

物体要克服动摩擦力实现运动,需要先动力帮它克服静摩擦力实现启动。现在已经过了PPT融资的火热时代,投资人早已心如止水。

还有一些初创者保密意识极强,对自己的创意视若珍宝、藏在深闺,不肯示人。这说明,他们的创意可能停留在点子层面。在地球上,第一个想到某个点子的概率≈我这篇文章阅读人数过10万的概率!如果不止于点子,但被人听一下看一下就能抄袭,说明这个创意门槛很低,价值很低。

其实,创意应该是一系列相互连接、互相支撑的点子集合+可执行策略集合。

创意很重要,让创意落地更重要。

(未完待续)

-刀哥叨双创系列-

大学生初创者,有多少坑可以重来

顶级创业者和他们的最牛员工

复转人创业的五大短板

-刀哥叨双创系列-

面对女人的美,男人正能量的五重境界

胡一刀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