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诱妩魅的瞬息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回答。



一是军人都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的,忠诚这个字,不仅代表对于自己的军队忠诚,也要对于自己的誓言忠诚。已经成为了战俘,那么就代表你在战斗中已经自己投降,或者是奉命投降,如果在战俘营反抗,那么当初何必不在战场上殊死一搏呢,在战场上投降了,到了战俘营也要忠于自己在战场上的诺言:我投降了。

二是美军等军队还为战俘颁发战俘勋章。如果美军在战场上被俘,如果他们在战俘营接受了对方的管教,而且成功活到了战争结束被释放,回到美国就有可能获得战俘勋章的,这种好的待遇,根本没有必要反抗,等待战争结束是最好的选择。这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结束的战争。

三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如果战俘营的战俘反抗了,谁反抗就杀谁,因此大多数战俘不愿挑头反抗。如果有了挑头反抗的,管教们处置了就可以了,其他人就更不会反抗了。
这些在电影中都有所表现,一部反映美军战俘在日本战俘营的影片,就是美军干苦力,一个个瘦得和狼似的,但是他们就是等到了原子弹落到长崎,就是被美军救回了,这找谁说理去。


军林天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波及区域最广,伤亡最惨重的战争。战争期间共造成超过9000万人的死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在二战中,前期轴心国猛烈扩张,同盟国节节败退,大量同盟国士兵沦为战俘,比如苏联,比如民国。而后期同盟国节节胜利,又有大量的轴心国士兵被俘虏。

而在双方士兵被俘虏时,经常会出现一个士兵押着上百名战俘前往某地的情况。奇怪的是,明明俘虏的人数远远多于这些押送者,却很少有人振臂一呼群起反抗。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数十万的民国士兵就被少量的日本兵押着然后集体被杀,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那么,是这些士兵丧失斗志了吗?为什么不反抗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被俘前已经丧失了斗志

俘虏们为什么不反抗?因为已经反抗过了。

这就和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在前六次被擒时,孟获不服,所以诸葛亮不断将孟获放回,直到第七次孟获才真正的心服口服,真心归降诸葛亮。

从孟获的表现可以看出:

在决定投降时,内心已经决定不再抵抗,因为抵抗已经没有了意义。

在二战前期,大量的民国士兵被日本人俘虏,其原因就是打不过;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士兵之所以大量投降,就是因为无路可走。这些士兵不是没有抵抗,而是在抵抗之后才绝望地发现,抵抗下去只能是个死!

所以,在求生欲望的支配下,这些士兵选择了主动向敌人投降。

在所有的抵抗可能都不存在的情况下,主动投降敌人成为唯一活下去的路。

所以,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已经不是真正的战士了,他们的身份已经转变成可耻的苟活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所以指望他们夺走敌人的枪,重新回到战士的岗位与敌人鱼死网破,是不现实的!

说难听点,在他们主动投降前,那些誓死抵抗的战士们,已经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做顺民还有生还的可能

在主动投降敌人后,这些人的命运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乖乖做一个顺民。

作为胜利者,当然是希望这些战败者乖乖听话,好执行他们的意志。什么意志呢?一般而言,战胜国会将战败国的俘虏们用在四个地方:

一是将战败国的俘虏运往自己的国家充当劳动力,分配到艰苦的岗位上做工。比如苏联将关东军战俘拉往西伯利亚地区劳改;

二是将战败国的俘虏重新编成军队派往前线作战,这种情况在中日战场和苏德战场都有体现。苏德战争期间,有超过100万的苏联俘虏在德军兵力不足时被编入德军中参与对苏作战,这些苏联俘虏在作战中比德军还卖力,成为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将战败国的俘虏全部押往集中营关押,这种情况在二战参战国中都有体现。关押敌方俘虏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作为人质要挟对方,或者以其中的人物与己方被俘人员做交换。比如德军曾想用斯大林儿子雅科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虏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四是将战败国的俘虏全部杀掉用于震慑对手,消除潜在威胁。比如南京大屠杀,日军将南京保卫战俘虏的民国士兵统统杀害;二战期间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将俘虏的20000多波兰军官在卡廷森林全部处决!

应该说,如果选择做一个顺民,乖乖听从战胜国的意志支配,还是有很大的生还希望的。一般而言,即使在做苦力或者集中营关押期间甚至在做伪军期间死掉,也比当场被杀掉多活一段时间。

而反抗,就只能被杀掉,要知道,此时的俘虏们手中并没有武器,手无寸铁的他们反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反抗就立刻死,听话就可能活下来,相信大部分失去斗志的人会选择第二种!

3、俘虏们内部互相不信任

当俘虏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活下去。而反抗的目的是什么?取得胜利然后活下去。

既然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反抗的成本更高,更容易失败。那为什么要冒险去反抗呢?

在电视剧《亮剑》中,魏和尚在鬼子的监狱里反抗,得到的结果是除了他,所有人都被杀害了。

这充分说明:如果某些人想要反抗,那么所有的俘虏都会“遭殃”。

那么这种情况下,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这个振臂一呼的人揭竿而起呢?

只能说,很少很少。毕竟大家都是失去了斗志和尊严的人,就如同“堕落远比上进要难一样,让他们重新拿起武器战斗,真的太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反抗的人反而成为异类。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反抗的人和押送他们的人并不能形成绝对优势。相反,在手无寸铁以及严密监视的情况下,这些激进者反而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中。

所以,俘虏之间的不信任是难以反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古以来,为了活命当逃兵的有之,打小报告的有之,对冒尖遮群起而攻之的有之。想要同仇敌忾做一件事,比如反抗,真的很难!

4、对祖国高压政策的绝望

这种情况出现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当德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时,面对的不是激烈反抗,而是夹道欢迎,很多当地人将德军视为解放者,对德军报以极大的支持。

这种情况在乌克兰也大量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苏联的高压统治让苏联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发生在1932年至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此次灾难共造成大约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亡的惨重后果,苏联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重了饥荒程度,这让乌克兰人对苏联恨之入骨。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基辅战役苏联军队被击败后,很多被俘的乌克兰裔士兵,无需动员,他们就会立刻拿起武器加入德军反抗苏联。

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反抗斯大林,打倒苏维埃才是最终目标。他们和德军站在同一条阵线,又如何会反抗德军呢?

所以,让一个俘虏去反抗,有时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俘虏集体被枪毙为何不反抗? 活着的老兵这样说

战争无疑是每个人最不想看到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战争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显得非常的脆弱,每天都面对着生离死别。在很多的战争记录篇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俘虏站成一排,最后被集体枪毙,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何不集体反抗呢?

在二战时期,苏联红军就俘虏了日本的50万士兵,而对于这些俘虏,苏联最开始就是让他们做苦力,在押往目的地的时候,往往都是几十个士兵押着成千上万的俘虏,可以说在这个途中,如果俘虏们集体反抗的话,那么他们存活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可是这些狡猾的日本鬼子为何没有任何的反抗呢?对于原因,活着的老兵这样说。

被俘虏的人大多都已经失去了领导人,而且这些俘虏并不是来自一个军队或者说一个国家,他们之间自然就没有信任感。如果说想要反抗,那么久必须有一个人首当其冲,而枪打出头鸟,大家虽然想火,但是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之人,因为那必死无疑。

在很多时候,战俘们其实还是存在侥幸心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日内瓦公约》中说道,对待俘虏是要优待的,所以战俘们不反抗,也抱有一定的幻想。但在真实的战争中,一旦战争打响,根本就没有回在意这个条约,当然中国不包含在内,对于俘虏,中国是始终遵守条约的。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原因都是客观的,那么其实就还有一个非常主观的原因,那就是它们本身已经丧失了战斗意识,甚至说是已经丧失了求生意识。当他们被俘虏的那一刻,或许就没有再想活下去,而且敌人拥有着武器,他们反抗的勇气也被淹没。

每一个人都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反抗的,因为那无疑是加速自己的死亡。所以大多的俘虏都是任劳任怨,他们只能默默祈祷,并且也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这在战争中其实是常态。


问历史


士兵上战场,不管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他们的思想里一定是装有自己的一套理念的,比如效忠天皇,比如保家卫国等等。这是他们奋勇杀敌,非胜即亡的动力之一。而一旦成为战俘,先是在思想上发生动摇,而将保命放在了第一位。尤其是,有的民族是非常有集体主义习惯的。一百多个战俘,第一个起来反抗的一定会受到严厉处罚,重则丧命。

在此时,正常状态下的人性就恢复了。比如,寄希望于法律:《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即1949年日内瓦第3公约),共有143条正文和5个附件,是对1929年同名公约的修订和补充。

它扩大了公约的适用范围和保护对象,详细规定了战俘待遇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战俘是处在敌国国家权力管辖之下,而不是处在俘获他的个人或军事单位的权力之下,因此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战俘在任何时间均须受人道的待遇和保护,不得对战俘加以肢体残伤或供任何医学或科学试验,不得使其遭受暴行或恫吓及侮辱和公众好奇心的烦扰,禁止对战俘施以报复措施……这些,法律规定,让一百多名战俘充满了生的希望,所以,没必要做徒劳的反抗和抗争。


老照片


首先,不反抗就是人性的懦弱表现,他们感觉不反抗就有可能活下来,但是一旦反抗肯定活不下去。当然了,人们也没想到战场上敌军是如此凶暴,不反抗也得杀了你。

其次,就中国人民来说,不能说他们没血性,千年的奴性根深蒂固,这样的事情其他国家也经常发生。

一向被大家称为“硬气”的美国兵更让人失望。在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日本兵押送一群美国兵很是正常,一支队伍非常长,就一个日本兵在队尾跟着,竟然没有一个人敢逃跑

还有就是侥幸心理,枪打出头鸟,我不出头,被杀的俘虏不一定会是我。

二战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亡是惨痛的,我国死亡人数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这给我们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面对外敌,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中华民族不再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它应该是东方巨龙,时刻准备迎接挑战,我们无所畏惧!!


熟悉的人变陌生


我的答案就是:战俘们对于抵抗,有些人不想,有些人害怕,有些人有心无力。

有些人不想

二战期间,两国之间打起来都是大战,所以都是采用征兵制。

一、有些人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在服兵役时突然发生了战争。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战初期,苏军连续失利,不断受到德军严重打击。每次大规模的战役下来,战俘少的有有几万人,多的有几十万人。部分原因就是这样。



二战初期,苏军人员被德军俘虏

二、有些人在战争开始后,根本没有报国从军之志,是被征召而来的。

二战初期,波兰军队有许多人都是开战后,被征召入伍,并非志愿参军。军队战术的落后和低落的士气,导致了数量较多的波兰士兵,不是向东线的德军,就是向西线的苏军投降。



二战初期,波军士兵向德军投降

有些没有家国意识的人,只想苟且偷安,保全身家。有了机会就投降,投降后就指望到战俘营躲过战争。

三、有些人认为投降合理正当,所以不想抵抗。

在西方有投降合理的文化传统,即当敌我力量悬殊,逃脱无望,抵抗已无意义时,经指挥官的决定,可以向敌方投降。在西方人看来,这样的投降,既合理,也正当。

如日军进攻新加坡时,英国的几万驻军就采取这种方式,向日军集体投降。日军进攻菲律宾时,美国军队也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全部成为了成为了日军的战俘。



二战期间,英军向日军集体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国保卢斯军团的30万大军,被苏军重重反包围于城内,保卢斯在向德国高层请求突围遭拒,武器,弹药,物资,人员补充无望,内困外忧之际,作出了集体向苏联投降的决定。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国30万军队集体投降

基于这种文化,西方的士兵在投降后不会,也不想抵抗。

有些人怕

一、害怕不能生存

有些士兵本身就贪生,在这些人眼里,为了生存可以不惜一切,在战场消极对敌作战,有了机会就投降。甚至是主动向敌方投降。

自然,这些人也根本不用指望其在投降后抵抗。

二、害怕没有条件抵抗

投降后,战俘中的军官和士兵被分开看押,如果想抵抗,就要在敌方看押下,秘密重建抵抗体系,这是首要条件,非常之难。

要抵抗还要有武器,弹药,物资的供应,这些如何得到?如何持续得到?又是一个难以办到的条件。

战俘的看押地点,一般是在敌人的后方。就算抵抗成功,出路何在?就地打游击?穿越前线,返回己方?这也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条件。

三、有些人有心无力

有些士兵成为俘虏,实属无奈。比如在战场上中枪了,被炮弹炸了,然后负了或轻或重的伤。还有的士兵甚至在炮弹爆炸中,给炸晕了,就莫名奇妙地成为了俘虏。

还有些士兵,本身根本没想到要投降。可在大战之中,各级各类部队建制被打乱,指挥体系不复存在,联系中断,处于缺乏无组织,无指挥,联系中断的混乱状态,群龙无首。在敌军猛烈进攻,重型火力打击之下,遭受严重损失之时,一些士兵就彻底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和意志,只能投降了。

二战后期,德国在西线组织了阿登反击战,这次战役规模之大,反击之猛,出乎美国军队预料,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参战部队的一些美国士兵,被德国军队俘虏,部分原因就是如此。

这些士兵,受到了身心方面的战争创伤,即便想抵抗,也有心无力了。

所以说,在二战中,一名士兵可以押送上百名俘虏,看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这很正常。


英威军事装备


二战战俘为何没人反抗呢?反抗才奇怪好吧?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反抗的收益都远远低于老老实实混日子的收益,我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1.战俘的反抗成本

战俘被俘虏后,原来的部队建制已经被打散,面对的都是不熟悉的人,失去了组织的战俘们怎么敢保证自己一声号召,就会有人响应?枪打出头鸟,谁敢出来组织闹事,谁就要完完。与其用去搏一搏那微不足道的几率,老老实实在战俘营生存到战争结束被释放的概率要高的多了。且就算越狱成功,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生存都是一个问题,格格不入的越狱者,很快就会面临二进宫的处境。

2.管理者给予的一丝生机

管理者一定不会让战俘们陷入深深的绝望,肯定会留一线生机,不关系虚假的哄骗还是用服从者生存等方法也好。就从希特勒的战俘营来说,犹太人最后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坚强的等待到了被解救的那天。一个战俘营,如果要屠杀也是分批次进行,好比白起坑杀40W赵军,那也是分了好多批次,哄骗诱拐赵军活埋了。古代连火器都没有,40W人都不反抗,可见战俘们宁可相信一个存在生机的谎言,也不愿意去拼死一搏。

3.成为战俘后已经失去了勇气

解放战争时期,经常有我军一个连,一个营俘虏敌军一个团,一个师的战绩。成为俘虏的士兵往往在放下武器的那一瞬间,已经决定这辈子再也不参与战争,作为一个军人的胆量已经破了。本身选择投降而不是抵抗到最后的军人胆量上本来就差一些,所以1个人看管100个战俘就想看管100只羔羊一样简单,他们早已不知道抵抗是什么。只想好好表现,赶紧回到家中和妻子儿女团聚。

愿世界和平


老朱讲历史


一些国家军规里有在绝对抵抗不了的时候可以投降,没有必要保持什么气节,不做无谓的牺牲,让自己国家英勇去参战的士兵军官活着回来是唯一宗旨,回国后他们仍旧是光荣的军人,绝对不会被歧视。当了俘虏就有国际公约保护了,至于回国后那是各自国家的事情。


老老81659572


二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许多人都被俘虏,一队队士兵押送着俘虏去矿场等地,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一个士兵竟然能押送上百人,竟然没有反抗,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俘虏存在侥幸心理,日内瓦公约规定不得杀害俘虏。

第二,战俘缺乏领导者,枪打出头鸟,俘虏都知道,第一个出手的人一定会死,所以都没有人愿意当那个出头鸟

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俘虏已经丧失了作战意识,没有求生意识,所以面对一个日本兵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干什么,任由日本兵驱使。


历史先森


五个日本士兵押送三千俘虏兵去枪毙,是令人发指的南京事实。

也许是从众的羊群效应,

一,大概觉得带头那个肯定死,自己何必出头领死。

二,没有了斗志,很沮丧,没有信心反抗,又加上日军善待俘虏的事先宣传,觉得自己是普通一兵,不一定会处决。

三,大家要死一起死,谁也得不到好。再说了,处处被日军包围,又往哪逃?!

如果计划周详有主心骨,大家有目标有希望,突然袭击反抗也有可能成功吧!

只是当时对强敌的敬畏与自己劫后余生的余悸,实在不想折腾冒险了!

但每每提到几个士兵押三千俘虏,毫无疑问都是想到南京那屈辱的一页。

或许我们也应该之前就树立投降是死,反抗是死,与其憋屈着死,不如死得光荣的壮烈信念。

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场,树立正确思想的武装士兵,面对武器更精良的美帝联军,无所畏惧的状态更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