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取消後視鏡設計,真的是爲了「簡配」嗎?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文| 騰三毛

● ● ●

後視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汽車構造和使用方式的原因,車主上路駕車時目所能及的區域被限定在了車輛前方,車側和車輛後方很難直接觀察到,此時內、外後視鏡就成了車主觀察這些區域的“第二隻眼”。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然而早期的汽車上並沒有後視鏡這種“新鮮玩意兒”。也許是當時的交通環境並不需要後視鏡之類的東西,道路上駕駛汽車的人並不多,路況本身並不複雜,車輛的車速也並不快,剮蹭撞傷路人的情況比較少,後視鏡的實用性就顯得沒那麼突出。

不僅民用領域不需要,在那會,賽車上也沒有後視鏡!

由於觀察不到車子後方的情況,導致賽車比賽中事故頻發,後來無奈在賽車上多載了一個人專門負責觀察後面的車況,久而久之人們發現這種方式在爭分奪秒的賽車領域“成本”相當高,多載一個人非常影響成績。終於,有人在賽車上安裝了可以後視的裝置,類似於當下的後視鏡。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直到1921年,一名叫Elmer Berger(埃爾默·伯傑)的發明家取得了後視鏡的專利,並在自己的公司開始進行批量生產,由此後視鏡正式誕生。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後視鏡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開車非常實用的一項配置,各個國家也對汽車後視鏡的性能和安裝標準做出了具體要求。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可是,作為汽車工業強國的日本,近期卻打算取消汽車後視鏡,外媒報道,日本通過一項新法規,允許無後視鏡汽車上路,同時側鏡也將被取代。預計到2023年,讓日本將有29%的汽車將會取消後視鏡。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其實汽車側後視鏡在給駕駛者帶來視覺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第一,風阻。

我們知道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相當大一部分燃油消耗在了克服空氣阻力上,而後視鏡作為伸出車外的兩隻“耳朵”,無疑影響整車流線性、從而降低汽車行駛中的空氣動力學效應,增加風阻。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如果取消汽車後視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運行中的阻力,從而降低燃油消耗,同時還可以大幅減低汽車高速行駛時的噪音。

第二,盲區。

後視鏡的最大作用即是觀察車輛側方和後方的道路情況,不過不盡如人意的,是後視鏡並不能做到到360度無死角的信息反饋,盲區的存在讓不少駕駛者依舊心生忌憚,這一點在大貨車還有SUV等較大的汽車上尤為突出,有的甚至導致部分車輛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後果相當慘烈。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而此番日本之所以取消對汽車後視鏡的強制要求,原因在於看到了車尾、車側攝像頭和360度全景影像等新技術在車輛上的運用。那麼作為新科技的產物,這些新技術有什麼優勢呢?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當然作為後視鏡的“顛覆者”,視頻成像當然有的放矢,對於上面所講的“風阻”、“盲區”等弊端,新技術均能很好地予以應對,駕駛者通過高清攝像頭與視頻的結合,可以獲得更為廣泛的視野。並且在晚上,車的高清攝像頭相比傳統後視鏡亮度更高、更加清晰,更加好用。

不僅如此,實拍攝錄系統還可以與車載系統聯網,當車輛探測出可能發生潛在的危險時,會發出警報甚至干預汽車行駛的狀態,行車安全多一份保障。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影像系統並非十全十美,其在成像時效、成像比例等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之用戶對使用後視鏡已經形成了習慣,改變這種習慣也並非易事。

寫在最後:

作為一項新鮮事物,車載影像系統的優勢不言而喻,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些優勢,日本相關法規才允許主機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而反觀國內,汽車後視鏡作為汽車的一項安全配置,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佈的《國家標準》中對其技術參數有嚴格規定。而電子產業快速發展的國內,未來是否也會像日本一樣取消後視鏡呢,值得期待。

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日本将取消后视镜设计,真的是为了“简配”吗?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暮四(劉小悶)個人微信:musixia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