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起的“印度制造”运动能走多远,要想成功印度要如何改革?

Prajna211


莫迪在二零一四年任职印度总理以来,大力推进“印度制造”运动,以希望印度制造能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产生更大的经济贸易影响力,除了能提升印度自身的综合实力外,还有利于提升印度的国际话语权。

莫迪政府在推进印度制造上可谓不遗余力,包括举办“印度制造周”活动。最关键的是,莫迪政府对投资印度企业的国外投资者给予了政策优惠,改革了部分法律及税收政策,简化繁琐的程序,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服务。

“印度制造”的口号从提出到今天大约有四年,举办的印度制造周的活动也都一次比一次大,参加的企业越来越多,可以看出,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口号及实施情况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为印度带来了较多的投资并带动了不少就业,同时提升了印度制造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印度制造产品被出口到海外。

印度制造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印度绝大多数人口处于年轻化,并不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步入老龄化社会。印度制造运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距离莫迪政府实施的目标差距较远,尤其表现在带动就业人数上。

接下来印度势必将继续大力推荐印度制造运动,但是效果如何很难确定,从目前情况看,投资印度市场的海外企业在增长匮乏,难以维持印度政府设立的增长目标。反观印度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待挖掘的市场巨大,印度目前可不必太过注重国外市场对印度市场的刺激,可认真分析国内市场,在国内培育大型企业,尤其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这样不仅能有效带动印度就业,还能更好的助力印度制造走向国际市场。


环球网


这个印度给人的感觉就是“信口开河”


和蜜汁自信!所谓“印度制造”已经喊了20多年了,仍然没有啥起色,基本上都是印度政客的口号罢了!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7.2%(不是全年)为世界经济大国当中增长最快的,但是去年中国出口了2.12万亿美元的商品!而印度出口了2993亿美元的商品,并且印度这些出口当中,初级产品占了45%以上…这种巨大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差距不是印度短时间内可以赶得上的。联想在印度生产基地,这类企业在印度实在是太少了!

印度的工业底子并不差,并且他们到国际市场购买所需的工业设备,基本上是不受太大限制的。并且同为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印度18-25周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约有2.2亿之多!可以为“印度制造”提供人力资源。

但是,这些人口存在许多年了,就是没有为印度进入工业化提供什么帮助,反而整体无所事事的待着!那么印度怎么不去利用这些人力资源?这个问题还是印度教育水平太低了!他们仍然没有施行6年制义务教育!6年教育(小学)是工业人口的最低标准!要想进入工业化对于人来说最基本的三个条件是:工作愿望、工作技能、工作纪律。现代工业企业都是流水线生产,没文化不要说一张图纸,连一张“厂规”、一张生产流程都看不懂怎么去工作?
这张印度卢比100面额的钞票上有十余种印度的官方语言,如果看懂其中一种在印度就不是“文盲”


了!就这样的文化标准进入到现代工厂不是“扯淡”吗?所以,印度要想进入“印度制造”首先遇到和要解决的就是 教育问题!

第二,还是上面那张钞票的问题,印度是民族众多的国家,据说有各种种族和“信众”300多个,并且语言也有100多种。其中会英语的不到3亿人…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印度的组织生产能力,对于不会英语的人怎么可能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上千人的一个中型企业需要最少十几种语言进行交流…这种事情在其他工业先进国家简直“闻所未闻”!交流障碍是现代企业的大忌,对于管理是极度有害的,但是对于印度来说这种障碍是先天性的…怎样解决这个事情印度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三,就是行政问题,历史上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非真正的有行政管理国家,是英国人进来以后用刺刀将“大小土邦”捏合在一起才形成现在的印度。而47年印度建国以后,中央政府的权利并不大,权利大的是“地方邦的长官”,这些人大部分祖辈上就是该地的贵族甚至“土王”,自己管理自己这块地儿“得心应手”(剥削、腐败…啥的)对于中央政府的政令大部分是有抵触情绪的…中央和地方不合,政令不通,也就不能实现“全国经济一盘棋”战略思想!当今世界就是整体的国家间竞争,一个国家稀碎化,怎么拧成一股绳?所以,印度要想稳步前进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革命!因为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有战斗力和执行力。
轻描淡写的说了几点印度发展遇到的重大绊脚石,其实印度这类绊脚石极多!总之,印度需要在国家硬件和软件上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否则什么“印度制造”根本就是空谈。


皇家橡树1972


印度得益于同西方各国和俄罗斯的良好关糸,什么都能买到,所以以前印度并不太重视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近些年,随着中国工业的崛起,印度感受到了压力,也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囗号,也想减少进囗,尽力依靠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制造武器装备。

现实是,印度的想法显然 有些好高骛远,这些年印度虽然在航天,导弹等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但都不算是先进技术,一辆″阿琼"坦克从研制到装备部队用了近三十年时间,一款光辉战机也差不多三十年时间,国产航母2013年就下水了,至今还是一堆废铁在水里泡着,这些都己经显示出印度并不俱备"印度制造"的能力,而在坦克,飞机,航母制造的过程中,印度展现出来的是印度人致命的 懒散.拖沓和没有进取心。

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必须从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起,从低端到高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管理和制造能力体糸。
印度也不例外,印度要想实现″印度制造"必须经历整个过程,印度人若不改变懒散,拖沓的毛病,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从低端做起建立起整套的工业制造体糸,那么″印度制造"的梦,印度永远也不会实现。


北方有水1


纵观过去的历史,在这条路上走的大多是东南亚的国家,亚洲四小龙是通过这条路发家的,而中国也是通过这条路发家的。亚洲四小龙通过承接欧美的淘汰产能,然后产业升级,坐上了高端制造的椅子;而中国是接受全世界发达国家的落后产能,然后整合起来,产业升级。印度也想这样做,但是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时机已过不再有,再回首,已是黄昏

1)随着自动化进程的加速,印度的人口将无法发挥中国过去的优势;

2)印度国内没有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是和印度的政治、文化、结构相关的;

3)印度的周边环境不够稳定;

4)印度面临着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的竞争,这些国家离中国更近,在文化上更接近中国,国内政治更为一致,在承接产业转上更具优势。同时,非洲现在也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

5)中国人口太多,产业对外转移的速度慢,可转移的产业也会少。

6)印度本身的人口密度过高,人均资源量少,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7)印度内在的社会矛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口固然是优势,但是没有知识的人口反而是负担。

不过,印度巨大的人口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如果能够妥善处理,未来发展可期;

1)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巴基斯坦和中国改善关系,该蛰伏的时候蛰伏,弃权票多投一投,不要凡事都想出头;

2)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建立外贸区,创立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降低制造成本,光人力成本低没用,还需要运输成本、能源成本低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才能构建比较优势;印度的国土范围小,人口众多,所以,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更低;

3)加速社会变革,解放女性劳动力,提高女性地位,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

4)印度国内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没有彻底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很难群策群力,政治变革也是首当其冲的;

5)加速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包括统一税收、等其他各种措施;

总之,任重而道远,我们看看历史上,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一不拥有着相对权威的政府,政策的一致性、持续性都很高,比较看来,印度的路还很远。


以股易金


印度制造是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来的,上台后莫迪想向中国当年一样,通过改革开放来招商引资,利用印度十多亿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制造业。

莫迪上台后,莫迪治下的印度经济稳步上升和经济行势变好,2014年年月前,印度通货膨胀率为9%,经济增长约为5%,到2015年5月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5%。经济增长为7%。印度的直接投资相比前年提高了40%,外汇储备增长14%,达到了3200亿美元,此外,印度过去10%%项目处于停工,莫迪上台一年后仅为6%。

印度制造被定义为以对外开放,自由化丶市场化为指导思想,旨在推动印度制造业快速增长的经济计划,首批行业包括汽车,航空,化工,国防军工,电子设备,制药等25大产业。

印度国内的贪腐严重,种族歧视严重,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不够,基本设施十分落后。国内的各种技术人才,各种行业完全没有基础。而培养人才,技术人员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我国拥有的技术人才体系从建国开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都人,哪怕不精,但至于会,别国来找资至少可以很快投入生产,而印度很多行业一点基础都没有。要想成功改革就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恒定的政策稳定性,印废要在这方面做出成绩不易。

我觉得印度的软件外包行业有前途,但前涂有限,不发展自己的软件公司不行,只能挣些辛苦钱,为硅谷打工。制药业因为印度没有专利,所以印度山寨了其它药业集团的配方生产用药,但只能在印度本国所用,不能出口换取外汇,大部分国家有专利保护,让印度自己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药在短期内看不到这种可能。


墨天工


印度的发起的制造运动能走多远?要想成功,该如何改革?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种族制度全部废除,不管事穆迪还是,其他班的印度国内废除了制度,以后,然后再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改善民生,还有大力改革经济,而且还要把富人的土地全部平等的分给穷苦的人,这才是印度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