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本文节选于卢忠光所著长篇报告文学《莞商传奇》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1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莞商上演过许多精彩好戏

都与沿海这个地理位置有关

东莞在中国的版图上,究竟占有一个什么位置?任何对地理稍有印象的人,都会回答:它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市。答案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所包涵的人文内容,却丰富多彩。莞商姓莞,“莞”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南海边上东莞这个地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莞商上演过许多精彩好戏,都与沿海这个地理位置有关。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奇,在苍茫的历史天空之中,总有一颗属于它的荣耀星辰。东莞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上,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但却濒临南海,这样的地理位置,秉承天地造化的旨意,蕴藏了难以言表的玄机,使得许多轰轰烈烈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在此处发生。

海洋文明兴起之前,中国在近两三千年内,经历过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两个伟大的文明时代。黄河文化从西周走到秦、汉,趋于饱和,然后走下坡路;唐、宋时代,长江文化崛起,走到北宋晚期,达至顶峰,然后又趋于饱和,经蒙元铁骑的摧残,逐渐走下坡路。到明、清两朝,随着世界海洋文明的兴起,中国的文化重心,亦移至珠江流域,而形成第三个文化高峰——珠江文化。

从中国范围内看,这是一个经济、文化南移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看,则是与海洋文明互相靠拢,互相呼应的过程。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辨;内在的逻辑性,因果分明。

大河文明的本质是农业文明,而海洋文明的兴起,则意味着商业文明的出现。岭南的地理环境,具有这样的特点:在黄河文化时代,它是全中国最边远、最蛮瘴的地区;而在海洋文明时代,它却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最前沿。

海洋很辽阔,而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东莞和莞商的生命力,来自一望无际的碧蓝海洋。无涯的大海,开阔了他们的胸襟,变幻的大海,灵活了他们的头脑。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2

书写海上丝路的历史

如果没有东莞商人这浓墨重彩的一章

将是残缺不全的

两千多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不曾中断,尤其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无数的西方商船,从穿鼻洋进入虎门水道,经狮子洋到达广州进行贸易。如果说广州昔日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誉,那么东莞就扼守着这个宝库的大门和黄金通道。

如果先秦时代番禺和海外已有贸易来往,那么谁比天天望海的东莞人更占有地利之便呢?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招募水手、人夫,组成庞大的官方贸易船队,携带黄金、杂缯(丝绸)等商品,从番禺、徐闻、合浦等多个始发港出发,扬帆挂席,逐浪随波,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当时的船队已可到达都元国(今越南南圻一带)、邑卢没国(今泰国华富里)、黄支国(今印度东岸)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等地港口,与埃及、大秦(东罗马帝国)和希腊商人进行交易。

尽管迄今还没有确切的史料证实,当年为打通海上丝路,应征加入贸易船队的本地人当中,有多少来自东莞,但可以肯定,喝海水长大的东莞人,和大海打了五千年交道,对于自家门口的贸易,他们不上谁上?他们不行谁行?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3

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莞商的开拓之功不可磨灭

在《史记》里有一个故事,当年南越王用枸酱宴请汉朝钦使唐蒙,唐蒙尝后觉得滋味无穷,连忙追问枸酱的来历,南越人说是从牂柯来的。唐蒙回到长安,仍惦记着美味的枸酱,向四川商人打听。川商告诉他,只有蜀国出产枸酱,是我们卖给夜郎国的,然后从牂柯江顺流而下,直抵番禺城下。

蜀人为什么不把枸酱卖给秦岭北边的长安,长安不是离四川更近吗?为什么要由夜郎辗转万里运到南越番禺?这不是舍近求远,徒增运输成本吗?唯一的解释是:卖到番禺可以赚取更多。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理由呢?

商人都是算盘珠上不饶人的,利析秋毫,绝不肯做赔本买卖。这说明当时番禺(当然也包括了现在的东莞)的市场大,出价高,即使算上运输费,还是比卖到长安好赚。那么问题来了,枸酱又不是专供南越王的,以番禺一隅,人口绝对比不过长安,为什么会对枸酱有这么大的需求?难道岭南人真的是钱多人傻,被四川商人坑了?

当然不是。最大的可能倒是番禺商人又把枸酱转卖他处甚至海外,以赚取更高的差价。

如果是,这些人的生意头脑果真厉害。

人们常说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在汉武帝之前,从番禺出发的海上丝路肯定早已存在了,汉武帝之所以下决心开辟海上丝路,显然是受到了原有海上丝路的启发,他想把这条丝路也纳入朝廷掌控之中。无论是西域的陆上丝路,还是广东的海上丝路,发明权都在民间,都是民间商人打头阵的。汉代以后,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莞商的开拓之功,不可磨灭。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4

东莞“靖康海市亡人趁”的俗话流传久远

反映了当地商业传统的悠久与的繁盛

在旧的“东莞八景”中,有一景叫“靖康海市”。相传在东莞龙穴洲一带海面,经常出现奇幻缥缈的海市场景。据清代的《东莞县志》描述:“当晦夜海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楼台、城堞、人物、车马尽现;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裁锦、数钱、量米之声,至晓方止。”每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必见,俨然一个繁华的商业闹市。老人们都说,如果在“靖康海市”中出现仓库的景象,那就是丰年之兆,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即将到来。

虽然“靖康海市”如今已不复再现,但我们不妨想象一番,这个热闹的景象,到底反映了什么?当然不是耕耨农作之事,而是一个繁华的圩市,卖珍珠的、卖米的、卖布的,成行成市,人如潮涌,买卖两旺。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哪能当真用于考证历史?但莞人却振振有词地反驳:海市蜃楼,就是一种不同密度的空气或是当时东莞盐场上方的水蒸汽在阳光中的折射反映。如果世上没有此景,何来折射?再说,为何别的海市蜃楼没有声音,唯独“靖康海市”的喧哗之声,却清晰可闻?

莞人相信,世上必有此景,又或是那些去世了的商人魂魄,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忘做生意。东莞有一句“靖康海市亡人趁”的俗话,流传久远,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地商业传统的悠久与商业活动的繁盛。

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这个奇景究竟存在了多久?三百年?还是五百年?上千年?谁也说不清楚,但有文字记载,至少北宋时代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它就已经存在了。苏东坡还慕名前往观看,在海边枯等许久,海市也没出现,失望之余,题诗焚化,以告那些莞商的“亡灵”。就在他焚诗之际,仿佛受到他诚意的打动,海面突然浮现出楼台人马之形,喧嚣来往,络绎不绝。苏东坡兴奋不已,再次赋诗纪之。可惜原诗已散失不存。推算起来,苏东坡被贬岭南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这时的“靖康海市”已经名闻遐迩,成为当地一景,可知其存在断非一时。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5

莞商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

兴旺于明、清,发展于民国

崛起于当代

再说莞商形成于唐朝。这个论断,一则是因为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岭南各地商业发达,莞商的形成,乃水到渠成;二则因为东莞地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才正式被命名为东莞,在这之前,东莞地虽然早在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已立县,但那时的名字一直叫“宝安”,隶属于东官郡,后又改为东莞郡。莞商作为一个带地域标签的群体,当然是有了东莞,才会有莞商,其起源于唐又是顺理成章之事。《东莞县志》更是记载:“莞自唐宋以来……商能致远。”

如果把《史记》《汉书》《东莞县志》的记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靖康海市”的传说、唐朝东莞的更名等对照阅读,就好像一幅描画珠三角商业历史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缤纷精彩,充满活力。

因此,所谓莞商是起始于宋、元的说法,显见是站不住脚了。那么,之前的莞商历史沿革的说法便要这样改写了:莞商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兴旺于明、清,发展于民国,崛起于当代。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 插图为东莞风光。摄影:卢 政 )

卢忠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原广州军区《战士报》驻军区联勤部记者站记者,现任职于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及报刊管理等工作。出版有《新兵连》《杨学思》《头版头条》等专著,长篇报告文学《莞商传奇》《生猛粤商》即将出版。

莞商传奇|东莞的商业起源于秦朝,形成于唐朝,你认同吗?

东莞日报(dgrb22008278)

这里是东莞日报官方公众平台,你不仅可以抢看本土主流资讯、权威公告,还可以紧贴政经脉搏、时代风向。总之一句话:影响你工作生活的那些人那些事,这里应有尽有。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报料/投诉/沟通/合作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