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在深山区的毛堂乡,有这样一对老师夫妇:

他们身患疾病需要关爱,却把爱心播撒给学生;

他们自身经济不宽裕,却尽力去接济困难学子;

他们工作异常繁忙,却利用节假日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爱心。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俩一直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所教的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注重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任教二十多年来,他们一直用实际行动彰显师爱之德,用真情播撒师爱之光。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们,就是毛堂乡初级中学的华红旗老师和朱洋老师。

作为班主任的他们,总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用心呵护,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在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样样关心。学生生病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带学生看病,并亲自为学生煎药;女生生理期时,朱老师为她们讲述卫生知识;学生经济困难时,他们慷慨解囊给学生生活费,还热心为他们买衣服,买学习用品……这些年来,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为学生花去了多少钱!这对朴实的农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无尽的爱心和满腔的热情诠释着崇高的师爱。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们用师爱抚慰着单亲孩子受伤的心灵。对于单亲孩子来说,华老师和朱老师不仅是可敬的老师,更像是可亲的父母。李帅同学因父母离异从临乡转入朱老师的班级,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迫于生计无法照看他,一到星期天李帅就忧心忡忡,无处可去。朱老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和丈夫商量让李帅星期天就住在她家。从2009年起他们就开始承担起照顾李帅衣、食、住、行的所有责任。正是在两位老师的悉心关爱下,2011年中考李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淅川县一高奥赛班。之后由于家庭搬迁至社旗,父亲更是无法照看李帅。上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华老师和朱老师又是每星期风雨无阻的去县城为李帅做可口的饭菜,为他洗换洗的衣服,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从初一到高三,六年来他们始终对李帅如父母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给他买衣服,和他沟通交流思想,对他各方面严格要求。正是在他们的严管厚爱下,2014年高考李帅又以617分的高分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成绩揭晓后李帅父子都激动地哭了。李帅曾红着眼圈对朱老师的女儿说:”感谢上天让我成为你爸妈的学生,感谢你爸妈对我的大恩大德,要不是有他们我现在说不定早已成为一个流浪儿了!”可以说,正是因为华老师朱老师对他无私的关爱,才改变了李帅这个单亲孩子的命运。还有龚旭阳、张强、周江涛等一大批单亲孩子,他们同李帅一样无一不享受到华老师和朱老师给予的莫大帮助。

他们用师爱温暖着患病孩子孤独的心灵。对于患病的学生,华老师和朱老师同样倾注了满腔爱心,用最朴实的行动给予温暖和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患白血病的肖凯同学曾是朱老师2007年所教的七年级学生,朱老师在得知他病情后,为了给他补充营养,此后的每天早晨他们都会给肖凯煮鸡蛋,一坚持就是三年,直他初中毕业。三年里,近千个早晨,近千枚鸡蛋,是他们关爱学生的真实写照。正是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肖凯顺利考上高中,如今已在上大学。去年暑假,肖凯来学校看望这两位老师并动情的说道“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您们,来生也不会忘记”。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们用师爱照亮孩子自卑的心灵。学生张娟家住毛堂乡偏远的石门观村,母亲是哑巴,父亲患有精神病。家境贫穷,无依无靠。已上中学的她还没户口。朱老师在去年暑假知道她这一情况后,第二天就和华老师一起翻山越岭跑到张娟家了解情况。当她看到这家的实际情况后,华老师和朱老师就决定帮张娟办理户口。办户口最重要的是做DNA亲子鉴定,鉴定费需二千三百五十元,这对于张娟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华老师和朱老师毫不犹豫的自掏腰包,在妇幼保健院医生的联系下,朱老师领着她们母女去楚都医院采血样标本,委托郑州一家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DNA亲子鉴定。半月后DNA结果出来了,其他相关材料也准备好了,只等上户口了。当派出所打电话告诉她户口办好时,朱老师如释重负的说“我们往返石门观、县城、派出所,这十几趟腿总算没白跑,终于了却了我们一桩心事。”张娟知道户口的事已办妥时,感动的抱着朱老师哭了。她说她还有可依靠的人,还有关心她的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张娟性格内向,也很自卑。为了改变这个女孩,从去年开始华老师和朱老师又让张娟每天到他们家去吃晚饭,以便和她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沟通。正是在这两位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张娟在性格上变的开朗了,活泼了。成绩也由原来的一百多名进步到如今的三四十名。看到张娟的进步,华老师和朱老师都非常开心,他们还对张娟承诺,一直会尽最大努力帮她到大学毕业。做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做到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两位老师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啊!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们用师爱影响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华老师和朱老师都会带上女儿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洗头、洗脚、剪指甲、整理房间等。并且会买一些面包、牛奶等营养品分发给老人们。每当这时便是那些孤寡老人们最激动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去的次数多了,学生们知道了这件事后,跟着她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学生们利用节假日自发的去敬老院服务成为敬老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老师夫妇总是用自身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学生。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他们用行动演绎着平凡中的不平凡。华老师和朱老师的心中总是装满了他人,却唯独没有他们自己。朱老师常年身体不好,尤其是肝病一直困扰着她,每月的医药费需一千四百多元。定期还要去中心医院为婆婆化疗,还要给已上高中的女儿凑生活费。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境,中心校领导在确定励耕计划指标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老师,当桂主任把这个喜讯告诉朱老师时,朱老师却婉言谢了,她说:“还是给我校的全宇洋老师吧,她做心脏手术一次性花了好几万,而我毕竟每次花的少,他们或许比我更需要这笔钱。”朱老师总能用她的善良感动着我们。她从未因身体原因耽搁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家境原因停止过帮助他人,朱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敬业、有爱心的老师。华老师也是如此,2017年冬,连下两场大雪,天寒地冻。路面结冰,华老师在家访的路上不慎摔倒,造成右脚骨折,需要卧床休息。但他却放心不下学生,立马召集本班老师开会,精心安排班务。他虽不能每天亲自去教室,可堂堂询问科任老师学生的情况。今年开春,华老师伤后不足一月,右脚仍然不能着地,按理应该请假,但他转念一想,九年级马上要中考,个人伤病事小,学生前途事大。于是,华老师每天就架着双拐,准时到教研组办公,到教室督查学生。上课时一手拄拐,一手拿书,一节课下来,膝盖以下全麻木了,整个脚都肿了起来,下班立马擦药水消肿。即便是这样,他却不曾落下学生一节课。架着双拐的华老师成为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尤其是在九年级体育加试备战阶段,他天天拄着双拐,坚持到运动场监督学生训练。正是在华老师的精神感召下,学生们个个规范操作,认真训练。最终他班学生在今年的体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对教师夫妇在毛堂深山,一呆就是几十年,真不愧为师德标兵


这对普通教师夫妻几十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把工作和爱心完美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领导、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俩曾获得“南阳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南阳市文明教师“南阳市优秀班主任、” “淅川县优秀教师” “淅川县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爱是最美的语言,爱是最美的花朵,播撒爱的育花人是最美的人。华老师和朱老师就是这样一对最美的德育教育探索者,最美的播撒爱心的乡村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