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精神扶貧強內力、增動力、挖潛力

奉節縣積極探索精神扶貧,引導困難群眾正確看待貧困,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鬥志,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全面激發。

一、強化宣傳樹典型,形成自己干政府幫的氛圍

一是以身邊典型引領,增強自主脫貧意識。挖掘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編印出版200餘篇自主脫貧《扶貧故事-綻放三峽之巔》一書,發放到鄉村社,在村級廣播站輪流播放。編制駐村工作隊、失能人員、貧困戶的脫貧勵志故事,精心攝製以《感動的愛》為代表的3部扶貧微電影,利用影視城和送戲下鄉公開展映。廣大貧困群眾學身邊典型,做身邊典型,以身邊典型的先進事蹟為指引,奮力擺脫貧困,主動脫貧摘帽。朱衣鎮仙女村貧困戶吳漢成種植臍橙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今年初主動申請脫貧,帶動本村30戶貧困戶聯名遞交主動脫貧申請書,自願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太和鄉貧困戶李美容種植菸葉38畝,不但自家致富主動申請脫貧,還帶動本村3戶貧困戶擺脫貧困。目前,全縣共有2300餘戶貧困戶主動提出脫貧申請。

二是以兩回兩講兩解,增強脫貧致富信心。廣泛開展"兩回兩講兩解"活動,組織全縣幹部回老家、回原工作過的單位,為貧困群眾講政策,讓貧困群眾知其然、明其理;為貧困群眾講變化,讓貧困群眾曉發展、懂感恩、知奮進;為貧困群眾解民怨,讓群眾訴說、讓群眾知曉、讓群眾明白;為貧困群眾解難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開展"一張親情照、一份意見表、一次村黨課、一場院壩會、一個遺留問題、一件民生實事"六個一活動,共照3000餘張鄉親照,走訪收集12萬餘人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共計5.8萬條,上黨課1000餘場,召開院壩會1200場次,解答處理的難點和熱點遺留問題共計5138件,辦結率達98%,落實民生項目587個。龍橋鄉陽壩村以開展"兩回兩講兩解"活動為抓手,建立帶頭脫貧"光榮榜"和積極上進"貧困榜",定期公佈已脫貧戶、發展產業戶、懶惰怠業戶。通過"正反"兩面激勵,貧困群眾懶惰痼疾得到根治,脫貧致富信心倍增。

三是宣講十九大精神,促進心齊氣順勁足。縣委書記親自到機關、社區、院壩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駐鄉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深入開展大走訪和回頭看行動,進村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聽取群眾的訴求和呼聲,共召開院壩會、社員會、家庭會3268場次,收集、辦理群眾熱點難點問題256個。土地承包權繼續延續三十年,貧困群眾吃了顆定心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富裕生活不再遙遠。安坪鎮三沱村60戶貧困戶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積極組建和加入臍橙專業服務隊,提供農村專業化服務獲取收益,並適應新形勢,從事臍橙網絡銷售,預計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十九大精神的感召,貧困群眾思發展、想發展、謀發展意願十分強烈,對今後的幸福生活信心十足,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加,廣大貧困戶"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

二、精準幫扶鼓幹勁,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創業激情

一是產業引導,增強發展活力。建立以臍橙、油橄欖、中藥材等為主導產業的"4+3+X"特色產業支持體系,為每戶貧困戶落實2000元到戶資金髮展特色產業,推動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業,實現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100%,激發全縣80%以上近2.7萬戶貧困戶主動投身於特色產業發展。今年以來,新發展臍橙2萬畝、油橄欖4萬畝、中藥材2.97萬畝、小水果4.6萬畝、蔬菜1萬畝、山羊12萬隻,完成菸葉種植2.88萬畝。公平鎮鼓鑼村築巢引鳳謀發展,引進文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生態循環農業,融合發展以生態觀光、休閒度假、體驗採摘為主的鄉村旅遊,採取"公司+貧困戶"帶動模式,94戶貧困戶主動參與公司循環產業鏈,實現穩定脫貧致富。永樂鎮長凼村"鄉罈子"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大棚大力發展食用菌,並設立脫貧股、敬老股、助學股和發展股,引導17戶貧困戶以土地、勞力等資源入股,共享利益分紅;引導6戶貧困戶大膽承包大棚等設施,自己發展食用菌產業,由合作社負責保底收購;引導11名貧困戶常年到基地務工,實現11戶貧困戶在家門口穩定就業脫貧。

二是金融扶持,激發創業動力。創新制度設計、服務流程、帶動模式和風險防範機制,組建376個項目調查管理團隊,全程負責貸前、貸中、貸後金融扶貧貸款的入戶調查、項目規劃、項目實施、創業指導和技術培訓,為9411戶貧困戶發放小額款4.5億元。馮坪鄉百福村20戶貧困戶,主動申請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共100萬元,入股集體經濟發展200畝貝母,除享受政府投入部分6%的保底分紅外,可另享金融扶貧資金投入部分4.75%的保底分紅,實現戶均年增收3350元。龍橋鄉陽壩村貧困戶劉學煉抓住金融扶貧政策的有利契機,積極申請貸款5萬元,開辦"何客農家樂",僅2個月創收達2萬多元,在擴大經營規模時,因資金不足,引導吸納本村2戶貧困戶各申請5萬元貸款作為入股資金,每年以股金的6%予以保底分紅,同時在旺季對入股的貧困戶優先用工,帶動年戶均增收1萬元。

三是政策落實,挖掘致富潛力。建立1+18政策體系,對所有安排到村、到戶、到人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產業、金融扶貧等政策及其他惠民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實現精準幫扶,找準致貧原因,因戶因人施策,確保政策落實到戶到人。為提高扶貧政策的知曉率,以駐村工作隊為紐帶,組建376個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小組,進村入戶開展"大下訪、大對接"活動,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家庭會等,充分利用宣傳櫥窗、公示牆、LED顯示屏、廣播"村村響"、編印口袋書等載體,不斷擴大扶貧政策的覆蓋面。扶貧政策的精準對接和精準滴灌,讓貧困群眾知曉政策、熟悉政策、運用政策,發揮政策"槓桿、撬動、疊加"效應,致富潛力得到全面挖掘。汾河鎮花櫟村52歲貧困戶邢弟學,身患敗血症,肢體二級殘疾,與77歲高齡的母親相依為命,長年靠政府救濟度日,存在缺資金、無勞動力、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在"幹部+產業+金融+兜底"等"組合拳"的幫扶下,邢弟學主動發展山羊產業,養殖山羊規模現已達到77只,預計年底將達100只,產值超10萬元。輪椅上的牧羊倌邢弟學,身殘志堅,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三、扶智扶志抓結合,切實增強脫貧光榮內生動力

一是強化教育培訓,增強擺脫貧困的積極性。廣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掌握1-2個增收致富技能,變"體力型"勞動力為"技術型"勞動力,以需定培生態特色種養殖、建築務工、家政服務、公益性崗位等實用技術10157人次,培訓210名電商扶貧創業人員。深化"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輻射30%以上的貧困人口,激發1.7萬餘戶貧困戶利用所學技術發展產業和務工就業,實現2017年底穩定脫貧,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培訓,讓貧困群眾的致富能力得到提升,主動擺脫貧困的積極性得到增強。與淘寶大學聯合,平安鄉對12個村本土人才和13名電商創業者進行專題培訓,已有11人承擔村級電商平臺運營。全面開展居家康養、環境衛生、尊老護幼等各類培訓32班次,貧困群眾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二是深化道德文化,增強和諧發展的主動性。挖掘 "奉公守節"、"忠孝仁義"等奉節本土文化,梳理姓氏家風家訓,傳承鄉賢文化,促進和諧發展。在全縣新建3所貧困家庭失能人員集中供養中心,集中供養殘疾、智障貧困人員460人,釋放700餘個貧困家庭勞動力,激發460個家庭依靠自身努力擺脫貧困。平安鄉以黨員幹部"爭致富、爭模範、比思想、比貢獻"等活動為抓手,開展孤殘、大病、重病老人居家康養、留守兒童照顧一對一"獻愛心"、建設"1+19"流動養老服務站,配套"三室一堂",解決1200餘名老人居住分散、出行困難和親情關愛問題。陽壩村開設道德大講堂58餘次,將傳統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加入其中,設立看道德短片、講道德故事、做互動交流三個環節,增設不文明行為曝光臺,樹立反面典型,讓不文明行為"知醜而退",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增強和睦共處、和諧發展、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凝聚力。

三是崇尚共建共治,增強建好家園的迫切性。以"清潔家園"為"基石",開展"清潔庭院、清潔田園、清潔水源"行動,治理畜禽養殖場183家,關閉禁限養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70家,完成7000畝農田面源汙染治理,建成21座鄉鎮汙水處理廠。以"和諧鄰里"為"鑰匙",大力營造"和諧鄰里"氛圍,開展"和諧鄰里·崇德向善"潤化環境建設行動,在人口聚集地建設特色鮮明的"好人牆"430處。以"美麗鄉村"為"旗幟",推行院壩房屋"六整齊"、村容村貌"六統一"的美麗鄉村標準,開展10個美麗村莊試點。以"村民自治"為"紐帶",修訂和完善275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全縣培育"臍橙、蔬菜、菸葉、油橄欖、電商"等村級協會765個,建成村級紅白喜事、鄉村管理、基礎設施維護、清潔家園、和諧鄰里等"五大理事會"376個。制止"黃賭毒"和"無事酒"6000餘次。通過構建"美麗家園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積極建設美好家園的迫切願望全面激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