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寧靜的清晨不時傳來小販的陣陣吆喝聲,行走急促的人們開始了一天的上班生涯。

街邊一角,是一家麵館,老闆已是中年,身材微微發福,略顯得有些笨拙,但並不影響他的手藝,恰恰相反經過了歲月的打磨,二三十年的做面歷程已經深入骨髓,略顯隨意也能做的最好,在這清晨的八點半客人已經換了好幾波了。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腰花鍋蓋面和餚肉

“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鍋裡煮鍋蓋”,講的是江南的小城鎮江。在這個經濟不算髮達的小城中,恰恰保留了老鎮江的味道,香醋一直遵循古法釀造,不像山西老陳醋最求的酸味,也不似永春老醋追求極致的香氣,老鎮江的醋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愈存愈醇,醋之榜首名副其實。清晨的老鎮江人常常泡一壺濃茶,以餚肉作為早上的早點,所以才有了餚肉不當菜的典故,餚肉也叫水晶餚蹄,古代是皇宮裡的佳餚,近代是國宴上的精品,既有悠久的歷史也有數不清的榮耀。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香醋餚肉

來鎮江已求學三年有餘,最鍾愛的還是那小街道上一家家不起眼的小麵店,在這些尋常小店中,常常會發現驚喜,並收穫心滿意足的口味,小店純樸不被商業化的氣息所侵擾,杵在這裡自然也會感到久違的寧靜。

“酒香不怕巷子深”沒有廣告宣傳,沒有喧囂侵擾,每天也會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像是聞到了某種味道,小店有悠久的歷史,有歲月的沉澱,店裡有醋香的浸染,完整的保留了記憶中的味道。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鍋蓋面

關於鎮江鍋蓋面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傳說以前鎮江有一對夫妻,丈夫呢老是有病,胃口不好。妻子給他下麵條吃,不是嫌太硬,就是嫌太爛。有一次,妻子在煮麵時,不小心將湯罐蓋子碰到鍋裡面去,誰知,丈夫吃了這碗麵爽口適味。以後,妻子天天給丈夫燒鍋蓋面吃,從此,“鍋蓋面”在鎮江便傳開了,成了遠近聞名的風味小吃,而鎮江鍋蓋面做法也相對簡單易懂:面與水的充分交融,水溶於面,形成麵糰,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薄刀細細切斷,切好的麵條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然後取出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食用。鍋蓋面的特點是軟硬恰當,不失勁道,老少皆宜。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鍋蓋面做法

北方人鍾愛麵食,記得剛來鎮江求學時久聞鎮江特色,一下車便直奔麵館,特意點了一份餚肉鍋蓋面,鍋蓋面的細嫩勁道,撒上一層蔥花,配上一小碟餚肉,加入少許香醋,蔥花和麵條的交襯,餚肉的晶瑩剔透,醋的醇香,顏色味道交相輝映,讓我忘記了旅途的疲累,一陣囫圇吞下,結果卻不太滿意,才發現原來是吃的太快了。而食物則需要細細的去品味。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餚肉鍋蓋面

這三年一來,吃過的面已多到記不清楚,漸漸的很少有能引起自己驚豔的面了,才發現好東西是不能常吃不能多吃的,為了追尋心中的味道,會經常自己下麵條吃,甚至吃出了規律,如早粥中飯晚面。在學習之餘不斷的出去遊山玩水,獵奇新事,也承受到了金錢與時間上的壓力,俗話說窮到吃麵也不過如此。麵條製作簡單,節省時間也能節約製作的成本,經濟實惠不過如是。

一碗麵,數十年,屬於老鎮江人的記憶!


自制麵條

生於斯,長於斯,更應記住這裡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