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不只是军人的浴血奋战,还有民众的不懈支持。物资极度缺乏的战争年代,八路军生存下去都极其困难,几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能吃顿饱饭也成为当时极大的奢望。由于敌众我寡且装备极差的战略形势,八路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经常东奔西跑,更换驻地。根本没有什么后勤供给保障,即使各游击队之间专递命令也要耗费时日,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胜利,与百姓作为坚决支持的后盾是密不可分的。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相信许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八路军行军到某个村子时,会向老百姓借一些钱或一些物资,当然不会白白的借,会打下借条,等到日后偿还,电视机机前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是忽悠人的,那么你绝对想错了,借了东西要还,这没有疑问,八路军更没得说。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情,八路军还了过期40年前的欠条。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很快陷入内战。一支由谢华率领的八路军部队驻扎在西安蓝田县葛牌镇大梨园村,部队2000余人,正在与敌人拼杀纠缠。敌军装备精良,后勤保障供给充足,而八路军装备落后、供给缺乏,全军仍然在衣食困苦的局面下坚守,依然存在赤脚行军,野草充饥的情况,即使有着顽强的意志,寒冷天气下部队士兵也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万般无奈的连长何阳在请示上级后,向当地百姓借粮借衣,但勒令必须写下欠条。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欠条的内容是:“今借到陈鸿清法币壹佰万元,麻鞋伍拾双,布陆拾斤,棉花壹佰贰拾斤。”这笔账就这么赊下了。当时部队团长王惠平特别交代,告诉陈鸿清如果着急用钱可以拿着借条去延安拿钱。陈鸿清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并不怎么缺钱,一直没有去取。等到战争结束以后,何阳为国捐躯了,而陈鸿清也去世了。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40年后,陈鸿清儿子对祖屋进行翻新重建时,从昏暗的墙缝中发现一张破旧不堪的纸条,经过仔细辨认就是当年八路军给父亲写下的欠条。然而陈开基知道是借条后,心情既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此时陈开基家中已经不算富裕,翻修祖屋几乎已经花光所有积蓄,正是缺钱并且既然是借据,理应有借有还;忧虑的是借据已经是40年前写下的,借还双方当事人早已物是人非,根本不知向谁索要借款。虽然心中忧虑,但陈开基还是尝试将此事向当地政府反映,经县委多次考查研究确认借条属实,并转交统战部落实。统战部组织经济学家,依据40年前物价及1985年物价对借条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认定为实际价值为8500元后,一次性兑现给陈开基。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看到这肯定很多人觉得还款太少了,当时的8000元已经是天价了,并且按照当时外汇价,100万法币可以兑换不到3000人民币,政府并没有少还钱,但这也是应得的,雪中送炭更有价值。
40年后的八路军欠条还有用?一张过期的欠条 彰显军人军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