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消費降級」了嗎

在各個行業都在瘋狂炒作“消費升級”概念時,2017年,一股反其道而行的“消費降級”潮流卻開始出現,並走進你我的生活。

大家好,這裡是聽到,可以聽的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消費降級”背後的故事。

有人說,2018年是“消費降級”的一年。您用過網易嚴選、名創優品、拼多多嗎?在這些近期遍地開花的商家的背後,都有“消費降級”的影子。

這一輪“消費降級”並不等同於簡單的價格下跌、生活品質下降,更多地是指在功能相同或相差很小的情況下,有便宜的就不買貴的;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不去為沒有實用意義的溢價買單。

簡單說來,就是不強調品牌附加值,轉而追求性價比!那麼人們為什麼要“降級消費”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首先,比起趕時髦、炫耀,“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正在成為國人消費新選擇。

知乎有個問題很有意思,“2018年有哪些優秀的消費降級選擇?”答友們熱烈地推薦10元出頭的維生素E乳護膚品,分享用各種超市自有品牌來填補生活必需品的經驗,勸大家使用二手電子產品和房子車子。

他們既不被高昂的價格綁架,也不為商品的“品牌”“情懷”埋單,開始迴歸質量與實用。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蘋果的新品iPhone8發售後在國內市場遇冷,反倒是iPhone7的銷售迎來第二春。所以消費降級不是單純的勤儉節約,在商品價格上看似是“降級”,但也可以算是消費心態上的“升級”。

今天,你“消費降級”了嗎

二、 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次,商家開始用更低的價格滿足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需求,客觀上推進了“消費降級”落地。近年來,共享經濟與二手經濟爆炸式發展,打車軟件、共享單車、二手轉賣等APP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我們身邊不知什麼時候悄然出現了按小時計費的迷你健身房、“99元包月”的花店、可以只唱一首歌的移動唱吧……

不少賣場也主動加入“消費降級”的大軍,創建自有品牌,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簡化中間流程,讓消費者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商品。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廣告轟炸和洗腦恐怕不行了,消費者更信賴的,是其他消費者的推薦和口碑。

三、中產階層的無奈

此外,“消費降級”高歌直進的背後,也暗含著中產階層的無奈。不少城市新中產在承擔著高額房貸車貸的同時,還要揹負養娃、醫療和養老的負擔,“有資產但不寬裕”的特點明顯。縱然剁手之心不死,但錢包是誠實的。剛性支出對日常消費的抑制,讓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高性價比的商品。“消費降級”是理性消費,也是無奈之舉。

可見,雖然“消費降級”才剛見勢頭,但有成為消費潮流的趨勢,這一趨勢不是單純追求低價,而是更為理性和聰明的消費,至於這波“消費降級”將引起怎樣的“消費升級”,又會帶來哪些消費結構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