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提起北京來,人們第一想法就是那是一個古都,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是定都在北京的。遠的不說,元明清三代它都是都城。不過明朝後來的都城雖說是在北京,但是前期卻不是,是在南京,之所以牽都北京,全是因為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給他的兒子們封了地讓他們駐守一方。如果他的皇位是傳到他的大兒子手裡可能還好,誰想到他的大兒子朱標早早的就死了,他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但是朱元璋那些藩王兒子們顯然是不服他們的這個侄子的,當朱允炆開始削藩的時候,那些個叔叔們哪能容忍自己的榮華富貴被剝奪了。而朱棣本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有野心又有實力,接下來就是付諸於行動了。最後朱棣起兵南下,奪了皇位,自己當了皇帝。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朱棣當了皇帝以後,對當時的京城南京怎麼也喜歡不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的封地北京好,於是就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將京城遷回了北京。其實估計他當時還有一種想法,那就是給自己的子孫們留了一條後路,如果將來守不住北京,還能退守南京。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一些新鮮事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而當時的一個新鮮事,莫過於出了一個神童,叫彭印山,這個六歲的孩子當時的名氣已經很大了。而朱棣也對其產生了好奇心,派人將其接到了京都。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當時剛過了新年,正值十五,京城裡是非常熱鬧的。京城裡一派祥和熱鬧的景象,官員們也在放假,都在家陪親人,猜燈謎,看花燈,放焰火,總之節日的氣氛是非常濃的。這時候,朱棣也帶著大臣和彭印山去湊熱鬧了,而且朱棣也是有感而發,出了個對子,想著讓大臣們都對一對,圖個樂呵。

朱棣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大臣無人對出下聯,結果被6歲孩子對出


朱棣的上聯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可以說這對聯有著很深的寓意,也將大明朝的盛況說進去了。而大臣們還沒有想出下聯的時候,六歲的彭印山就已經有了下聯,而且還非常恭敬的給朱棣磕了頭稟明瞭自己有了下聯。朱棣就讓他說出了下聯,“君樂臣樂,永樂萬年”。永樂是年號,6歲的彭印山小小的年紀就把年號放到了對聯中,也是寓意深刻,對的朱棣是大喜。憑著這一副下聯,彭印山得了許多賞賜,並且他們家的賦稅徭役也被免了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