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完整保留了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300多间店铺。佗城作为前年古县,文化氛围厚重,人民安居乐业。逛走在古城基、越王井、孔庙、仙塔桥等古迹间,仿佛将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都经历了一番。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城位于广东省龙川县最南端,始于秦朝,原为龙川县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商业颇盛,至建国前夕,仍完整保留了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店铺约300多间。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

全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约43218人。佗城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毗邻东源县,距龙川县城、铁路编组站(广梅汕、京九铁路)仅8.5公里,河梅高速公路龙川西出口距镇区仅1.5公里,东江、205国道、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内经过;镇内17个行政村村道全部硬底化。佗城还是县城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镇。水产、水果、蔬菜为该镇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镇内龙眼种植已成规模,面积达8144亩,被称为“龙眼之乡”。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百岁街

百岁街是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又名百岁坊、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多。在不足500米的街道上有13个姓氏,鼎盛时期集中了10余间宗教族祠堂。据史籍记载,清末民初,佗城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每间一姓,现存有黄氏大宗祠、刘氏、曾氏、蔡氏、张氏、叶氏、吴氏宗祠等。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佗城的厚唐街,是佗城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之一,见证了佗城的辉煌历史。

正相塔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正相塔亦称开元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保护单位。宋代名相吴潜曾贬居塔下古寺,百姓为纪念他,而称为“正相塔”。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径8.2米,每边长4.5米,塔高32.5米。

西门古码头

佗城西门古码头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当地最主要的水土交通枢纽。据史载,佗城西门码头从宋朝至清朝中叶一直热闹繁忙,后因护城河淤塞和陆上交通日渐发达二功能衰退。

骆屋

骆家府第,位于佗城北角,建于明朝初年,砖石结构,造工精致,规模宏大。”整个府第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屋高9米,九厅十八井,40余间卧室,左侧还有一方2000多平方米的水塘。司马第东面,仍保留着长约百米的老围墙,一段为明时所建,一段为清时所建,均是三合土夯成的高墙,至今仍非常结实。北面屋子紧临水塘,廊檐飞角,老远望去好不气派。院门从东入,正门墙皮班驳,多有脱落,石头门框上有块石匾,刻“司马第”三字。右手边整面墙上画了一副反苏修的半身人物画,看起来表情滑稽。

南越王庙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南越王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盖淼是现存纪念奉祀龙川首任县令、南越王赵佗的唯一建筑,曾作多次修葺,现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建筑,中间为长方形砖铺天井,四边为花岗岩石石井栏。属清代岭南建筑风格艺术风格,朴实端庄。

天后宫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天后宫是民间供奉天后娘娘(妈祖)的坛庙,佗城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原建筑已毁,2005年重建。纤维三进正屋,占地面积465平方米。

龙川商会

商会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主体为中西合璧的硬山顶三层楼房,该楼系清朝年间当地商人为“联络各方信息,共谋求存之道”而建造,是旧时龙川商业联合成员聚集的场所。

明代城墙

佗城还现存有一段明代的城墙,其遗址位于龙川商会附近。

南山古寺

中外网红齐叹河源

古语:寒山晨钟;南山暮鼓。龙川南山古寺与姑苏寒山古寺两大奇观享誉并称,成为百越大地的两颗明珠。南山古寺坐落于古循州府(今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乃先秦南越王赵佗勃兴之地)。地处东江之畔,南山之麓,依山傍水,山川秀丽,南山主峰如莲座,四周辅山层叠,犹如莲瓣,朝笏之势,可谓形胜奇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