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可能完全恢复植被吗?

my19861115


我不是生态方面的专家,只说点自己的感受。观察身边,就会有感悟。

我老家在川北山区,70年代,山上是光秃秃的,春天偶尔还会遇到漫天黄沙的天气,人说是陕西的沙子被风刮到了四川。

90年代到北京工作,发现北京的沙尘暴,跟我们小时的黄沙漫天,其实是一回事。四川之外的人,对这个估计没什么感觉。如果你从西安一路开车进四川,经历了秦岭、大巴山的重重阻隔,就会对陕西沙子进川有个初步认识。

现在,这种天气没有了。别说是四川,即使陕南,现在要见个沙尘暴也不是容易的事。

与之相对应的,我小时候见到的周围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但等到林地承包之后,山就一年比一年绿了,原因很简单,谁种树,谁受益,谁砍树,谁受罚。

人对自然的影响,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前些年出差,到山西、陕西、宁夏这些黄土高原集中的地带,正好赶在了退耕还林时代之后,直观的感觉到很多地区的绿植覆盖,已超出我们的估计。

就拿我93年之后一直呆着的北京来说,这些年植被覆盖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今天你从北京出发,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会看到大面积的人工植被覆盖,这种变化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最近几十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大幅上升。

所以从现状看,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一直在进行,是否能恢复到历史最佳时期,尚需要时间来检验,但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只要你不戴有色眼镜,都是可以预计到的。就算我们不去主动的植树造林,大自然的恢复能力也十分可观。你不去打扰它,若干年之后,没准就是一片绿色直入我们的眼帘!


HR那些事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绝大多数回答都是在卖弄知识。

本人老家在陕西北部的农村,村子早在n年前就开始实行退耕还林,山地坡地几乎没有多少庄稼,种的都是苜蓿。只有平地川地才有人种庄稼和蔬菜。

冬天的时候黄土高原看起来就是灰蒙蒙的,那是因为所有植物都在休眠,一旦到了春天夏天,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植被覆盖率绝对不低。

以前没到春季,沙尘暴席卷而来,一旦下雨,一开始下的都是泥。但这几年沙尘暴都很少见了。即使有持续时间也很短。

还有个原因是,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愿意去打工,种地的本来就少。长此以往,黄土高原变被绿植全覆盖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爱妇女联盟认证好人


黄土高原自从开始闹红军,重新发现先秦盛相。先秦时期虽然也已沟壑纵横,但还有水大,至少陕西一带还是大树参天!到盛唐时期,还是大水滔滔,有世界上最长的大桥,最大的铜牛!到了现代陕北还能开出南泥湾。黄河之所以是母亲河,她是把黄土高原的营养成分带到中下游平原地区。


新中国从黄土高坡哺育而来,原因就是土壤资源肥沃,只是缺人、缺水。自然形成的流失状态,沟壑越来越深,干松土壤保不住水,没有大树灌木,草植的表面根本固不住雨水浸蚀,极度不稳定,土不稳,人不安。必然是贫瘠加剧!而南泥湾组织人力资源的粗放开发,一年见效!只不过仅仅是耕种,还是土地索取。

黄土高原恢复植被,绝不是草皮泛绿这么简单,植被是必须有根系深度和强度,表面高度,即叶面光合作用密度,足够形成吸水循环,保住一定高度地表水汽氤氲。那才叫植被覆盖!草皮或耕种作物,仅仅是薄纱床单,没有水立马晒干,水大了立马冲烂。

黄土高原植被再造手术,关键是固土保水。垒山理水,就是垒石垒台阶,将山体被雨水从刷的坡口垒起来,让溪流宛转漫溢,蓄养山体。西南农耕主要是造梯田。但黄土高原缺的是石头,人民勤劳不起来。

黄土高原如何解决垒石问题?从大生产到上山下乡,一直没能解决拦水和造田问题!这是人力生产无法实现的。大家都知道泥菩萨自身难保的道理。直到现在,确实仅仅是最近将看到希望。

这希望一是卫星地图无人机航拍视角,为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专业条件。二是机械化作业,沟壑都非常深,“花儿对对看得见,过去已是后半夜”!只有挖土推土设备进行土方工程。三是梯田施工工艺,不可能搬来大堆石块,垒筑或混凝土施工同样水泥砂石都不是当地地方材料,跟土基结合也困难,不稳定!最近中国工程师发明了“帆布混凝土”——就是布膜塑形后浇水固结。用它来做成蜂巢形状的筒链,筑坝填土,种树固结,把沟壑改造成多层台阶梯田,固住植被,开发良田沃土,阻断泥土流失,制造洼地水溏。

植被覆盖终将形成,黄河也将清澈起来!


愚公挖河


可能。

黄土高原要想恢复植被有几个途径可走。

一,从河床地上河虹吸引流,在大堤之外种植大量吸水的桉树林,然后放泥水,水淹桉树林。因为树高,又吸水,不会发大水,这样桉树林就有水了,也有泥土了,一两年后,梅花点间隔砍伐桉树,一片不太密的桉树林就形成了。水土也保持了。

二,在高坡建光伏,减少蒸发,挖鱼鳞坑池。不让雨水流进黄河,可以养黄河鲤鱼。

三,南水北调,天路调水,云路调水。











AUTUYT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5208958768072188831, "vid": "v020048f0000be3lumik781tlsfbmdsg\

环视陇原


这个问题我稍有回答的能力。我出生新疆,在甘肃长大。大学毕业在甘肃省侨联工作了两年,甘肃省几乎所有的地方我都去过,尤其是河西走廊。虽然现在离开甘肃了,但这些年光敦煌就去过六次。不说别的,就这一路过去,从兰州出发一路向西进去河西走廊可以明显感觉到绿洲的面积越来越大,原来走在茫茫戈壁,看到第一个绿洲,那就是说明武威快到了,现在武威张掖酒泉玉门敦煌的绿洲都快连一起了


黄Sisi


大家可以去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陕北去看一看,还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尘土飞扬”?陕北绿化 在广袤的北方大地,算是可以的了!

陕北新世纪以来主要干了两件事:

一:开采资源: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盐等 经济是发展很快

二:植被绿化 大家真的可以去陕北看一看(冬天北方都不绿)

我夏天去陕北的时候 真的不敢相信这是“黄土高原” 相比与陕北 ,山西这边植被绿化就略差


赢了吹输了黑


黄土高原的地理座标:北纬34度一一北纬40度,东经103度一一114度。 地处中国中部偏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黄土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横跨青、甘,宁,晋、陕、蒙、豫省区。



海拔800一一3000米。是"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表原植被为"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干草原及中温带荒漠草原区。植被为乔、灌、草结合;半荒漠地带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种植业依赖灌溉。本区南部与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区相邻。境内山区为多类型山地植被为主。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垂直分布的阔叶落叶一一阔叶落叶和常绿针木林混交一一常绿针叶林带。

植被恢复措施,要参照原生态植被的基础进行发展。

(1)山坡地区农业人口减少,弃耕地逐年增加,加之国家实行的退耕还草还林政策的实施,不出五年该类地区就恢复或草或灌的生态;

(2)近年山区移民,人口稀少,山的阴面已经恢复灌木,高度在一米以上。向阳坡面灌木稀疏,杂草丛生,虽没有完全遮盖裸露的巨石,陡峭山崖,但已泛绿。

(3)三北防护林的成功和部分机抪常绿针叶林的成功,已在部分山区成片成林。

(4)关键是有计划的实行封山禁牧、禁止无规划开发。

黄河变清已经说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己见成效,只要国家坚持不懈实行有效的管理,相信黄土高原不出十年,将恢复山清水秀的原生态面貌。


李彬文


黄土高原:面积64万平方公里,途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7省区,是黄河水路的主要流经地。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地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主要自然危害是,常年的干旱少雨、多风沙、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秦、明、清三朝三次大规模屯垦戍边,以及近代的露天开矿、乱垦盗伐、过度放牧等等。

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三北防护林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工程,恢复的效果是明显的。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土地归大户、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植被恢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江左梅郎154601562


诗经里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嗷嗷鹿鸣 食野之苹”,可见当时的高原还是水草丰茂的状态,后来因为过度开垦和破坏,植被覆盖率大肆下降,水资源也日渐短缺,80年代河水还很丰富,90年代以后好多河流开始逐渐断水,好在国家开始推行退耕还林,这几年植被覆盖率明显上升,雨水也渐渐多起来,雨后云海的盛况随处可见,所以有理由相信黄土高原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也正走在恢复昔日的“繁华”的路上。下图是乡村随拍,更是“变好”的有力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