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遇险幸存艇员该怎么办?中国新利器助力安全逃生

近日,据央视报道,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新型潜艇救生艇和救生钟,填补了深水潜艇遇险时的救援技术空白。这是中国首次全面公开这类深潜救援装备,且根据报道,它们早已装备,这标志着中国在潜艇救援方面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体系,潜艇艇员在深海遇险后,不必再绝望“等死”了。


潜艇遇险幸存艇员该怎么办?中国新利器助力安全逃生


众所周知,潜艇与常规舰只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普通军舰在遇险沉没之际,还能有舰员逃生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的话,潜艇在深潜过程中一旦遇险瘫痪或“坐底”沉没,幸存艇员则几乎没有希望逃生。除了个别冒着生命危险,利用鱼雷发射管勉强逃生的例子外,均以“全军覆没”收场,足见此前潜艇兵工作的危险系数,即使在和平时期的训练战备中,也是在与死神一次次地擦肩而过。


潜艇遇险幸存艇员该怎么办?中国新利器助力安全逃生


以最惨烈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遇难事件为例。2000年8月,俄军“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在演习过程中,鱼雷突发殉爆事故,致使硕大的核潜艇迅速进水,沉入海底。尽管俄军在第二天就定位了潜艇位置,但苦于没有配套救生艇,始终无法接入艇内救援幸存者。期间英美等国的救生艇也多次尝试接近,均因为与俄军核潜艇接口不匹配而作罢。最终,艇上的所有幸存者都在煎熬与绝望的低温缺氧环境中死去,而水面尽管集结了多国搜救船队,却始终无能为力,成了当时的一大悲剧新闻。

这一血的教训也充分证明了潜艇救生艇与救生钟的重要性,在类似潜艇事故中,除全艇爆炸、缺氧等极端例子外,在潜艇失事后,部分艇员仍有较大概率存活。此时,在水面的潜艇救援舰载确定潜艇位置后,即可吊放潜艇救生艇或救生钟,潜入潜艇附近,与潜艇的救生接口对接后,让幸存艇员进入救生艇,逃出生天。


潜艇遇险幸存艇员该怎么办?中国新利器助力安全逃生


潜艇救生钟与潜艇救生艇的主要区别在于,救生钟容量较小,仅能容纳一两人逃生,但是由于体积较小,结构简单,适合在下潜过程中进行无人遥控,能最大程度上减少附带损伤,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而救生艇容量、体积较大,适合在救援较多艇员时使用。现代潜艇一般在一前一后各设置有一个出口。它们在平时可以作为艇员出入的舱门使用,在紧急情况下,也能作为潜艇救援装置的接口使用,帮助幸存艇员快速逃生。


潜艇遇险幸存艇员该怎么办?中国新利器助力安全逃生


随着技术的发展,潜艇作为海军武器中“幽灵”般的存在,再武器装备与信息感知能力不断飞跃的同时,作为“最不安全载具”,配套的救生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中国公布的潜艇救援装备,正是对潜艇部队保障全面升级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