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英國詩人約翰· 濟慈說 : “美即是真 , 真即是美。 " 無論如何一件藝術品首先應該是人文價值和物質屬性真實體現的物品 , 在此基礎上加上做工的精密、 形態的優美、 人文的意韻等, 由 “真" 昇華為 “美" , 才是一件優秀的藝術品。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收藏價值

收藏紫砂壺要藏真壺 , 真壺才會升值 , 假壺即使仿再大名家的壺 , 也不會有升值空間 , 即便是日積月累的存放、 歲月更迭的流逝 , 時間和智者終宄會澄清真假是非 , 到頭來 “假冒 " 便成了對藏者的嘲弄。 然而 , 怎樣才能求真去偽 , 如何鑑別紫砂壺,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跟鑑賞者的人生閱歷、生活背景、文化層次有關,另一方面還要取決於鑑賞者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和知識面的寬度。怎樣鑑別紫砂壺的真偽,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些有關紫砂壺作偽的形式。

紫砂壺的仿製、造假古有今盛,並非全是現代人的專利,但其特殊的性質使仿製作品有若干方式。

1.老壺老仿。

如明清時期仿製供春、時大彬、惠孟臣等大家的壺,雖然是贗品,但當時的贗品不像現在這樣氾濫,制壺時間比較接近,也很難得,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明 時大彬 仿供春款龍帶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 高:90mm,闊120mm

2.老壺新仿。

明清大家作品現代藝人仿製,有高仿、劣仿之分。高仿,如三四十年代蔣彥亭、蔣蓉、顧景舟等名家大師均有仿製古壺的經歷,這些壺雖是仿製也很有收藏價值。劣仿,如:現在市場上充斥氾濫的商品壺,從三五十到數百元,應有盡有,而且囊括了所有古今大家的作品,使初藏壺者大為迷惑,這類壺是不具有收藏價值的。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陳鳴遠款 或為蔣彥亭制的蠶桑壺、三友壺 圖與文無關

蔣彥亭仿古制品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新制不經作舊就有古壺的老味,這是一種粗獷古樸的韻味。

3.名壺公仿。

如“供春”“掇球”“石瓢”等傳統壺型,幾乎所有的制壺藝人都有做這些壺的經歷,確定這些壺形的價值要看作者是誰、工藝水平。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顧景舟制段泥供春壺 圖與文無關

4.名家互仿。

同時代名家各有所長 ,互相追摹,在別人的器物上鐫刻自己的名字,當作自己的作品 ,如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名家》記載,時大彬的弟子李仲芳 ,制瓶技藝出類拔萃 ,每有佳作 ,時大彬見而喜之, 就在瓶上鐫刻自己的大名,所以當時的知情者戲稱“李大瓶,時大名”。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李仲芳款刻詩文井欄壺 圖與文無關

另據《陽羨茗壺系·雅流》記載,制壺名家陳信卿逐貴遊閒,有時將弟子的作品稍加修改,鈐上自己的名字,權充自己的作品,以圖高利,像這類名家互仿和修改過的作品也是很有收藏和研宄價值的。

5.名家代工。

名家指定工匠製作自己的作品壺型,然後加蓋自己的印章,代工壺監製嚴格,做工精良,通常與名家本人的壺混淆,出售價格也相當,針對收藏褒貶不一。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道光 邵大亨掇只壺 圖與文無關

6.型仿名不仿。

仿名家的壺型鈐蓋自己的印章 。 有名仿型不仿,即:鈐蓋名家的印章而非名家的壺型。這兩類壺均沒有原作者製作的依據,和相應的認可,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7.名壺高仿。

普通工匠高仿的名家名壺,以及市場上暢銷的不同時代的壺,有仿壺做假壺賣的,也有仿壺做真壺賣的。這類壺大多是壺商以假壺價購進,收藏者以真壺價購買,最終是導致藏家上當受騙的引子。

8.冒充名家 。

制壺技藝一般 ,甚至是壺商請別人代工加蓋自己的印章 ,自稱名師、工藝師 ,並且在媒體、簡介、證書上,大吹特寫 ,其作品售價彈性很大,可賣幾十元 ,也可賣幾百、上千元不等 , 這類壺實用還可,無收藏價值。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顧景舟 生蓮居大彬僧帽壺 圖與文無關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顧景舟 生蓮居大彬僧帽壺 圖與文無關

紫砂壺的造假形式,假壺的市場存量,可謂繁多。購藏茶壺跟隨潮流的同時千萬不要盲目,自己靜下心來,不要別人告訴你什麼壺好,才認為是好壺,或者以為有一張證書才是這把壺的保障,真壺不見得都有證書。比如顧景舟的壺,或是 1995年以前的名家壺,甚至是古壺,哪來的證書?倒是假壺,除了三五十元廉價的,幾乎都有證書,因為它只能以證書騙取人們的信任。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蔣蓉仿陳鳴遠虛扁壺 壺內亦有暗款 圖與文無關

其中還有一些矇騙大眾的“假名人”,資歷看似有板有眼、洋洋灑灑,又是師承名師,又是得過什麼獎項,是什麼職稱,網頁也做得像模像樣。其實,師承只有一丁半點關係,是硬攀附的或名家僅指導過一兩句,也敢宣稱是某人弟子。所謂的得獎和職稱也都是濫竽充數,甚至自己花錢買來的。“作品”看似漂亮,可能用料都不是純正的紫砂,工藝也簡單粗糙,這種壺有時行情不錯,還有容易升值的樣子,但這種炒作,經不起推敲,就像是泡沫一樣,“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

河南收藏家協會專家鑑定系列之紫砂壺仿製、造假方式及其收藏價值

顧景舟 亞洲藝術博物館方壺 圖與文無關

一個合格的紫砂壺收藏者,應該是一個感覺準確的人,一個優秀的紫砂壺收藏家應該是一個目光犀利的人,明白了作傭者的真實伎倆,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用心思考,善於調動和利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面對現實情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不做逐浪之人。

本文內容由河南省收藏協會紫砂茶藝專業委員會提供,河南省收藏協會紫砂茶藝專業委員會旨在共同探討傳統茗壺、飲茶文化;打造河南省內壺藝茶藝專業標準;將傳統習俗茶與壺的文化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