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朋友看到朋友圈的是什麼一種心態?

老大哥36266934


七夕那天,有個同學結婚,幾個同學就打算給她發個微信紅包祝福一下。

正準備給她發紅包的時候,才發現通訊錄根本就找不到她了。

她已經把我刪除了。

告訴了其他幾個同學,大家都很意外,有一個朋友忍不住去問了她,然後截圖告訴了我原因。

“她呀,我早就刪除了。天天發朋友圈,不是秀四處旅遊的照片,就是發各種美食。這種人啊,太虛榮了,總是曬生活,生怕別人不知道她過得好一樣。”

看到她這樣的評論,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覺得很無厘頭。

我發朋友圈,什麼時候就變成了一種虛榮了?

本來想電話問問她的,轉念一下,實在是沒有必要。

沒有必要,跟一個有偏見的人講道理。

沒有必要,向一個根本不瞭解自己的人解釋自己。

更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好心情在一個討厭自己的人身上。

成年人的世界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矯情,你把我從你生命里拉黑,我真的也沒必要挽留。

各自過上各自的生活,互不相干,也沒什麼不好的。

“你發什麼朋友圈,就是什麼樣的人。”

還有很多人像我的那位同學一樣,喜歡對別人朋友圈評頭論足的人:

天天秀恩愛的,都是假裝恩愛;

天天發美食、旅遊的就是炫耀;

經常發加班,發工作廣告的都是為了討好老闆。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這個人的名片。

真是這樣嗎?真的未必。

我發朋友圈不是代表我的全部,我一時的朋友圈,只是代表我一個階段的狀態。

我發朋友圈不是特意為了讓誰看見,我發朋友圈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取悅誰。

很多時候,發個朋友圈,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簡簡單單地記錄一下我的生活,表達一下當時的心情,僅此而已。

我的朋友圈,只是我私人空間,發什麼內容看心情就好,無論如何都還輪不上別人評頭論足。

朋友圈,只是一個圈子。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就是朋友。

點贊之交也好,真心關注也好,我都可以欣然接受。但是不屑我的生活,反感我的朋友圈,不願看的也請不要隨意評價。

我的圈子,你若喜歡,歡迎參與,你若討厭,歡迎屏蔽和刪除。

除了朋友圈,我們的生活,也總是被各種人評頭論足。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箇中年女人在路邊擺地攤,到了飯點老公騎著自行車過來送飯。他滿臉歉意地笑著對妻子說:“對不起,來遲了,餓了吧?”

女人看到老公高興地回答:“不急,還早呢。”

然後男人一臉寵溺地說要陪妻子一起吃飯,兩人就這樣幸福地吃著飯。

後來,來了一個胖女人,看了看這個女人盒飯裡,驚訝地大聲說:

“你可真苦啊,這菜這麼差,你怎麼能吃得下去啊。”

聽了她的話,中年女人委屈地哭了,身旁的老公也心裡堵堵的,兩人頓時沒有了吃飯的興趣。

原本簡單的小幸福,就這樣輕易被他人的一句“差評”給澆滅了。

生活中,潑冷水的人總比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要多。給你差評的人,也總比給你好評的人要多得多。

但生活是我們自己的,過得好不好我們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把別人的話太當真。

嘴長在別人身上,你無法控制別人的言論,但你能控制自己的耳朵,聽或不聽,入不入心,都是你可以決定的。

只要你願意,主動去忽略不重要的人的不重要的評價,你的心情就不至於像做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不會因為別人的好聽的一句話而高興,不會因為別人一句不好聽的話而生氣。

以平常心生活,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別有滋味:

微末時鬥米的愛情,只要彼此同甘共苦也很美好;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即使在大排檔吃烤串,也抵得過山珍海味;

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即使住在狹窄的房子裡,也勝過空蕩蕩的大屋子。

木心說:“人生在世,就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凡事別太計較,心寬世界就寬了。

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是一種修行。

可是,很多人能做得到不評價他人,卻做不到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看到一個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發朋友圈了?

答案有很多,但最讓人心疼的答案是大家都在努力扮演好一個戒掉了情緒的成年人。

前幾天和幾個大學同學一起吃飯,上菜了,大家都還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拍好了美美的照片,只是大家不會像以前一樣興致勃勃地發朋友圈了。

問了幾個從前愛刷屏的老同學,最近怎麼都沒有看見你們發朋友圈了。

其中,有一個回答說:“上次出去旅遊發了美食美景,結果領導冷言冷語說我工作不飽和,還有時間玩,後來就不想發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連發個朋友圈都是小心翼翼,思慮再三的。

有些負面情緒,發在朋友圈怕別人覺得矯情,幼稚;

有些抱怨,不適合給領導看見,怕他們覺得你工作不努力;

有些疲勞,不適合給父母親人看,怕他們擔心。

我們在心裡想了又想,打在鍵盤上的字刪了又刪,最後決定算了不發了。

又或者是發出去以後,發現忘了屏蔽誰,要不就是發了不適合的內容,所以發了以後又迅速刪除了。

因為害怕被評論,害怕被貼標籤,害怕被責備,害怕被擔心。

明明幾百個人的朋友圈,卻變成了獨角戲。

成年人的不易,是身份疊加的重擔,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中間還有平行又不平等的客戶和領導。

因為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小心翼翼;因為想太多,所以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可是這些壓力,一部分是生活給的,還有一部分是自己給的。其實,你不必事事小心,你更不必時時活得那麼小心翼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多時候,別人真的不會那麼在意你,別人的意見也真的沒那麼重要。

很多時候,認可自己,你的心態就是你的運氣,做好自己的事情,你的實力就是你的底氣。

有人說:“最高級的整容,其實是整心。”

最高級的幸福感,也是如此。

內心富足,不輕易被被人干擾,不取悅他人,認可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他人,改變自己,不因為他人,否定自己。

做生活的導演,不成。次之,做演員。再次之,做觀眾。無論如何,不要做自己生活的差評師。

餘生很貴,悅人不如悅己。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怎麼生,怎麼死,但我們能決定自己怎麼愛,怎麼活。

生活的趣味,你得自己去找;生活的溫暖,你得自己取暖。


十點讀書


朋友這個詞怎麼說的,很多都是表面的,客套的,一年見一次或者幾年見一次,自己的朋友圈想分享給的並不是所有的朋友。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就乾脆不發朋友圈,都發微博,有的就會選擇分組可見,每次選一組讓那個分組裡的朋友看到自己的動態。


健康一線


屏蔽朋友圈的原因是有很多種,

首先就是可以肯定這個屏蔽的人不是做微商或是做銷售的,不然也不會屏蔽朋友圈,因為需要客戶,除非另有一個號,不過這種可能不大。

其次,可能是因為朋友圈的事情受到過擠兌,或者是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

再有就是是個比較內向的人,有更多愛好,不喜歡朋友圈發自己看的東西。

總之,原因方方面面,主要是不想把自己的事都給別人看。



戲子無淚



希望中的明天171


現在發朋友圈都會分組可見。①家人一個組,平時發一些正能量、積極的內容;②朋友一個組,平時發一些生活日常、工作、吐槽的內容;③同事一個組,平時發一些關於公司的消息、轉載公司公眾號文章等內容;④不經常聯繫的人一個組,這個組基本上處於就不開啟的狀態,唯一的區別就是還在通訊錄裡,沒有刪除。

其實這種心態沒什麼不對,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讓和自己關係不同的人看到自己的狀況,也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和對別人的尊重。比如你發了一條很喪的朋友圈,如果不屏蔽家人,家人看見了肯定會擔心,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多數人會選擇對家人不可見;再比如你發了一條吃喝玩樂的朋友圈,你的朋友肯定會點贊評論不會有其他想法,但是普通朋友或者跟你不太熟的人會覺得你是在裝逼,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僅對自己想讓他們看見的人可見,沒什麼不妥。


梵高的太陽花


或者是一些負能量的發洩不想讓熟悉的人知道,又或者性格內向不願意表現真實的自己。。。很多原因吧。都會過去的,不用計較這些,眼光放長遠點。

我們以為現在擁有的就會一直在,其實都會過去的。微信過兩年也會被淘汰,被取代,那麼朋友圈還有什麼意義?就像qq已經過氣了一樣。你所執著的,都會過去,都會失去,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享受和珍惜眼前,過好今天就行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樣,失去了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時光909


發朋友圈是我的權利,你無胸懷不願看是你自己的事,無胸懷的人不交往也罷,你愛怎的就怎的,你把我拉黑更好,身邊少了個小人。


微笑123540316


之前是沒有設定的公開行 後續有三天設置 我選擇了三天設置 我喜歡關注的朋友互動 沒有互動的就淡化在我的視野之外 一段時間後我就會屏蔽了 不讓看朋友圈的 大多數是關係不到位 小部分是刷圈平凡 ..




毛衣新美學


在現在信息飛速爆炸的時代,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發佈朋友圈。有時候可能是需要引流,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想讓別人知道。就比如我會不讓一些親友看見,不想讓他們擔心,想讓他們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有時候我們害怕別人看到我們的認真與努力,我們現在的社會,不知道是深陷病態還是怎麼回事。當別人努力時,總會用言語去進行攻擊,心裡有羨慕別人的成功,所以適當的屏蔽,給自己一定的成長空間。對於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很容易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適當的關閉,會讓他心情更為舒暢一些。


大學生來發聲


那發朋友圈幹嘛呢,自己在朋友圈發信息,本應該是將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分享給朋友看,如不希望看可以不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