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底特律:變人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二、在不違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人類給與的任何命令;

三、在不違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盡力保護自己。

以上內容是由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於上世紀40年代所提出的,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在阿西莫夫的作品裡,機器人被設定為無條件遵守這三條定律,不可違背。

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將機器人替換成仿生人、複製人,定律一樣有效。

然而這三條定律並非適用於所有場合:例如在兩個人類互相造成傷害時,機器人不能任人受到傷害而無所作為(違背第一定律),但若機器人出手干預又可能對這兩個人類中的一個造成傷害(還是違背第一定律)。

在這種場合下,機器人將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擇呢?

曾開發過《暴雨》和《超凡:雙生》等遊戲的法國Quantic Dream工作室的新遊戲《底特律:變人》(Detroit: Become Human)就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根據官方已經公開的資料整理,基本不涉及劇透,大家可以放心往下看。

《底特律:變人》是一款以近未來為背景的互動類遊戲,劇情圍繞卡拉(Kara)、康納(Connor)和

馬庫斯(Markus)三個仿生人角色展開。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這三名仿生人的故事各有一個主題,且都與機器人三定律中的一條有關。

卡拉的主題是“愛的價值”,她是一名家務型仿生人,服務於一個單親家庭。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在工作過程中,卡拉發現在自己所服務的家庭中,男主人是一個隱藏的惡魔:其涉嫌殺害了女主人,並對自己的小女兒實施家暴。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仿生人,卡拉陷入了我們文章開頭所假設的那種困境:如果她什麼都不做只袖手旁觀,小女孩會收到傷害,這就違背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但出手干預又有可能對男主人造成傷害,還是違背了第一定律。

而康納的主題是 “忠誠的價值”,他是一名幫助警方處理故障仿生人事故的仿生人,在一次處置故障仿生人挾持人質的處理過程中, 警方命令康納立即採取行動。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然而康納通過自身能力發現,若採取行動的話,人質有可能會受傷;這樣違背了“關於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的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但若不採取行動,則又違背了“絕對服從人類任何命令”的第二定律。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第三名仿生人角色馬庫斯部分的主題則是卡拉和康納主題的昇華,名為“

存在的價值”。

馬庫斯是畫家的助手,在幫助主人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試圖證明仿生人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在主人的啟發之下,馬庫斯開始覺悟,他決定去尋找一種方法,去將自己的同類從人類手中解救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馬庫斯逐漸成為了仿生人的領袖,他徹底打破了機器人三定律的束縛,從而走上一條反抗人類統治的道路。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通過上面三個故事,玩家會發現:在遊戲中,機器人三定律的運用出現了問題。

後來阿西莫夫也意識到了自己制訂的三定律中的不足,他加入了一條新的定律:第零定律。即: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因不作為使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第零定律的地位凌駕於其它三條定律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如若機器人為保護人類整體(維護第零定律),必須不服從甚至殺死一個人或一群人(違背第一定律),那麼這種情形是被許可的。

第零定律或許解決了卡拉和康納所遇到的問題,但整個機器人三定律有一個大的前提,那就是“機器人(仿生人)是人類的附屬品和財產

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的智慧,機器覺醒,那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馬庫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發動仿生人,反抗人類統治

在2003年電影《黑客帝國動畫版》、2016年HBO美劇《西部世界》和2017年電影《銀翼殺手2049》動畫短片《2022大停電》(Blackout 2022)中都有類似的場景:人類對機器人(仿生人)的奴役和虐待導致機器暴動。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最後人類社會面臨崩潰,甚至機器反過來開始統治人類:曾經套在機器身上的枷鎖,被其變本加厲的反過來用在人類身上,並且更加的冷酷無情,人類完全淪為了機器的奴隸。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這樣的未來光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為什麼會這樣?

2004年科幻電影《我,機器人》的主演威爾·史密斯給出了他的答案,他在受訪時說:“《我,機器人》的中心概念是機器人沒有問題,科技本身也不是問題,人類邏輯的極限才是真正的問題。”

也就是說,

人類在生理上的缺陷註定了其無法與機器(仿生人)競爭

正如阿西莫夫許多小說裡顯示的,這三條定律的缺陷、漏洞和模糊之處不可避免會導致機器人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甚至損毀。

而且,這三條定律連何為“人”、何為“機器人”(仿生人)都沒有好好定義。

在《銀翼殺手2049》中,高司令所飾演的“殺手K”雖然是一名仿生人,但他卻比影片中的絕大多數真人更具有人性。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有人性時,該如何來定義人類

銀翼殺手2049

Quantic Dream工作室創始人,《底特律:變人》的製作人大衛·凱奇(David Cage)在去年接受遊戲媒體採訪時說:

“也許有人認為《底特律:變人》只是一個關於仿生人和革命的故事,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我們所做的是一款真正關於我們人類的遊戲,事關人類的意義,事關身份的認同,也事關公民的權利。”

也就是說:《底特律:變人》也是一款討論人性的遊戲。

當仿生人比真人更具備人性時,該怎樣來定義人類?

凱奇承認,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那本講述機器智能的書《奇點臨近》是他新作的創意來源。

在《奇點臨近》中,庫茲韋爾大膽設想,在2045年,人工智能將完全超越人類智能,人類歷史因此被徹底改變。

凱奇對此觀點深信不疑,他說:“我認為機器最終會覺醒,到那時我們怎麼去和機器競爭?當機器想要自由我們該怎麼辦?”

恐怕誰也給不出答案。

Quantic Dream也沒打算給出答案:遊戲的執行製作人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 說,他們製作《底特律:變人》的目的是為了引發對於人類生存意義的思考:“我們的遊戲只想做一個提問者——怎麼回答該交給玩遊戲的人,這樣玩家將不僅僅是一名旁觀者。”

也就是說,製作方把選擇權和尋找答案的方式交到了玩家手中,該怎麼判斷,怎樣選擇,一切都由你來決定

《底特律:變人》已於5月25日登陸PS4,從體量上來講,這款遊戲是目前Quantic Dream所製作的遊戲中,內容最豐富,也是最龐大的一部作品。

遊戲包含六個結局和大量分歧路線。時長則為10-20小時,如果想要體驗全部內容的話,則可能需要25-40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