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远创投姚必正的投资之道:埋头做事的时候记得抬头看路

追远创投姚必正的投资之道:埋头做事的时候记得抬头看路

1999年,高科技时代拉开帷幕,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从这一年开始。

互联网浪潮从美国西海岸呼啸而起,席卷东方,彻底改变了世界。而商业传奇的背后,隐藏一群真正的智者。那些投资人如同围棋中的“国手”,他们随着时代的呼吸落子,并不断改变着浪潮的方向。

1999年,24岁的姚必正加入华为,从最基层的HR做到海外产品经理。此后10多年间,他履职中华英才网、平安证券、大族控股等名企,深耕营销、管理与战略投资,最终成长为一名投资人。

亲历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阶段,令他能以开阔视野快速地看懂项目;招聘领域的积淀、与海量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使他深刻地理解人和企业;证券行业的深入研究,让他对行业发展规律及风险有着精准的判断。

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是一名投资人难得的优势。以硅谷传奇投资人约翰.杜尔为例,他对网景、亚马逊和谷歌的成功投资,离不开其在英特尔兼职工程师,又从销售职员一步步做到销售总监,所积累下的行业判断力。

姚必正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此前,他曾建议大族激光将智能制造作为新的战略,释放出数百亿的行业价值。从无人机到干细胞,从移动资讯到物联网安全,从机器人到智能医疗,作为优秀的投资人,他能听到时代的风声。

从华为到中华英才:洞悉人性与企业痛点

姚必正的本科专业是矿物加工,业内习惯称作“选矿”: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摒除原矿中无用的杂质,提升有价矿物的含量。

如今作为投资者,他同样需要在海量的创业项目中去粗取精,找出最有价值的那个。

17年的职业经历中,不难发现他做事的耐力和张力。在华为的6年中,他从HR做到海外产品经理,一步步攻下北非数个国家的业务与软件市场。担任中华英才网高管4年,他带领团队突围众多对手,将公司业绩做到深圳领先。从事证券行业5年研究后 ,他又跨界为一家高科技集团的高管。

从选矿到投资,从HR到产品经理,从企业高管到证券研究——类似的跨界贯穿他的职业生涯,也让他更了解人性与客户的痛点。

90年代末,姚必正硕士毕业,决定从北京南下深圳。彼时,华为已经在国内通信市场披荆斩棘,他想接触最先进的企业理念。

在华为总部做产品经理时,需要支持全球的相关项目投标,经常晚上10点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做。此外,因为华为是流程化的体系,下游有很多“内部客户”,他还要面临客户经理或者其他部门产品经理的“挑刺”。

做投资人后,他有时也会和创业者聊到凌晨,甚至天亮。这种“打鸡血”的状态,都源自华为的磨练。

他最大的收获,在于真正理解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2004年,他被调到北非市场。他所负责的摩洛哥曾是法属殖民地,通信市场已经被法国的阿尔卡特垄断。当时阿尔卡特提供的服务系统存在BUG, 摩洛哥电信非常希望升级一下版本,但问题从未得到解决。

当华为进入后,因为能够解决问题,当地运营商非常欢迎。不断的沟通和谈判后,华为陆续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姚必正负责的智能网产品也陆续开始签单。

“全世界的客户都一样,你的产品对他有价值,在帮他考虑和解决问题,他迟早会认可你。”

后来在中华英才网时担任深圳总经理时,姚必正经常告诫下属,要把客户的“无理要求”当做动力,“他们提出来,就意味着可能有痛点。”

他非常理解有些企业每年在招聘方面,都要耗费大量财力精力,效率却很低,往往还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姚必正和客户充分沟通后,决定针对部分简单职位,提供单独的解决方案,业内称之为小猎头的方案:对海量简历做初步筛选,做初步面试。“最后推荐的人选,已经基本符合要求,面试一下就能用,客户会愿意为了结果付更多的钱。”

这样的服务,很快吸引了不少户。“做企业要顺人性,顺着客户的人性,让他们舒服一些。”

后来与创业者交谈时,姚必正总会听听对方对人性的理解,“如果他对人性一无所知,我是非常害怕的”。

他经常提问:用户真正的需求在哪?你提供的产品是否能做到价格低、服务好?

“如果你暂时还做不到,这至少是你一直要追求的目标。如果你不追求这个目标,迟早会失败。”

他曾目睹很多公司起初已经开始赚钱,随后利润却越来越低,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坚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

“这类公司,我们是回避的”。

更看重“寻找机会的能力”

不断跨界的职业生涯,缔造了姚必正挖掘机会的能力。

2005年他初到中华英才网时,竞争对手非常强势:只做深圳市场的CJOL,在简历量和客户数方面都处于领先;拥有全国影响力的51Job,拥有着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占据着深圳的大部分市场。

姚必正通过一段时间与客户泡在一起,很快发现了市场机会。当时,深圳已经有一批大客户存在全国性的招聘需求,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而招聘市场的同行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机会,还在以中小企业的服务模式服务大企业。因此,中华英才网在深圳发力推动KA(大客户经理)模式,很快打开市场,并在2007年即成为市场领先者。

在投资领域,这种挖掘机会、寻找方向的能力尤为关键。

2015年下半年,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家“和大疆差不多”的、名叫科比特的无人机公司。

当时姚必正并不看好这个市场,此时消费级无人机是热门领域,技术门槛并不高,只剩品牌和渠道的竞争,还有大疆这样的领跑者。

“初创企业机会已经很少,除非你有特别强大的某个优势。这有点像之前的手机市场,攒个手机不难,但想做成一个优秀的手机企业,很难。”

但与创始人见面不到30分钟,姚必正就决定投。原来,科比特关注的是工业级无人机,针对电力市场客户。引荐的朋友不理解两者差异,误以为和大疆一样。

“在战略方面,创始人对客户需求、行业规律和未来的发展,理解得非常清晰。执行能力上,技术团队、市场团队都经验丰富。”

2017年11月底,科比特航空完成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达2亿元,成为2017年工业无人机领域单笔金额最大的一次融资。项目估值已经达到12亿,利润今年预计达到5000万,业务覆盖电力、石油、消防等领域,并布局更多的行业市场,最近已经有环保、风电行业的不少公司主动寻求合作。

而姚必正负责的国信大族机器人产业基金在A轮出手时,公司估值还是1亿元多点,只有10余人。

在姚必正看来,即使形成垄断的市场,同样存在机会。

追远创投投资了一家生产电子墨水的企业,身处产业链上游的东方科脉。市场上已有其他产品遥遥领先。但东方科脉的产品成本较低,效果也不错。

“客户是企业的话,如果上游产品的成本足够低,又能符合客户要求,同样有机会吸引下游客户采购,哪怕在最开始的时候,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他分析,“这和客户是个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因为下游企业客户也有制造中低端产品的需求,机会就出现了。”这种模式,姚必正称为“替代进口的成长路径”。

与创业者交流时,他最担心对方谈的都是别人谈过的内容,没有自己的思考。他深知,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谁都无法预见,所以创始人必须具备在战斗中不断调整战略的能力。

差异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包括从宏观上看长远机会微观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姚必正看重的。

赋能创业者:愿为中国芯片产业化冒险

姚必正曾与投资圈擦肩而过。

硕士毕业后,一家金融机构抛来橄榄枝。姚必正觉得自己对风险一无所知,也并不懂企业。他开玩笑地说 “有机会 10年后再回来。”

他说,自己的性格偏向保守。乐观而审慎,是他的投资风格。“对风险看的会比较深入,当出现可能严重影响项目前景的风险时就会放弃,不会有侥幸心理,虽然项目看上去很美。因为投资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职业”。

2015年,P2P极为火爆,一家当时市场排名前三的公司,上门寻求投资。姚必正分析,这家公司的资产端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存在资产质量、行业下滑还有道德风险等多重坏账风险。

沟通时,对方的风控负责人全部在场。姚必正从风控体系的核心、风控关键点,到现有业务存在的问题,近乎逼问了一遍,发现对方并不清楚风险在哪。“以为找几个有经验的人,搭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风控体系,就可以防范风险,这才是最危险的。”

2017年,这家公司已经关闭了自己的P2P业务。

姚必正坦言,现在追远创投的基金规模不大,所以在考察项目时,他们不会去抢风口,只投看得懂的企业,“坚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谨慎并不代表姚必正不愿冒险。

不久前,一个从硅谷归来的团队成立了一个芯片企业。此前,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能力非常薄弱,而这家公司正在产业链的前端,做一些科研和产业化的尝试。

目前这个公司的产业化还远未成型,失败的风险很大。但追远创投还是投了500万。“这和别的领域不同,失败了,我们认了。”

这些项目,都是姚必正口中“有社会价值的事情”。

两年前,医美市场火爆。姚必正曾与一位创业者,探讨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莆田系医院饱受诟病的模式,让其获客成本更低,进而让价格合理,令患者受益。

但四个月后,这家医院依然在采用过往莆田系的高成本获客模式。

虽然这个项目回报率、安全性都很高,姚必正还是放弃了。“我希望投的是有理想有价值的公司。”

“抬头看路,埋头做事”

姚必正的视线,一直关注着未来。

2014年,大族激光董事长邀请,姚必正开始担任大族控股集团副总裁,负责公司战略和投资方面的事项。当时大族已占据国内高端激光设备市场近60%的市场,做到了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产值一年50亿。但姚必正觉得,“以大族的能力,有机会做到数百亿的产值。”

在他的建议下,大族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的战略核心。彼时,机器人产业刚刚受到关注。姚必正看到,机器人本身就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高端激光设备与其天然自成一体。

大族拥有机械、计算机软硬件、激光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实力,“这些就像机器人产业链中的珍珠,我们要把它们串起来,做成项链。”如今,大族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智能制造公司。

姚必正眼中,物联网同样代表着未来。

追远创投投资的汉朔科技,是一家做电子价签的企业。此前,商场超市都采用纸质价签,价格变更非常不便,效率低下。汉朔科技的产品,可以实时调整价格等数据,而后台可以快速了解商品的销量、存货,提升自动物流的效率。

姚必正介绍,这可以与未来的物联网无缝对接,彻底取代条形码。

几年间,汉朔科技的产值每年都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对其感兴趣的投资者已经激增。而追远创投最初在投资时,价格却非常便宜。

实际上,姚必正很少收BP,不少项目都是他主动出击找到的。

做产业分析时他发现,大部分公司都只做互联网安全,并未涉及物联网的安全。他们搜索出几家做物联网监控安全的企业,最终投了一家叫做威努特的公司。当时,其体量还只有几千万,但姚必正坚信,“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他还寻找过为写字楼擦窗户的机器人项目。“这些领域,人工成本高,存在风险,都有刚需。”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未来固然美好,但当下的产品落地才是价值所在。

姚必正看重创业者两项能力:低头做事与抬头看路。“你需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必须知道当前要做什么。”

当下的中国,处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大时代前夕。看到未来,同时也专注脚下的姚必正,希望从资金、管理到人才等方面,帮助创业者成长,有机会投资并帮助到更多对社会有价值的企业。

他的愿景,正是通过投资,帮助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提速启程。

特约撰稿:刘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