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让青神竹编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让青神竹编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编’出了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现在我们用它“编”出了小汽车、楼房、别墅……“编”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青神竹编产业带动眉山市青神县数万人走上致富路。”谈起改革开放以来,竹编产业发展给青神县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云华开心地说道。

眉山市青神县自古就有种竹、编织竹产品的悠久历史,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竹编产品主要是以农业生产用品为主,比如箩筐、簸箕等。青神编织没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

“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更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使大家通过青神竹编去赚钱,追求幸福生活。改革开放给青神竹编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说到改革开放与青神竹编的发展,陈云华如此总结道。

1984年,陈云华便在青神县开办了竹编培训班,希望通过青神县传统手艺传承带领乡亲们致富。当时,陈云华主要教学生编竹扇,将竹编产品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拓展到大众生活领域。1985年,陈云华敏锐地察觉到竹编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于是带领3万农民开始编制用作食品外包装的竹艺品。当时,竹编产品供不应求。

1989年,一个朋友的孩子结婚,陈云华送去一幅有创新性的苏东坡名句竹制书法工艺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受到广泛赞誉,由此也开启了陈云华竹编工艺品之路。

陈云华的竹编工艺品先是黑白竹制工艺品,再到后来发展到彩色竹制工艺品。一幅竹编工艺品的成品,需经过选竹、锯竹、刮青、去黄、分层、晾晒、刮薄、染色、开丝、编织、整理、装裱等十余道工序,最后才能让一根根竹丝变为一幅作品。竹编工艺作品还需要将竹编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将传统的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美术进行完美结合。

陈云华的竹制工艺美术作品,色彩丰富,风景美丽,人物栩栩如生。题材不仅涉及古代,更有现当代。连西方的名画《蒙娜丽莎》也被陈云华用竹编艺术编制出来。陈云华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被中国台湾商人以106万元的价格买走,对方看中了该作品精湛的竹编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陈云华的作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和创新后展现在众人眼前,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纪录和奇迹。

今年已经71岁的陈云华不仅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竹编艺术大师,还是资产上亿元的云华竹旅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带领乡亲们奔跑在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改革开放让青神竹编走向世界

走进青神的中国竹艺城,迎面而来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前方一幢周身造型为竹笋的建筑耸立在中间,这就是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华的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陈云华笑着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编出来的,估计已经投入2亿元左右,期间没有向银行贷过一笔款。”

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国门的打开,青神竹编的海外销售逐年提升。在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内,陈列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陈云华创作的各种作品,展示着竹编发展历程。近几十年来,陈云华曾经遍访几十个国家,在国内外举办了500多期培训,2万多名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外籍学生也有数千人。云华竹旅有限公司销售的竹编商品,平均每年有30%至40%销售到海外。陈云华表示,下一步,“一带一路”国家将是他们要重点走出去开发的市场。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青神竹编产业的大发展!”陈云华深深地感慨道,“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对青神竹编的需求,推动了青神竹编产业的大发展,也让青神竹编走向世界。”

据悉,目前,青神竹子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产业链条上有数万人从事竹产业的生产加工。青神县竹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青神竹编产品涉及竹制生活用纸、竹包装、竹制家具、竹编包、竹制工艺品、竹制家具等领域,品种达数千种。

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青神竹编产业发展并还将见证它未来的发展,陈云华对青神竹编的前景信心满满。他表示,竹编产业是一个火红的朝阳产业,因为它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是生态环保低碳的产业。竹编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希望全世界人用好竹子,用好竹产品,只要有技术就能依靠竹编走上富裕路。(文/图:方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