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的濟南三大名勝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老城還是舊時的風貌,街巷還如昔日的寧靜。雖然像大多數正在邁入現代化的城市一樣,濟南增加了濃郁喧囂的商業氣息,但它依然不失那般古樸、那般雋永、那般清麗、那般自信的質地。

童年時代的濟南三大名勝

千佛山,古名歷山,又稱舜耕山,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千佛山山色綺麗,秀景獨勝,層巒迭嶂,蒼秀涵幽,是市區最大的山嶽公園。千佛山北側有登山路三條,蜿蜒迴環,松柏夾道,濃廕庇日。如行走不便,可乘車從山的東側環山路上山。自元代始,每年的“三月三”、“九九”重陽節濟南均在千佛山舉辦廟會。屆時各種日用百貨、土特產、風味小吃、工藝美術品擺得琳琅滿目,來自省內外的民間藝術團體也在廟會上表演雜技、馬戲、歌舞等,人海如潮,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近幾年來,千佛山廟會增添了一項新活動——“相親會”,為這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以舜文化和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旅遊勝地增添了別樣的風韻。

記得上小學時,每逢春秋季節的週日,總與三四個同學相邀去爬千佛山和山後的大佛頭巖洞。那時候沒有錢坐公交車,都是帶著乾糧步行近一小時去爬山。有時會在寺廟裡,挨個兒摸摸石崖上的佛身,像別人一樣合十叩首,嘴裡念念叨叨;有時會相互比賽看誰登山快,看誰最先登上山頂;有時會站在山頂僅兩三米寬的岩石上,俯視南北方向的懸崖峭壁,眺望遠方還有沒有更高的山;有時會往下扔些小石頭,傾聽石子滾落山體的聲音;有時會在山頂狹窄的東西向石路上來回奔跑,坎坷危險都不放在眼裡;有時會在山上碰到其他學校的學生,便打個招呼;有時會在去往山後大佛頭的路上,到軍營裡討點水喝,好奇地窺視軍營裡的宿舍、食堂、操場和防空洞;有時會在山上撿些野菜,放進鍋裡煮著吃,別有一番味道,然而此舉常被護山員以“縱火罪”制止。

那時候,到千佛山和大佛頭的路,不似現在這樣好走,很多都是泥土路,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臺階。尤其是雨後,鞋經常陷在泥巴里拔不出來,但這絲毫擋不住我們行進的腳步。大家興致勃勃,說著笑著唱著,充分享受著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陽光、空氣和這座充滿魅力的山。

如今的千佛山,風景依舊,更加迷人。牌坊廟宇修葺如新,梯臺路階規整到位,新建了不少遊樂設施和健身場所,還將佛慧山闢為公園,成為大千佛山景區的一部分,彰顯千佛山在改革的大潮中傳承民族文化、經濟發展與和諧民生的三重角色。

如今再去爬山,感覺上山的路很長,是因為年齡的緣故,此時堪能與少年時代相比?站在山頂眺望,明湖似鏡,黃河如帶,齊煙九點,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盡收眼底,不禁為泉城的美麗而讚歎。下山的路感覺很短,是不願離去的緣故。回首望去,山影漸漸遠去。再來攀爬賞景的機會不多了,但與千佛山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卻終身難忘。

童年時代的濟南三大名勝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誌。

趵突泉水具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泉水幽深,波光粼粼,水氣嫋嫋,清澈透明,是十分理想的天然飲用水。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嚐到趵突泉水的味道甘美,遂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小時候來玩趵突泉,泉水從來都“泉源上奮,水湧若輪,聲若隱雷”。三股泉爭相噴湧,水量充盈,水花沸騰,白如雪,聲如雷,讓人心曠神怡,留戀不捨。

這裡歷來就是每年元宵節花燈會的中心場地。每逢正月十五前後的傍晚,總有四面八方的觀眾擁入園內,在雕刻玲瓏的迴廊下留連忘返,在整齊光潔的青石板上簇擁而行,在明豔亮麗的花燈群內笑語盈盈,在摩肩接踵的人流裡陶醉其中。那時的花燈,沒有如今這般華麗,多數都是所謂的宮燈,還有一些荷花造型的花燈,雖然簡單,但全由高超藝人手工製作,其精緻令人叫絕。遊客們圍著花燈轉了一圈又一圈,看了一遍又一遍,不肯離去。

我家離趵突泉雖然不遠,但正月裡天寒地凍,夜晚天黑人多,父母怕我們走失或出現意外,不讓我們單獨去觀賞。如果趕上公休日,父母會在白天帶我們去。我們在園中開心地跑來跑去,時而站在“三股泉”邊凝視湧泉的奇景,探討泉水是怎麼冒出來的,底下會有什麼妖魔鬼怪;時而學別人把一兩枚硬幣輕輕放在漱玉泉的水面上,瞧瞧能否不沉底;時而趴在岸邊用柳枝逗弄水裡的金魚;時而躺在迴廊欄杆上面歇息片刻。

如今趵突泉公園的亭臺樓閣修繕一新,設施有了很大完善,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越來越多。趵突泉燈會的規模和檔次,也已經今非昔比了,觀賞燈會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儘管現在去趵突泉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但它與我們的成長息息相關,與我們心心相印。

童年時代的濟南三大名勝

大明湖,歷史悠久,景色秀美。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紛呈,春日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夏日荷浪迷人,蔥綠嫣紅;秋日蘆花飛舞,水鳥翱翔;冬日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湖水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水質清冽,游魚可見。沿湖垂柳環繞,白荷紅蓮格外醒目。家家泉水,戶戶垂柳,荷塘韻色,詩情畫意。

歷下亭四面臨水,綠柳環繞,亭臺軒廊,錯落有致,花木扶疏,修竹婆娑,挺拔端莊,是一座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重簷、朱梁畫棟的木質結構,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那裡有著名詩人杜甫和李邕寫下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而被人們廣為傳誦的詩句。

小時候,每逢“六一”兒童節,我們都會在歷下亭參加聯歡活動。省市領導會在這一天登上四面環水、視野寬闊、異常素靜、平坦乾淨的小島上與全市的小學生代表共度一個歡樂的兒童節。我所在的芙蓉街小學因學制特殊、教育質量優良和距離大明湖最近等原因,每次都有幸參加了聯歡活動。活動有領導會見、各校交流、文藝演出、划船猜迷、露天聚餐等內容,使我們感到既有趣又神聖。我們穿上最漂亮的衣裙,戴上最豔麗的蝴蝶結,在歷下亭的草地上高興地唱著跳著,吃著笑著,歡度自己的節日。

北極廟,坐落在大明湖北岸七米多高的石砌高臺上,背城面湖,巍然聳立。門前的36級青石臺階是大明湖北岸的高峻之處。站在廟臺之上,遠眺群山,摩天列屏;近俯荷柳,雲煙薈萃。

每次來這裡玩,我們都會興奮地爬上階梯,然後沿階梯中間的長石坡滑下來,循環往復,樂此不疲,像坐飛機一樣興趣盎然。如今北極廟除了供人們觀光朝拜以外,閣廟下的廣場已成為開展商家促銷演講、各類志願者集會、明湖相親會、群眾性冬泳、自行車及速跑三項全能競賽的優選場地。想必每當這裡人頭攢動、鼓樂齊鳴的時候,殿閣之內的真武大帝一定非常羨慕濟南人的幸福生活。

鐵公祠被譽為“園中之園”。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纏,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從大明湖西南門沿湖邊一路走到北極閣,鐵公祠是必經之路。每次走到這裡,我們都會在長長的迴廊上坐上好久。一是歇歇跑累的腳和喊累的嘴,二是欣賞從未看夠的樓臺煙樹、遠山近水、荷花垂柳和湖光波色,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現在鐵公祠這座園中園是少兒詠誦、眾人健身、情侶私語、書畫攝影、花卉展覽的絕佳之地。每天都有許多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在此逗留消遣。

大明湖正南門,是我們最頻繁出入的地方。看到映入眼簾的棧橋和停靠在棧橋兩邊的船舫和小划艇,就已經讓我們歡呼雀躍了,鬧著非要上去,試試自己划船的技術,根本無遐關注大明湖正南門是個啥建築,啥牌坊。

因湖底有泉水湧動,大明湖一般是不結冰的。即使結冰也是薄薄的一層,沒有人敢在冰上行走。但是也有淘氣大膽的男孩敢冒風險,從岸邊出溜到冰面上,小心翼翼地往湖裡走。突然聽到冰面咔咔響時,必然引起旁觀者的一陣驚呼,給冬日寒冷而蕭條的大明湖,帶來了一點喧囂。到了夏天,明湖南岸的荷花、荷葉和蓮蓬長得繁茂旺盛,紅白綠色相間,景色極為優雅。野鴨候鳥飛來飛去,遊船舟艇來來往往,還常能聽到船伕(當地人叫“船猴子”)吆喝的聲音。七八月份,正值採藕的季節,園林工人穿上至腰際的膠皮褲跳到水裡,一步步艱難地踩著淤泥,把長長的藕節弄出來。這時,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後地幫忙把藕拖上來。

那時候,濟南景點並不多,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承載了我們全部的夢。感謝它們讓我認識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身臨其中,憶昔感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